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国文学作品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研究
2021-11-10曾欣
摘要:可以进一步拓宽阅读视野的文学作品,尤其历经 2000多年的发展变化的外国文学,因其特有的情感和诗意特点,形成了深刻的人文内涵,一直是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人文教育和培养读者人文精神的有效载体。当代逐步形成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中学生,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增加读者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它们在培养读者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方面具有特殊的优势。因此,在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研究利用外国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国文学作品;中学生;人文精神
一、培养当代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具体需求
(一)中学生缺乏人文精神
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继承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在不断受民族文化影响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中国人实现精神信仰的丰富的独特的民族文化。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民族文化依然是内在力量源泉,引导人们进行具体的实践生活。[1]但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国家和民族受到更多外来文化的侵蚀,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这种精神力量将逐渐被边缘化。在这样朝着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中国中学生对越来越被边缘化的民族文化了解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荒凉,民族文化的边缘化使他们失去精神家园,找不到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乐园,要求中学生尽快培养人文精神。
(二)加强中学生人文精神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和市场经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功利主义和利益,传统的民族社会正在不断向现代社会发展。[2]同时,许多农村生活被市场经济的利益所支配,多元文化的不断涌现也对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这样的民族文化冲击下,目前中学生比较缺乏对人文的思考,缺乏精神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他们无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要解决中学生的精神困惑,改变多元化使得中学生不断出现精神错乱的现象,就必须加强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源于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核心是以人为本。
(三)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學生在校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断学习成为综合型人才,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努力提高中学生的体力、素质、智力等综合素质。从本质上讲,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全面发展的主要内涵。[3]高效的全方位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与人文精神的培养都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塑造全面理想的人格,这是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从西方历史的角度来看,“人文学科”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崇尚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和谐和现实的幸福。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始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欧洲,崇尚人性。而从中国历史上看,“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制度和各种文化现象,来自于易经·本,可以引申为真善美。“精神”是指心智、人的意识、心理状态等。[4]“人文精神”反对以上帝为中心,是指人们追求理想的意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利用外国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西方文学的过程中全方位思考问题,发挥自己文学思辨能力的主动性,可以引导学生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中学生的和谐发展。通过中西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探索精神,实现个人价值。
三、利用外国文学作品培养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建议
(一)丰富中学生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面
因为每个人的视角是不同的,每个文化视角下的人文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而人文精神主要是立足于以人为本,是经过一个长时间发展和积累的对人的价值和命运进行关注的过程。外国文学作品有国别和民族之分,有着内容丰富的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时代的人文思想。中学生要想正确认知当前社会变迁中的人文精神,最终建立起人与周围的环境关系,必须要多多涉猎各类知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扩大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面,了解促成个体的自我关怀和尊重生命以及其对于人的本性和价值的关注。[5]要想全面理解人文精神,需要丰富中学生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面建构系统的人文概念和人文思想,才能形成自己的人文理解。
(二)阅读外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和原版作品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人文思想,如果全部读完,显然是不现实的。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他们文学作品种类繁多的代表作,而经典作品大多是经过无数人的总结和实践得来的,可以更加真切地体会出作品中的人物情节、故事发展。[6]所以,中学生就必须要阅读外国文学中的有着非常典型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从众多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去感悟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汲取人文营养。如《巴黎圣母院》等时代作品。同时,要加强对于外国文学的原版作品进行阅读,其主旨或是体现出尊重人性,或是是对心灵上的关怀比较注重。
(三)教师要加强阅读指导
大学生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过程中,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的语言以及行动进行体现,感悟学作品里所体现的人文思想,有助于培养人文精神。但是,中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大多是翻译的版本,并且意识方面的取向不是每一个中学生都可以在阅读中去感悟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构建作品的人文思想脉络,需要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有着非常丰富人文思想的原版文学,系统的进行阅读指导,剖析文中的英文词汇选用特点以及文学作品的思想和方法,更好地把握使大学生理解英文原著和人文思想,准确把握和更加清晰地认识外国文学作品里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浅析中职语文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养[J].路宜童.才智.2019(10)
[2]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刘新愿.职业技术.2018(01)
[3]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析[J].胡进.考试与评价.2020(01)
[4]学生人文精神在中职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J].崔扬.祖国.2019(07)
[5]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探讨[J].冯强.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
[6]论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张科能.成才之路.2017(07)
作者简介:曾欣,女,1983年11月13日,成都,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