APP下载

“男性女性化”现象下青少年性别认知问题研究

2021-11-10李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性别角色心理健康青少年

李寅

摘要:在本次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会上一个名为《关于防止男性青年女性化的提案》引发了社会的热议,这个议案的提出证明当前青少年的性别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青少年是一个人生中三观形成和确认自己角色定位最重要的时刻,但是青少年的性别认知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依据个人的心理以及后来的社會环境等多种因素而产生本篇文章通过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针对青少年对性别认知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以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产生性别认知错位的问题通过多维度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 性别角色 认知错位 心理健康

一.前言

在去年的5月份,全国政协委员提交的一份关于《关注和防止男性少年女性化趋势》的提案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是当下社会绕不开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开放,一些以往受众小的亚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在人们以往的认知里男性都代表着刚毅、坚强。但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男性青年无论是从打扮上还是日常生活人际交往都出现偏女性化。这种现象是如何出现的?他又对青少年带来哪些危害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类现象的发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关于性别认知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分析理论与性别认知

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认为两性性别的行为是受到外界环境和接触对象的影响而进行的认同和模仿,这种认同模仿被称为自居作用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平衡机制。个体在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中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幼儿时期主要是受到自己的父母的影响,会有意无意的模仿他们的行为,由于在幼儿时期和母亲接触的时间比较多,加上孩童时期对母亲的依恋,所以受到母亲的影响更深。在第二个阶段儿童已经拥有自我认知能力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性别行为会受到外界环境和同龄人的影响,有意识的模仿同龄人的行为,压制本我的意识,达到自我心理平衡。

(二)社会学习理论与性别认知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性别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产生的,男女两性的性别区分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他不是个人的结果,是受父母和外界社会的影响产生的。在儿童性别认知形成的过程中,父母会有意识的按照不同性别的特征和社会要求塑造孩子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男孩会刻意的模仿父亲,女孩会刻意的模仿母亲。当孩子渐渐长大接触更多的媒体,老师以及同龄人,这些人的行为以及社会对性别行为的主流要求会进一步加深他们的性别认识,摆脱掉那些与社会主流性别要求不符的个体行为,最终达到社会所符合的性别规范。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与社会主流性别要求不同的环境或他人影响,则会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

(三) 认知发展理论与性别认知

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所谓的性别认同是一种认知的发展。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主动的探索了解外部世界。并把自己规划到某一群体中,例如男性和女性,这种意识一旦产生,他们便会做出与自己认同归属群体所做出的行为。并以这类群体的行为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依据。科尔伯格把儿童性别认知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至三岁,在这一时期儿童会有初步性别认识,但是这一认识没有上升到巩固的意识,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和改变。第二阶段,在3到5岁,这时期性别认知比较稳定,儿童开始认同并相信自己的性别。第三阶段,在七岁以后,性别认知已成巩固的意识,到这一时期儿童已普遍会相信自己的性别并认为自己的性别是不会改变的[1]。

三. 影响青少年性别认知错位的因素

(一)社会风气的影响

青少年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这一现象并不只是当前社会所存在,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曾流行过男性阴柔风男扮女装的风气,例如何宴、潘安,这是由于当时时代背景所导致。然而当下很多综艺节目,例如创造营、青春有你等推出打造的男性人气偶像大多是偏阴柔女性化的男生,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追求个性的风格,但当这种不良的个性一旦被刻意的推广,就很容易对那些正处于角色定位和三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产生消极的影响,除此之外抖音等短视频也有很多网红,通过女扮男装男扮女装博取观众粉丝的眼球。极易引起那些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青少年模仿,加之一些网络耿文小说的流行,也误导了这些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性别观念,这些现象其根源都在于当下社会的不良风气。

(二)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孩子社会化进程中孩子的家庭产生则至关重要的的地位。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会刻意模仿父母的行为。如果父母和亲属在这一时期有不当行为会对孩子的性别观形成产生不利影响[2]。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从小生活在一个异性比较多的家庭环境,所以贾宝玉的性格比较女性化,喜欢胭脂粉。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子女出现易性癖同性恋的机率要远远大于正常家庭的子女。很多跨性性别者也表示产生对自己生理性别的不认同感发生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而这一时期,主要的生活环境就是自己的家庭。但是很多家庭都很轻松对自己孩子的性别教育。所以家庭要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性别认识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性别教育要比性教育更加重要。

(三)生活压力的影响

很多人在讨论当下男性逐渐女性化的原因时,往往容易忽略一点,就是当今社会男性群体所要承受的社会压力要远大于女性群体。男生即要面临着买房(尤其是现在的房价对于很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男性来说是根本不能承担的)和结婚的经济压力,还要承担赡养父母、维护夫妻感情、教育子女和社会地位追求的社会压力,与之相反,女性在这方面的压力相对男性来说是比较轻的(当然并不是说女性就没有这方面的压力),所以有些青少年在面临这些来自未来巨大的压力变相的使他们产生对自己性别的厌恶,期待着性别改变逃避现实,这一现象绝对不是空谈,在内卷比较严重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就有很多变装餐厅,通过为男性提供变装服务为他们减轻压力。

四.解决青少年性别认知问题对策

(一)取缔不良媒体节目,打造健康性别氛围

从社会层面上来说,国家政府应该通过相关立法,对一些对青少年性别认知产生不良影响的媒体节目进行取缔打击。前一阵子比较火热的创造营3里面的男生大多数缺乏阳刚之气,最有代表性的“糖果超甜”组合,因为比较女性化的打扮和语调引起了社会大众的热议。国家有关部门现在已经出台相关的文件叫停一切选秀节目,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此外,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督力度,例如抖音快手等相关短视频社交软件,在这些社交软件中都存在一些打着“伪娘”“跨性别”噱头,吸引大众关注。这对正在树立正确三观时期的青少年极为不利,政府要联合相关平台对这些对这些毁三观的视频和网红进行打击处罚,同时政府和媒体应该加强有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影视作品和文艺作品的推广,例如“真正男子汉”“号手就位”这类弘扬军事题材,树立男子气概的作品,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别认识。

(二)家长重视性别教育,营造健康家庭环境

首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性别认识,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我国很多家庭欠缺性别认识,家长们也没有有意识的关注孩子的性别观,有时候为了方便让男孩穿姐姐或者母亲的衣服,母亲带男孩去女澡堂等,这些现象都是家庭对树立孩子正确性别观的轻视。父母要有意识的提升自己的性别角色认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身潜能,打造积极的人生价值观[3],父母要多于自己的子女交流,中国家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是家长式、权威式的教育风格,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与他们平等的沟通交流,而且中国的父母与孩子的感情都是比较内敛,很难放开心扉的与孩子交谈。这些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所以父母要多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一旦发现子女心理上的问题要及时引导,较为严重者去就医找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士去解决。

(三)发挥同辈群体效应,开展同龄小组工作

同辈群体又称同龄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初级群体[4]。同辈群体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同辈群体的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

大多数性别认知错位的青少年性格是比较内向,很少与社会同龄人去交流,因为缺少与外界的沟通,所以容易在心理认知上產生偏激,针对那些出现性别认知出现的错位的青少年,组织一些性别认知正确,性格阳光开朗的同龄人建立小组。一方面,通过建立这些小组能够加强性别认知错位的少年与外界社会的沟通交流,使他们认识更多的朋友,有助于他们心理上更加积极乐观,避免因为内心的偏激而产生不正常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与这些阳光积极乐观的同辈接触,产生同辈效应,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改变他们的性别观念。

注释

[1] 王文.王国霞.赵莹.国外社会性别发展研究进展以及多我国性别教育的启示[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05)

[2] 蒋玉娜. 单亲家庭及家长性别对高中生性别角色定位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2007(06)

[3] 王燕.当前青少年性别角色错位问题与对策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2012.5

[4] 刘柳.“同辈群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2)

猜你喜欢

性别角色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英国拟禁广告中做家务都是女性
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认知发展水平的因素
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新现象
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冲突现象调查与对策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