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碱处理对黄麻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021-11-10杨志胡张镇杰

广东建材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黄麻氢氧化钠吸水率

杨志胡 张镇杰

(1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2北京理工大学 珠海学院)

0 前言

麻由麻类植物中提取,天然的麻纤维包括黄麻、苎麻、亚麻、大麻、剑麻等品种,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1]。据资料显示,世界黄麻纤维年总产量约为 230~285万吨,而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黄麻产量仅次于棉花[2],居世界第三。黄麻高度可长达3.5m,显脆性;其含木质素量也高,导致延伸率低,对水分,酸的抵抗力也低。我国黄麻的产量虽然很高,但由于韧皮纤维的特性,大部分黄麻只被用于一些粗加工产品的制作,例如麻袋麻绳、土布袋、工业纸浆、再生纸浆等加工工艺制作[2]。

黄麻纤维较突出的地方是作为待用的改性材料,价格最为低廉,不仅表现在优异的抑菌方面,还包含天然麻纤维所代表的吸音好、缓冲强、降噪大、耐隔热、密度低、人体亲和性好等优点,且资源属于可再生,是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材料。

1 原材料与实验设计

1.1 原材料及仪器

表2 实验仪器

1.2 试验过程

1.2.1 样品制备过程

在室温下,用氢氧化钠配制系列梯度为2%~18%、间隔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4g黄麻纤维,时间分别是0.5h、1h、2h,浸泡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浸泡完毕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用玻璃棒挤干分散开,放置真空干燥箱干燥24h备用。通过下列性能测试挑选出最优的碱处理实验方案。

1.2.2 测试过程

⑴FT-IR

测试方法:把改性前后的纤维制样成粉末,采用KBr压片制样,利用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波长范围400~4600㎝-1。

⑵黄麻纤维的吸水率测试

测试方法:采用TGA-50热失重分析仪,设定相同的实验条件来测试不同处理方式的黄麻纤维的含水量。测得黄麻纤维的失重率即可计算纤维的水分含量。

⑶TGA

测试方法:采用TGA-50热失重分析仪,对黄麻纤维处理前后的热稳定性进行分析。

2 实验结果和讨论

2.1 红外光谱分析

项目包括:未处理、0.5h(碱处理浓度 2%、10%)、2h(碱处理浓度2%、6%、18%)的黄麻纤维。

本实验测试数据见图1、图2所示。

图1 黄麻碱处理改性的IR对比图

由图2的红外结果表明,黄麻纤维经过氢氧化钠碱处理后,基团结构被打散。对比未改性时谱图中3500~3800特征吸收峰,碱处理后峰面积增大,说明碱性使得基团增多。黄麻纤维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亲核取代反应(见式⑴),表面有大量羟基的黄麻纤维在碱的作用下产生—亲核基团,降低纤维中的水含量,从而降低失重率。天津工业大学期刊发表的《碱处理对竹纤维及竹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中提到,竹纤维与PP的粘附功与竹纤维极性比密切相关,竹纤维极性比越小,粘附功越大;随着碱浓度增大,竹纤维与PP间粘附功与竹纤维/PP复合材料剪切性能呈现相同的趋势,并且都在碱浓度为20%时达到峰值[3]。可见,碱处理对应本实验的黄麻纤维的最佳值设置参数为10%。

图2 黄麻碱处理改性的IR对比图

CELL-OH+NaOH→CELL-O-Na++H2O[4]

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从波数范围3500~3800区间可见,未处理的黄麻纤维含有许多杂峰,处理过的纤维经测试均有效除去杂峰,因此证明碱处理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2.2 碱处理条件对吸水率的影响

本实验测试数据见图3所示。

图3 碱处理条件对吸水率的影响

碱处理过后的表面层纤维会晕开,接触表面变大;且新进入的羟基提高了纤维的吸湿性;改性过后的黄麻部分羟基被取代,纤维的亲水性骤降。碱处理时黄麻纤维吸水速率最快,一段时间后吸水率变化不明显,平衡时吸水率为14.801%。由于失重率即可表明该纤维的水分含量,失重率越低,水分含量越低。若吸水率下降,纤维就从亲水转为亲油,可增强与聚合物树脂共混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之间的相容性。碱处理减弱材料的吸湿性,可避免吸水导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

2.3 碱处理条件对热失重的影响

本次纤维的热重分析主要依据GB/T 31984-2015进行检测,纤维的样品处理与红外测试的一致,TGA的升温速率设定为10℃/min。

本实验测试数据见图4所示。

图4 不同含量碱处理热重分析

据图4分析可得,黄麻碱处理的最佳项为10%氢氧化钠浸泡2小时,失重率为85.20%。其余数据分别为:未处理(97.52%)、2%0.5H(86.65%)、18%2H(85.24%)。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热重分析曲线图标目的编辑加工》[5]里对玉米秸秆颗粒的失重率研究中,玉米秸秆颗粒从室温至350℃左右开始为水分析出阶段,该阶段的质量损失率为7%~8.5%[6],由于350℃左右质量损失了7%~8.5%,则剩余部分应占初始质量的 91.5%~93%,刚好与该实验图示结果相符。按照实验数据得出的85.20%对比分析,本实验10%氢氧化钠浸泡2小时效果优于2%氢氧化钠浸泡0.5小时,增加了黄麻纤维表面的羟基数;与18%氢氧化钠浸泡2小时的相比,可以节省固体氢氧化钠的用量。

3 小结

通过设计不同的碱处理液浓度,以及浸泡处理时间,对黄麻纤维进行碱处理,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⑴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经过碱处理的纤维均有效除去杂峰,证明碱处理有一定的效果。

⑵通过对黄麻纤维吸水率分析,经过碱处理的黄麻纤维吸水率下降,纤维从亲水转为亲油,可增强与聚合物树脂共混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之间的相容性。

⑶综合红外光谱分析、吸水率分析、热重分析等各项测试得出,选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黄麻纤维2h,是碱处理的最佳条件。

猜你喜欢

黄麻氢氧化钠吸水率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热固复合聚苯板吸水率快速测试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外加剂和配合比对泡沫混凝土降低吸水率的影响
黄麻纤维的性能及其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黄麻抓阄(短篇小说)
黄麻薪火代代相传 强军路上奋勇高攀
贺兰口砂岩吸水率的研究
氢氧化钠-氟硅酸铵改性HZSM-5催化甲醇制丙烯
养护条件对矿物掺和料混凝土吸水率和电通量的影响
微波与氢氧化钠共处理脱除煤中有机硫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