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控技术措施
2021-11-10金晓虹
金晓虹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混凝土是建筑施工常用的材料,其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有较大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材料、机械设备、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都会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其不但会影响建筑工程外观的美观性,而且会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技术,才能更好地抑制裂缝,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基于此,开展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其防控技术的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
混凝土是当下建筑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应用极为广泛。但由于混凝土的结构特殊性使得其极易受到周围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对建筑的整体质量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所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并对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1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1.1温差产生的裂缝
该类裂缝的成因是混凝土内外部之间较大的温差。如果混凝土内部温度较高,外部受到降温措施的影响而温度骤降,内部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内外之间温度差较大,再加上浇筑水量较多,内部热量较多,致使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热量得不到及时疏散,导致裂缝产生。
1.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简单来说就是混凝土在即将凝结完毕的时间内,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使得其表面水分蒸发较快继而产生收缩的现象。该种现象出现后将会导致形成不同深浅的塑性收缩裂缝,在大风天气或干热天气出现的较为频繁,且呈现中间宽、两端细的特征,长短并不相同且通常互不连贯。导致出现此种裂缝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处于终凝过程中的混凝土由于其自身特性的原因,使得其结构强度极小或几乎不存在强度,又或是正处于终凝的临界点时,受到了高温或大风天气的影响使得混凝土的表面水分散失速度极快,极容易在结构产生较大复负压的情况下增大混凝土体积的急剧收缩现象的发生风险。由于此时的混凝土强度并不具有抗衡本身强力收缩作用的能力,因此将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多处龟裂。水灰比、混凝土处于不同环境下的凝结时间、风速、相对湿度以及环境温度等均是导致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1.3荷载引起的裂缝
因施工荷载引起的裂缝成为荷载裂缝,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应力裂缝,另一种次应力裂缝。其中前者是因为外部荷载引发的直接应力形成的裂缝,后者则是由外荷载引发的次生应力形成裂缝。在建筑施工中,荷载裂縫主要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者振动比较严重的位置。如果受压区出现了沿着受压方向的短小裂缝,表明此时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是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的前兆,引发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过小。
1.4施工不到位的问题
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类因素干扰而引发混凝土裂缝,具体体现如下:第一,在实际施工时未能根据有关规定来进行作业,从而引发混凝土裂缝。不少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工或是提前完工,就容易凭借主观经验开展作业,施工不够规范进而引发混凝土裂缝。第二,没有进行科学振捣,导致混凝土没能均匀分布以及收缩不均匀,进而致使在交界部位产生裂缝。第三,没有做好后期养护管理工作,部分管理人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观念,没有意识到养护的重要作用,导致后期因为养护不到位而引发混凝土裂缝。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控技术
2.1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气候条件是设计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必须考虑的一项重要因素,结合气候特征,对工程混凝土薄弱之处进行修复与巩固,避免由于温度差而导致混凝土中产生一定的内部应变力,防止工程整体结构受到影响。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分割时,所用的方法与后浇带设置的方法基本一致,使结构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扩大混凝土散热面积,避免内部温度骤升而降低应力集中,避免出现温度裂缝。同时,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二次浇筑做好混凝土施工工作。此外,在二次浇筑过程中,利用设置钢丝网等措施,充分保障混凝土的抗拉性。
2.2工艺改善以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抗裂能力
(1)改善配筋。改善配筋以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不仅如此,配筋改造完成后同样能够起到抵抗温度应力增强的作用。混凝土结构中的变断面转角部位、转角处的应力集中区域或是孔洞周围,均会出现显著的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建议采用孔洞周围设置钢筋网片或斜向钢筋的方式,或添加部分抗裂钢筋,均能够降低裂缝的发生风险。
(2)设置后浇带。针对部分过大平面尺寸的大体积混凝土,应为其设置后浇带,以最大限度地缩减其所带来的约束力或温度应力。该种方法同样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散热能力,其也是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前提条件。
2.3合理改善约束条件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混凝土的温度大于外界气温,需要严格把控拆模时间,避免拆模过早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早期裂缝。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时,水化热散发时会形成较大的表面拉应力,从而形成裂缝,这就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改善约束条件。若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温度会快速降低,形成较大的温度差,和水化热应力相互叠加之后,就会出现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性能。为提升模板使用率,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量尽早拆模,并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保温材料,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2.4强化工程现场施工管理
(1)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需与现场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而对其塌落度与入模温度进行全面有效地测量。与此同时,相关施工作业人员还应当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强化振捣作业,需确保其振捣均匀密实,且厚度与相应标准要求相符。(2)对于混凝土的运输来讲,需使用专业的运输车辆对其拌合料进行运送,尽可能降低在这一过程中水分的流失率。(3)在具体浇筑时,有关人员需运用科学合理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在凝结前完成所有的浇筑作业。(4)当完成部分振捣作业时,需将振动棒抽出,以免振动棒与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以及预埋件等发生碰撞。(5)使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对裂缝问题进行有效地处理。当混凝土发生裂缝时,会对整体工程的刚度、整体性等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采取先进的技术加以控制。如可以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进而选用与之相适当的技术对施工裂缝加以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控制,一直以来都是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与刚度被严重削弱,甚至影响到其使用寿命。因此,应不断完善裂缝的处理流程,选择应用科学的处理方式,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工中怎样控制混凝土裂缝[J].江微微,程道广.建筑工人.2004(08)
[2]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2002
[3]土木工程材料[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陈志源,李启令主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