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经验
2021-11-10孙心璐
孙心璐
摘要:延安时期,根据时局发展,党中央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为此,我们党制定了正确的干部政策,并利用短缺的资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各种类型的干部学校、对在职干部进行培训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党培育了许多优秀的领导干部,对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新时期党的干部培训提供相关启示。
关键词:延安时期;党;干部教育;经验
引言
延安时期,为取得战争胜利,建设新中国,我们党提出一系列干部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干部教育,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政军领导干部。党在全面抗战初期,只有三万多党员,到七大召开的时候就增长到了一百二十一万,其中大概有几十万干部发挥了核心作用。这支素质颇高的队伍,受到了广大人民拥护,对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这绝大部分得益于延安时期良好的干部制度,其中蕴含的成功经验,每一条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有方向,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而抗日救国就是当时最正确的方向。在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之后,还要保持“坚定”,不能动摇。为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是做好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期,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先就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于年轻的领导干部,在到岗之后,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不辜负人民。其次,在教育模式上,应该尽量采取生动和灵活的方式,针对不同干部的思想状况,进行具体研究和分析,因材施教。最后,还要对干部进行宗旨教育,加强作风建设。
二、坚持实事求是
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在改造中国的时候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先弄清楚我国的国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国情的了解进一步去改造中国,这要求共产党人在制定干部政策的时候,从国情和党情出发,做到“三因制宜”,即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和因人制宜。延安时期,我国总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就意味着干部队伍必须以此作为重要来源。工农和知识分子都有各自的优点和弱点,例如,工农干部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文化水平比较低;知识分子虽文化水平高,但缺乏革命经验。因此,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打破“唯成分论”,发出“吸收知识分子”的号召,提出这两部分的领导干部应该互相学习,发扬各自的优点,并逐步克服缺点,加强团结合作。新时期,在教育党员干部时也要实事求是,坚持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提高领导干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党内团结
延安时期,由于形势需要,我们党的干部队伍急剧扩大,干部们的来源十分多样,经历也具有复杂性,这就使队伍的团结产生了严重问题,主要表现为:老干部和新干部、党员干部和非党员干部、本地干部和外来干部、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地方干部和军队干部之间有矛盾,还有许多“山头”,许多部分。面对这一实际,党中央制定了相应的干部制度,主要是进行干部审查,并鼓励干部互相交流,以使干部队伍完全团结统一,这促使各根据地形成了风清气正的局面。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大局,一个政党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党更应该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延安时期我党有关加强和维护党内团结相关经验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和维护党内团结。要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正向激励机制,持续推进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并强化党的纪律建设。新时期也要注重培养干部的团结意识,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实现党内团结。
四、抓好党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党校教育是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其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者都是党校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党校要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好党校教育的作用,就必须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关键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校的“必修课”,即必须教、必须学的,且必须教好、必须学好的,是占较大比重的,而不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一两节课。这不能成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党校应具体落实,真正做到“必修”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产生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党性教育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优势,因此,党校要根据形势需要,抓好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加强其党性修养。
结语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面临新的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机遇和挑战也有新变化。由此,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的目标,党更需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从而建设一支素质更高、更具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这就需要借鉴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的经验,再结合当前的国情、党情,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同时,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特殊节点上,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也具有重大意义,既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党性修养,也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让党史教育成为干部精神之源,与传承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结合起来对党员干部开展党史教育培训工作,以此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提高其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列宁全集.第十九卷[M].人民出版社,1959.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兰文玲.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及其启示[J].江南论坛,2019(08):19-21.
[7]陈桂芝.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史意义及其时代价值[J].学习与探索,2020(10):73-79.
[8]崔苗.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3(17):179 -180.
[9]何磊.延安时期怎样进行党的干部教育[J].群众,2019(06):64-66.
[10]郑玉豪.延安时期党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9(01):44-48.
[11]赵青青.延安时期干部教育研究[D].西安邮电大学,2019.
[12]管伟臣.毛泽东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