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研究

2021-11-10张学雨曾平张冬菊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道德建设网络空间新时代

张学雨 曾平 张冬菊

摘要: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是在建设网络强国和营造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我国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处于关键阶段,各项政策措施、道德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因此,要关注当前我国网络空间的现实情况和主要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

一、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做到所有工作都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改革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讲导向,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导向[1]。互联网的出现全方位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网络道德的讨论也随之从线下演变为到线上。2020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在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和疫情常态化防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当前的网络建设面临大好形势,但是网络空间道德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与问题,对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环境提出了更深高的要求。

1. 网络新观念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新的变化和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中国开始了当代社会转型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结构转型的最直接的动因,由互联网引起的一系列网络和社会的改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最值得讨论的是社会的公信力问题长期以来,电视媒体都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媒体、最具影响力的。网络的自由也带来了人们发表意见时的平等,这样自由开放的网络社会,突破了传统社会的诸多限制,过度自由则会带来社会的混乱。公信力,自由与规范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在这新时代变革下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并努力处理好这些问题。

2.培养网络文明行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以德治国”的最广泛的社会道德基础,为社会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提出了方向的指引,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新时代时期这一项建设是长期而紧迫的,需增强人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自觉感和责任感。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宣传正确的媒介观,提升网民信息辨识能力、正确信息传播能力、防止网络沉迷,在网络空间保持文明与理性[2]。我国在多个方面中积极倡导要文明上网,广泛开展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理性上网,防止沉溺于游戏,遵守法律法规,不仅是网络的公民,还有其他的网络主体,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网络道德。

3.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从社会宣传的目标来看,大众对于社会公共道德的认知和价值观念已经具有较高水平,但是在行为上却不尽如意,一些人会表现出某种“失范”行为;网络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新观念的传播,人们的思想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或是由于生活环境与背景教育的差异,网络道德出现了不平衡现象。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作为保障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点,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网络相关管理部门必须使积极健康的网络思想文化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网络道德建设的地域是十分广泛的,它涉及到网络空间内的各个部分,我们在积极建设的同时也要警惕提防其他不良思想的渗透。

二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困境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快速发展,互联网思维全面渗透,网络空间道德失范现象如网络舆论、网络欺骗、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等,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权威的打破,信息的爆发,形成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困境。

1.网络信息发布者偏向庸俗化、利益化。在网络空间内,部分网络信息发布主体传播虚假、有害信息,他们将黄暴信息放入其中或成为标题来赚取点击率[2]。部分主体营销和传播消息是为了获取利益,传播一些极端的声音来误导群众,呈现对抗和负面的影响。web2.0阶段发展至今,新兴发布主体的不断出现如社交网站及软件等,同时新媒体作为娱乐消遣、办公出行的工具,从社会的积极方面提供了服务,但是也让一些自制力较弱的网友们沉溺其中,广大青少年成为被诱惑活动主体。媒介的道德素养通过它呈现的信息来体现,媒介作为传播者,一些媒介对一些真实的事件主观臆断后传播,在内容上添枝加叶或者夸大其词,这也是对“真实性”原则的忽视。

2.网络空间内存在暴力,网络暴力带来了社会暴力的延伸。部分网民通过网络的匿名性,以恶意的语言文字,图片视频对他人进行了名誉的侵害、利益的影响。谣言的危险是具有传染性的,一些人的直接攻击使得另一些人借由此事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一次攻击转为二次攻击,若再被不法份子带动节奏,则会形成恶性网絡环境。家庭对网络环境的鉴别力度不够,新一代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的,在过去的时间里,经常会出现一批青少年在网吧通宵打游戏,后性格暴力,情感冷淡的情况,这样的环境危害极大,或者家长没有进行及时的网络指导,孩子走进了黄赌毒的诱惑。

3.网络管理不力。国家对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法律还不够健全;我国互联网发展尤为迅速,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法律滞后于其的发展,使得受害者的相关利益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一些不法份子游走在法律的边缘,黄暴信息不断出现,病毒插件等损害人们的利益。网络管理缺乏体系化;在其实践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管理部门的管理内容重叠、空白,职权不明,缺乏管理,呈现了不够细致的问题,管理效果不够明显。管理队伍不健全让其影响弱化。我国互联网管理人才匮乏,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健全队伍,相应带来网络地位和影响弱化,部分群众对网络强硬抵制,或者呈现两极分化。

三、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对策分析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有关网络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的争论也是不绝于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把双刃剑,这观点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网络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和方便的同时,其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最主要的是要弘扬主旋律,再从法制、公共平台到自我各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

1.通过“道德宣传”增强网络道德,弘扬主旋律,构建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网络空间内的意识形态的发展是长期的,在增强自身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同时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使网络空间内的内容科学,即使走向了大众化也不会偏离指导。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主旋律,开展舆论监督,采取了各种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对具有典型意义人和事展开讨论,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主流媒体要提高公信力,在研究如何提高公信力的时,应首先注重受众的感受,要注重他们的反馈,使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这样的平等对话状态让效果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2.加强法制化建设和管理。在节流方面,首先要对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研究进行深入的挖掘,对已经出现的犯罪进行惩罚,对没有出现的犯罪进行预防,增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要职责分明,不留缺口,管理制度特色鲜明。在开源方面,建立媒体评估机制,不仅有网络管理者对媒介的管理,更有其他网络媒体、人民的监管和自身的健康发展。网络管理者对其道德方向的发展加以管理,让社会涌现良好风气,其他网络媒体之间的相互监管、人民的监督,在媒介的自身发展方面,要对其内容有所要求,如宣传健康向上价值观的。

3.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公众的媒介素养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网络空间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这方面的建设不足有一个主要的原因,网民们把自己仅当作信息的接收者,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网络信息的发出者的身份,也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匹配相应的能力。不同的专家认为媒介素养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方面,这也是公众最需要关注的方面,包括:网络基本运用素养、网络信息消费素养、网络信息生成素养、网络交往素养、社会协助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等,这些方面涉及到对网络的认知和使用,我们应注重提升公众媒介素养。

4.通过“以网管网”,利用互联网交互式、大数据,推进网络空间的检测和预警。在形式上,注重加强与重点门户网站、专业视频网站、主要互动社区的深度互动与融合。在内容上,重视文化娱乐产品对大众的巨大影响力,打造人们所关注、信任和喜爱的网络新媒体平台,让其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们的兴趣、爱好、需求等。在机制上,根据不同领域建立起多元平台,在舆情引导方面建立起与市委宣传部、市网管办的联动机制,在大数据分析方面建立起与百度、微信、其他交流媒体的共享关系,在全媒体宣传方面建立起人民网、央视网络电视台等门户网站的合作机制。

5.形成网络道德建设外部环境的强大合力。网络道德空间是一个依托网络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空间,强大合力主要包括官方媒體、学校和家庭。官方媒体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掌握网络的话语权,官方媒体要以能够让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要用科学的、人民的、大众的文化进行传播[3]。学校是受教育者学习的主阵地,学校的网络道德教育主要在德育、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和新媒体专业课程,高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联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育人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大格局[4]。家庭是网络道德建设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家长可以言传身教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网络认知,帮助孩子过滤有害信息,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

6.通过“道德自律”、自我吸收、主体内化,提升使用主体道德的选择和辩证能力。大众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发展立足点主要是从教育到自我教育,没有大众的自我教育,互联网的发展只能陷入图有海量资源而无法有效利用的低时效的尴尬境遇之中自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模式。网络道德要求网民要加强自律。道德自律是实现道德理想人格的内在动力,由于人们网络身份的隐蔽性,自律在网络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空间下的自由不等于自我放纵,尊重大众的自主权就是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赋予他们自我吸收,主体内化,提升辩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215.

[2]张岩.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7):178 -180.

[3]郭同峰.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7:219

[4]蔡元元,刘娟娟.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过程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8:80

作者简介

张学雨,(1999-10-17),女,汉族,籍贯:贵州省,学历:本科,单位:贵州师范学院,研究方向: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名称:新时代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0DXS142

猜你喜欢

道德建设网络空间新时代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