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影视片段分析
2021-11-10谢信益
摘要:本文分析对象是奥斯卡最佳影片《绿皮书》。通过对电影《绿皮书》节选片段的解析,对影片中镜头运用和主人公的肢体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更深层次的阐释影片所表达的主题。
关键词:电影;绿皮书;种族隔离
一、引言
电影知识在我们平时的社会生活中很少被人们运用,我们看电视时常不辩明影像,以被动的姿态接受,却不会去分析它们是怎么运作,怎么塑造我们的价值观。同时也无法看见电影在社会运动中扮演的角色,电影背后的政治意味,以及社会影响力。通过对电影的镜头建构、台词等影响组织结构进行解析,从不同的视角认识电影是以一种怎么样的复杂语言进行表达和传播的。
二、影片《绿皮书》概况
电影《绿皮书》(《Green Book》)是由彼得·法雷利(Peter Farrelly)执导,尼克·瓦莱隆加担任编剧,维果·莫滕森、马赫沙拉·阿里和琳达·卡德里尼等主演的的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该影片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第76届金球奖电影类最佳音乐/喜剧片奖。片名“绿皮书”的灵感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本专为黑人而设的旅行指南《黑人汽车旅行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Book》)。
《黑人汽车旅行绿皮书》(《The Negro Motorist Green-Book》)这本书于60年代出版,当时美国南部城市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书里标注了允许非裔美国人进入的旅店、餐馆等。他们必须严格遵循书中的指南,否则会与白人发生冲突甚至面临危险。关于南北战争爆发于1861年-1865年(距离本片故事时间1962年正好100年),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内战,参战方就是美国的南北方。本来是一场维护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成为一场废除奴隶制的革命战争。美国南方多是农场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开垦农场,以农业为主。但他们坚定认为黑人是劣等种族,大量买入黑人作为奴隶,承担农场苦力工作,成为家庭的佣人。奴隶制结束后,数百万黑人被抛弃在混乱的南方经济与社会状况当中,周围是被激怒的、被打败的而且时常陷于饥饿困境的白人,几百年来支撑着奴隶制的种族意识形态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南方重建时期,非裔美国人的权利受到法律保障,但以白人为主的南方政权机构陆续通过了一系列《吉姆·克劳法》(Jim Crow laws)来限制其权利。此项法案是针对美国南部有色人种实行的种族隔离,冠以不违背宪法,“隔离但平等”的原则,持续合法存在很多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尽管反对种族隔离的民权运动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种族隔离的大环境还是使有色人种频频陷入困境。
三、节选电影片段的解析
本文所分析的片段节选自电影《绿皮书》(《Green Book》)中37′40″至41′30″,通过对这一段影片的分析,我们可以对电影中两位主人公的性格、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为之后的转变有进一步了解。在下文解析中我们对托尼·利普(Tony Lip)简称托尼,唐·谢利(Dr.Don Shirley)简称唐。
1、37′45″:镜头从右到左最后定格到托尼的时候,可以看出托尼与右边三个非裔司机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被分隔开,并无肢体或语言交流。从这一幕可以看出托尼对非裔群体的排斥,接受唐的委托只是为生计所迫。
2、37′43″-38′00″:托尼点完烟抬起头看向左前方,镜头顺着托尼的视线跳转到下一幕,一个非裔司机站在别墅窗前注视着屋内。镜头再次顺着非裔司机的视线从窗户转向屋内。导演利用目光传导注意力来暗示方位,从这三张截图可以看出影片的镜头通过人物的视线导向目标镜头进行线性转场。从影片中可以看出非裔司机对屋内的音乐会的憧憬,但由于他的肤色和阶级他并不能入场,只能在窗外观看到屋内的聚会。
3、38′00″:镜头从窗户对向屋内,唐处于视线的中心,在他周围围满了观众。这一次演出并没有正式的舞台,而是像一场聚会,看似很温馨的场景,但整个房间中只有唐一个黑人并处于最画面中心的位置。这一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时也暗示唐虽然接受高等教育但还是无法融入当时美国社会白人精英层。
4、38′02″-38′10″:镜头转向窗口,托尼走到窗边,视线望向屋内并环视一圈屋内的情况,这时镜头拉回来从窗外的非裔司机和托尼背影中间对向屋内。屋内本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导演从窗户外托尼和非裔司机之间的空隙来拍摄屋内的人物环境,这边形成了开放式空间。
同时这里的窗户像分界线一样,将屋内屋外两个阶级的人隔开。镜头中还表现出唐与非裔司机之间和与托尼的潜在的界限,整个画面中三个人的关系像是个三角形。唐的孤独是与那个时代挂钩的,唐来自黑人种群,在那个种族隔离的时代,黑人是低人一等的。不仅仅是不被白人认可,也因为唐凭借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最终出类拔萃之后,再也不被自己的黑人族群认可。这就是谢利的可悲。
5、37′56″-38′35″:从主持人介绍唐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对唐生平介绍重点在于唐的学术成就及被哪些美国精英阶层的人(如肯尼迪)邀请演出。这里的唐只是一个被物化的资产阶级精英层的符号。
5、影片中唐所演奏的音乐是欧文柏林(IrvingBerlin)的一首爵士乐——蔚蓝天空(blue Skies)。这也与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有关,当时的白人认为黑人不能演奏古典乐。尽管唐从3岁开始练习古典乐,迫于当时社会压力,也不得不转向爵士乐。这一段影片也与电影中唐最后一次演出时在非裔餐馆演奏肖邦的乐曲相对比,表现出唐从最初的妥协退让到影片结尾追寻自我的过程。
6、39′20″-39′28″:镜头从屋内对向窗外,不断推进给托尼特写镜头。影片用特写镜头来突出托尼的人物情绪,将其情感“放大”。借助特写镜头来和观众建立联系,把托尼的人性强植到观众心中,让观众迅速的跟着托尼的表情变化产生情感共鸣。让其感受到托尼对唐音乐的震惊,从而开始产生转变。
7、38′29″-39′46″:在本段影片中托尼与非裔司机眼神交流的画面出现2次,38′29″第一次时托尼只有眼光扫向非裔司机并没有停留,这里只是托尼单向的给非裔司机解释他说的词是什么意思。第二次(39′46″)时托尼从对唐的音乐震惊中转向非裔司机,这个镜头中他们俩没有言语对话,但他们眼神产生了对话。托尼对非裔美国人的态度转变可以从这两个镜头清晰的看出。便有了后面托尼与一群非裔司机在别墅窗外蹲在地上赌博的情景。
四、总结
这部电影再现了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种族隔离非裔美国人的问社会题,钢琴家唐·谢利(Dr.Don Shirley)想要通过自身改变社会对黑人惯有的看法,所以他做出一系列努力开展巡演。唐在托尼的帮助下顺利演出,两人也有各自的转变。从唐·谢利(Dr.Don Shirley)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温柔坚定和勇气。唐无疑是孤独的,对于孤独的人来说,迈出第一步是需要勇气的。这份勇气来自于对平等自由的渴望。
参考文献
[1]尚绪婷,田耀.从电影《绿皮书》看非裔美国的社会融合现象[J].传媒论坛,2021,4(08)
[2]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焦雄屏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谢信益(1993-),女,汉族,重庆市开州区人,在读研究生,美术学硕士,单位: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历史与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