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联合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改善
2021-11-10白峻瑜张芳芳
白峻瑜 张芳芳
摘要:在自闭症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大环境下,自闭症儿童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大部分自闭症儿童都有刻板行为问题,比如转圈圈,反复抠手等等。所以针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严重的现象,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研究者主要采用了个案研究法中的A-B-A-B实验设计对一名自闭症学生的刻板行为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感觉统合训练与音乐治疗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专注于某一器械的时间下降,课堂的转圈蹦跑次数减少,兴趣增加,不再只执着关注某一项。
自闭症和其他谱系类发育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或者ASD)曾经并不为大众知晓,然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儿童发育障碍缺陷。根据目前普遍接受的认识,ASD归类于神经发育障碍类异常,并且和基因异常相关联,但具体原因仍有待争论和研究。相比医学界对这种发育障碍产生的原因的迷茫,我们进行干预和治疗的方法相对来说更为明朗。
本次研究对象是南阳某康复机构的一名自闭症学生
一、个案基本情况
张小轩(化名)男民族汉 2014年出生监护人为其祖父与父母祖父母一起生活 2岁多时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根据儿童自闭症ABC量表得分113判定为重度自闭症,存在一定程度智力障碍,多动,兴趣狭隘,注意力分散,喜欢寻求自我刺激。该名自闭症儿童有严重的刻板行為现象,例如牵着研究者的手绕圈圈,在教室跑来跑去,在上课后十分钟固定上厕所以及每次上厕所都要把下身衣物脱光,在感觉统合训练课堂上固定的玩一样东西,小声嘀咕,坐下时抠手指等等。根据FIM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进行评估得分53分为重度依赖,生活不能自理,情绪起伏大,任性,倔强,与人交流沟通无反应,在有需求时会主动授意研究者或吸引对方注意,被试对零食和音乐兴趣较大,有严重便秘,有长达十几天不排便的病史,所以在研究过程中,感觉统合训练占主体,并融入音乐疗法和正强化的结合。因其严重便秘,所以不能用零食作为强化物,只能选择另一个他感兴趣的:音乐作为强化物。本次调查研究中的个案通过感觉统合能力评定的量表进行了测查,其在前庭觉和本体感觉属于轻度异常,学习语言能力则同样属于中度异常。
二、研究过程
把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基线期,介入期,倒返期,介入期2。
在南阳弘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共进行了将近四个月的实习生活,研究对象来的时间较晚,所以整个研究过程用了将近40天。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统计结果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个案在整体研究时期内所表现出来的刻板行为的次数变化趋势是呈明显减弱的趋势,介入期内对个案进行了干预计划后,刻板行为的发生次数就明显减少,倒返期内个案的表现也没有出现退化,介入期2在结合了音乐治疗后效果显然更好。介入期对比基线期的图形变化说明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对个案刻板行为有效改善作用,介入期对比基线期图形的变化说明感觉统合训练对个案刻板行为起到改善作用,介入期2与介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在感觉统合训练结合音乐治疗的双重作用下,有了更好的康复效果。
(二)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从上面两表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化可以看出平均值和标准差都变小,说明实验的效果明显,倒返期阶段趋势非常稳定,说明倒返期的刻板行为的发生次数和时长维持在相应水平,介入期2和介入期对比可以看出刻板行为的发生次数和总时长都有所下降,可以得出感觉统合训练和音乐治疗相结合的效果比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的改善效果好。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40天的感觉统合训包括最后15天的感觉统合训与音乐治疗结合,观察成果表明:个案的感觉统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其中刻板性行为发生的次数和训练中的发生的总时长都明显地减少了,并且训练中停止的时间(倒返期)里也保持在了相同的水平。另外该项个案的触觉功能、前庭功能、本体功能及语言能力等通过训练均得到了明显地进步。说明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对于改善自闭症患者刻板行为有一定帮助,感觉统合训练结合音乐治疗后效果更显著。
建议
1.重视家庭康复
2.增加感觉统合教师岗位
3.营造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纯.自闭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疗法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05):511-514.
[2]王东洋,李恩耀.音乐治疗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康复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20,18(22):1539-1542.
[3]李萍.音乐治疗提高自闭症盲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21(01):70-71.
[4]刘建霞.自闭症儿童综合干预个案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Z1):36-40.
[5]丁芳玉. 感觉统合训练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