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方民歌在国际大舞台的地位与价值

2021-11-10王晨羽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国际舞台民歌世界

王晨羽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而一地的地方民歌则是该地域文化的声音记忆。民歌赋予地域文化具象立体、生动活泼之感,富有文化感染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越发频繁,为中国民歌走向世界带来了众多挑战,但也不乏机遇。在中国力倡构建深厚文化软实力,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方式的今天,中国地方民歌也应推陈出新,力争成为世界乐坛上一朵光辉耀目的奇葩。

关键词:地方民歌;国际化

中国民歌登上国际舞台的历史已有数百年,但直至今日,中国民歌在世界乐坛仍然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这同中国民歌的艺术价值是不匹配的。在世界音乐流派多元共存,交流激荡的二十一世纪,如何在流行音乐大潮冲刷下守住中国民歌文化本色,进一步提升中国民歌文化在世界乐坛上的地位,向全世界展现其丰富的艺术价值,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地方民歌走向国际舞台的历史

中国民歌走向世界,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中国民歌最初的传播者多是来华传教士与访华使团中的学者,形式则以记录和介绍为主,鲜见针对民歌的研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学界出现了研究中国民歌的专著,海外华侨和侨居中国的海外学者也积极向西方音乐学界译介中国民歌。到二十世纪中叶,与中国民歌相关的音乐理论课题和中国音乐家的学术成就也开始进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视野。中国改革开放后,民间学术往来趋于密切。一些西方学者以组建专门机构等新方式进行中国民歌研究,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家在创作中吸纳中国民歌元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民歌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自2008年起,先后有九种中国民歌艺术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歌传承状况的改善,为中国民歌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1]。

二.地方民歌在国际舞台上的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古唐尧时便有民歌《击壤歌》传世。中国民歌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嬗变,但在今天的地方民歌里,我们仍能看到千余年前民歌的影子[2]。中国地方民歌和中国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歌声里隐藏着一个文明的文化密码。中国广袤的疆土和复杂多变的自然地貌,造就了中国民歌的多样化特征,“十里不同音”是中国地方民歌普遍的分布状态。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有多个少数民族存在跨国境分布的现象,“同族而异籍”,为中国民歌增添了许多异国风情。底蕴丰富、各有千秋的中国地方民歌,在海外甫一登台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听众,《茉莉花》就是一个绝佳的传播范例。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间音乐文化走上国际大舞台以飨听众,不仅让听惯了交响乐等西方音乐流派的听众耳目一新,更向世界展示了光辉灿烂的中国民歌文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3]”再者,中国民歌文化与目前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音乐文化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国际舞台上的交流碰撞,双方正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最终促进世界范围内音樂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艺术呈现水平的提升。

三.地方民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3.1地方民歌在国际舞台上的现有地位

中国地方民歌目前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可以说是尴尬的。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主动向世界传播中国民歌文化不过四十余年,与掌握世界乐坛话语权长达百余年的西方音乐文化相比,力量仍显单薄,对外传播的经验和渠道仍不够丰富。其次,中国西部环山、东南面海、北接荒漠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长期以来农耕文明形成的闭塞自守文化形态,使得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音乐文化之间长期缺乏深入交流,这种累积了数百年地隔膜难以在短时间内打破。中国民歌文化的悠久历史,也为许多希望探幽入微的外国学者设下了重重障碍。数千年的民歌传承,其间难免出现文化的断裂和残缺,而年代久远的民歌史料不仅多有晦涩难懂之处,还时常无迹可寻。这样的民歌史料,连以汉语为母语的学者和音乐家们都时常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更不要说那些望汉语兴叹的外国学者了。

从中国民歌自身的传承和发展状况来看,当下民歌的一些“后天不足”正阻碍着中国民歌走向世界。中国民歌是各地人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迸发出来的智慧和灵感,传情达意,记录历史,很多还具有实用功能,譬如船工号子,打夯号子等等。这些民歌深植于当地的文化厚土,与孕育它们的土地同呼吸共命运。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地方民歌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首当其冲的,就是地方民歌的传承问题。千百年来,地方民歌的传承形式基本为心口相授,代代相传,鲜少有详尽的歌词和曲谱记载。并且,很多民歌都是即兴演唱,曲调和词句灵活多变,难以通过死板的文字和音视频资料来保存其精髓。随着城乡二元体制被打破,乡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大势所趋。这样一来,老一代的民歌演唱者就很难把自己所掌握的民歌艺术完整地传授给下一代,传承就此出现断层。此外,绝大多数民歌是用当地方言演唱的,背井离乡的青年一代,很多都已忘却乡音,加大了地方民歌代际传承的难度。中国的地方民歌种类多如繁星,仅仅依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单位的努力,是无论如何也跑不赢一部分地方民歌消亡的速度的。那些有幸流传下来的民歌,也面临着流于形式化和夹杂传统文化糟粕的问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一些原本具有实用性的民歌不再使用,保留词曲。一些民歌演唱者传唱的部分民歌中尚存封建残余,亟须进行符合当下主流价值观的整理改编。

综上所述,中国地方民歌虽已走上国际舞台,但大部分民歌仍未走到舞台中央、聚光灯下,总体来看还是处于配角地位。

3.2地方民歌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高的地位

中国民歌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能够提升中国文化整体的国际影响力。在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并存、交流激荡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地方民歌走向国际大舞台中央的努力具有重要意义。

地方民歌走向国际舞台中央,首先要打造质量过硬,易于被西方听众接受的曲目。流传甚广的《茉莉花》,正是凭借改编后别具一格、雅俗共赏、引发共鸣的词曲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4]。除了在保留原曲地方性独特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地方民歌要推陈出新,还可以把各地风格迥异的民歌作为丰富的素材库,创建新的音乐流派。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风靡全球的摇滚乐、节奏和布鲁斯、乡村音乐等音乐流派,都根植于美国民间音乐文化,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至于地方民歌的保护和第一手资料采集工作,可以发动民间组织和相关领域学者在官方机构难以触及地偏远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在传播手段方面,中国地方民歌可以借着现代化传播手段的东风,通过互联网向海外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传播富有中国特色的旋律。除了专门的音视频传播,民歌元素还能被融入影视剧创作和游戏制作之中,让受众在娱乐之余接触中国地方民歌,进而引发海外听众对中国地方民歌的兴趣。官方层面向海外推广地方民歌,可以参考广西南宁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做法,既有力地向世界宣传了当地丰富的民歌资源,又起到了发掘保护地方民歌的作用[5]。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地方民歌在国际舞台上的价值不可小觑,但中国地方民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提升仍然任重道远。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扩大对外传播窗口,更要修炼好内功,打造能够被世界乐坛接受、和西方音乐理论界达成共鸣的优秀民歌曲目。

参考文献:

[1]李采真,曹顺庆.英语世界中国民歌的传播与接收[J].贵州社会科学,2020(07):93-98.

[2]孟凡玉.敦煌驱傩词“赶五句”民歌的地方属性考索[J].中国音乐学,2020(03):35-45+4.

[3]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致陈烟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1页.

[4]伍洁. 地方民歌的成功流传及其启示[D].南京农业大学,2007.

[5]汤则铭.广西壮族民歌的保护与发展——基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7):96-99.

猜你喜欢

国际舞台民歌世界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浅析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服饰的舞台传播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iSTAN 国际舞台人物造型设计竞赛(2017)启动
国际舞台美术联盟首次举办大型学术交流活动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