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汉藏创世神话刍议
2021-11-10杜逸轩杨伯峰
杜逸轩 杨伯峰
摘要:神话是我们认识人类起源不可或缺的介质,其发端于远古,是早期人类探索自然、启发文明最为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建构,而溯源人类文明密码的创世神话则关乎一切神话的源起,是神话的核心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诸多创世神话以口耳相传和文献典籍延续着其旺盛的生命力,向全世界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汉藏神话作为生长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的文学和各自民族集体的祖源记忆,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特色。了解二者的共性与个性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对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汉藏创世神话
一般而言创世神话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创世神话——关于大自然的神话,一类是创人神话——人类源头及诞生的神话。藏族创世神话以《猕猴变人》等为代表,汉族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最为典型。本文旨在研究汉藏创世神话,探寻古今汉藏文化交流的契合点,增进人们对汉藏文化的了解,履行好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职责。
一、藏族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的产生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自然地理环境、原始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就此点而言,在藏族神话中能够普遍见到《大鹏乌龟》《斯巴宰牛歌》《猕猴变人》等,这些神话内容丰富,雪域风情贯穿始终,是人们对自然万物最原始朴素的认识。其中《斯巴宰牛歌》就是在藏民口头广为流传的一种创世神话,根据对藏族同胞的调研,我们了解到,他们逢年过节就会唱《斯巴宰牛歌》,在歌词中记录了早期藏民对自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探索,解释了天地、山川等自然万物的起源:
斯巴宰杀小牛时,砍下牛头放高处,所以山峰高高耸;
斯巴宰杀小牛时,割下牛尾栽山阴,所以森林浓郁郁;
斯巴宰杀小牛时,剥下牛皮铺平处,所以大地平坦坦……
在藏民心中,牛被视为“宝贝”,它身上的宝全都无私给予了人类。“斯巴”即整个世界,在这里引申为创世者,象征着创造天地的强大神灵。不难发现,此神话以神圣的动物为载体,用浅显的语言解释了世界的成因,也反映出原始社会人们认为“万事万物都充满灵气”的观念。和《斯巴宰牛歌》类似的《大鹏乌龟》也强调世界起源于动物:
相传,很早很早的时候,没有天,没有地,到处是昏昏沉沉、茫茫仓仓、朦朦胧胧。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出现了一只人面大鸟,名曰马世纪。它摇动左翅有了天空:摇动右翅有了大地。它的左眼成了月亮;右眼成了太阳,骨骼成了大地上的石头,筋络成了山脉,血液成了水,肉长了泥土,头发成了森林、禾苗、花草。[1]
相较于前两种说法《猕猴变人》则是藏地影响最为深远的创世神话,《吐蕃王统世系明鉴》中对该故事有较为完整详细的记述,大致讲述了一个前往西藏修法的猕猴,在潜心修行时遇罗刹女,并与罗刹女媾和成婚孕育下一代的故事。它生动形象描绘了远古时期藏族先民繁衍生息的情境,世代传续,因此藏民几乎都坚定地认为自己是神猴的后裔。很明显藏民族的创世神话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尽管出现了许多“异文”,且受到不同时代的文化思维印迹影响,但其核心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体现了藏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交流等各方面内容,至今仍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二、汉族创世神话
早在上世纪,以牟复礼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没有创世神话,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创世神话底蕴浓厚、内容丰富多彩,大多载于《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等文献典籍中,当然也有广泛散于民间各地口耳相传的地方创世神话,文献中以《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为典型代表,反映了古代汉族先民对宇宙起源的认识和看法。《盘古开天辟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2]
三国时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中最早记录了该故事,此后的许多书籍中相继出现了许多有关盘古的故事。女娲造人则讲述了女娲模仿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的故事,是人类早期母系社会中女性占主导地位的生动再现。汉族神话在本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把人类和社会结合在一起的强有力的纽带,给予人们独立的想象空间和必要的精神慰藉,[3]同时也为世界创世神话汇聚了东方色彩。
三、汉藏创世神话比较分析
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生存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影响,汉藏创世神话呈现出较大差异性。如创世主体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藏族创世神话中的创世者叙述的较为笼统,没有对姓名、身世、形态的具体描述,人物形象较为抽象,而汉族创世神话中对创世之神的描写是较为详实的,盘古、女娲等都是有名有姓,且在古籍中有清晰的描述,盘古是“龙头蛇身”、女锅是“人首蛇身”。藏族创世神话受宗教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汉族的较为“存粹”,多是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时对自然万物的崇拜,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故事、传说。藏族创世神话多为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汉族的大多都是文人经加工整理,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藏族创世神话类型比汉族多等。当然,笔者在这里仅列出部分显著差异,还有许多更加细化的差异点需我们更加深入的论证研讨。
四、结语
汉藏神话尽管外延有许多差异,但内涵仍有很多共通之处。首先是他们在认识和解释创世情境这一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皆认为创世前的世界天地昏暗,处于混沌的状态,再者就是两者的题材和主题相似,都有对天地、山川、草木等自然界基本要素起源的解释,都认为世界是由巨人或生物的肢体演化而成,生动地再现了人类的生存理想与精神归宿,阐述了人与自然相互辩证存在的观念。由于语言、地域等障碍,藏族文化,特别是神话方面,与世界交流很少。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汉藏创世神话的研究,加强对汉藏文化的认知度,特别是在藏神化方面,突破时空障碍、语言差异,寻找文化认同,促进汉藏文化的传承、交流与创新,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铸牢汉藏两族在神话和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华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M],学苑出版社1993
[2] 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3] 宋宜:我国汉族神话发展因素探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5(34)
本文系2021年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铸牢中华共同体意识下的汉藏神话研究’(编号:S202110694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杜逸軒(2000年8月),男,汉,籍贯四川省绵阳市,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