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电影作者批评方法论述导演作品嬗变

2021-11-10张雨珂李聪聪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姜文

张雨珂 李聪聪

摘要:姜文,是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电影“鬼才”。作为极具个人风格的文艺活动,电影本身便是导演通过一系列技术效果对某些欲望的想象性解决,是一种主体企图重新寻求失落的精神舒适感的机制。电影内容往往来源于导演的个人经历及其理想信念。本文主要通过《让子弹飞》等影片的分析,通过作者论分析姜文借张麻子之口“站着把钱挣了”的妥协与反抗的过程。《让子弹飞》在姜文众多作品中是一部特殊的存在,这是个性对商业的妥协,同时也是叛逆对体制的反抗。

关键词:姜文;《让子弹飞》;作者论

1. 电影作者论的概念

电影作者论是一种欧洲电影理论,西文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导演如果说在其一系列作品中表现出题材和风格上的某种一贯的特征,就可算其为自己作品的作者。1作者论中的“作者”必然具备过硬的技术能力和鲜明的作品风格,还要从个性和素材之间的张力中呈现作品的本质含义。

2电影作者论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2.1动荡年代催生英雄主义

要了解一件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中国完成历史巨变,转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姜文正是出生在这个时代。文革背景下,群众是狂热的。成长在北京部队大院的姜文目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疾驰而过的汽车,挥汗奔跑的青年,那样一段以红歌为背景音乐的时代就这样呈现在他的眼前。《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一定程度上算得上是姜文的自传,再加上演员夏雨和姜文在外形上有一定的相似度,电影便更像是在展现姜文最怀念的少年时代。在那个冬天,姜文营造出了一个浪漫的、只有梦境中才能出现的理想夏天。没有人看出这是个造出来的夏天,它甚至比夏天更像夏天。炎热的夏天、裸露的肌肤和无处施展的年轻荷尔蒙让马小军迎来了五味杂陈的青春期。马小军的叛逆便是姜文自己的叛逆,在影片中,大人的形象总是猥琐、无奈、装腔作势的,孩子保持理想主义、崇拜英雄,在大人看来,孩子的种种行为都是幼稚的表现,理想主义本身没有错,只是被长大的人们背叛了。姜文是他时代长河中的浪花,他时刻在给观众展示时代在他身上刻下的烙印。成长的时代造就了他英雄主义情结,以至于在他所有作品中都有呈现,皮衣、长枪、和望远镜这些带有明显雄性色彩的道具几乎成了他每部电影的必备道具。青年时期穿梭于房顶的特殊经历也慢慢成为一种特殊情怀。演绎的内容必须是演员所经历过的,没经历过就要专门去体验生活,姜文称之为“腌制”,必须经过“腌制”才能“入味”。时代对他的“腌制”让特殊的情怀与情结成就姜文电影。

2.2仰视角度下的女性权威

在很多人看来姜文专注于拍摄男性的故事,但是姜文镜头下的女性角色拥有同一种灵魂。不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中青春野性的米兰、《邪不压正》中妩媚精致的唐凤仪还是在多部作品中时而疯癫时而温婉的周韵,他们都被姜文贴上了独立的标签。在姜文眼中,女性变幻不定、难以捉摸,他将这份神秘放大,神秘使得她们没有成为男性的附属品,相反,在姜文的作品中,很多男性是借助女性才真正从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姜文的镜头中周韵永远都韵味十足,以仰视角度拍出周韵独特的美,是硬汉对妻子的特有浪漫。《让子弹飞》里的花姐机智勇敢地周旋于黄四郎与张麻子之间,她毅然決然拿枪指着自己和张麻子时,对面的男性群体都成为她的枪指对象,此时女性处于强势地位,以绝对的果断挑战男权。女性的绝对权威与姜文的童年经历是分不开的,童年时期,姜文的母亲对他十分严苛,姜文本人也曾说过,独立、强悍和难训此类形象都是来源于母亲给他的女性初印象。

3电影演绎出导演的人生嬗变

时代的趋向始终占着统治地位。企图向别方面发展的才干会发觉此路不通;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定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逼他变弦易辙。3但看作品,姜文算不上高产导演,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抱得数项大奖,让观众把它当成了大导演,蛰伏七年拍摄的《鬼子来了》却未过审便被拿去参赛,虽揽获大奖但姜文被禁拍五年,五年之后他拿出一部《太阳照常升起》也许是用力过猛,也许是他想坚持自我,这部电影并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姜文说过,他的电影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所以他要自己修路。三年后他带着《让子弹飞》回归,影片中张麻子站着把钱挣了一句台词讲述了姜文近几年与体制的对抗,他在反叛中妥协,不过这次他真的站着把钱挣了,在两部电影不尽意的前提下,姜文的《让子弹飞》才是真正做到了商业与文艺的协调。作为电影工作者或者拼凑者,利用了当时文化提供给他的现成素材不仅包括文化的语言,而且包括文化的意义,4他用电影讲述他对历史的思考,但同时也用一部接着一部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男人的嬗变。成长文学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作为文艺作品,在电影中也是同样适用。在姜文的成长中,他每时每刻都对现有电影体质进行着叛逆,但是他用自己的风格构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充满着快意恩仇、荒诞野性、紧张刺激的电影世界。这是叛逆对体制的反抗,也是个性对商业的妥协。始终不变的是那颗对英雄、对女性、对众生充满敬畏的柔情铁汉。

结语

成长的曲折性刻画出人物精神内涵,时代的动荡不安造就传奇的成长。个人成长和与他的经历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时代特征会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身上。姜文至始至终都在借影片中的人讲出自己的理想信念,借历史拍出自己的故事。纵观穿梭于胡同和大院的马小军、快意恩仇的张麻子还是浴火重生的李天然,都反映了时代对个体的塑造,他们身上都有着姜文的影子: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以及叛逆与妥协的共同体。与其说姜文再借电影这支笔缅怀青春,不如说因为电影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与坚持:快意恩仇、畅快荒诞又意味深长的英雄故事实则是姜文的鬼才自传。

参考文献

[1]法国《电影手册》.

[2]丹纳《艺术哲学》.

[3]《电影作为社会实践》格雷姆·特纳北京大学出版社.

[4]《什么是成长小说?》莫迪凯·马科斯.

作者简介

张雨珂,2000.9,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大学本科在读,学生,影视批评研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猜你喜欢

姜文
和身高较劲的姜文
课间小游戏
硬汉姜文宠子有一套
姜文的傲娇慢生活,幸福就在“一步之遥”
采访姜文,你是爽到还是呛到?
姜文来了
误信“双修”多少恨,韶华女子泪洒求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