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防渗水利工程技术研究
2021-11-10古金云
古金云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00)
0 前言
作为重要的基础建设,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便属于其中代表。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渠道防渗水利工程技术能够减少供水经济损失、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为保证该技术的效用充分发挥,本文围绕渠道防渗水利工程技术开展具体研究。
1 常用技术
1.1 混凝土防渗技术
混凝土防渗技术属于较为传统的渠道防渗技术,该技术拥有较为简单工序和较低造价。为满足现代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基于工程的较高防渗作业要求,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对防渗层造成影响,为保障混凝土防渗技术应用效果,满足后期维护和修复需要,该技术的作业需要关注相关材料的粉碎处理、科学选用,混凝土科学配置、先干后湿施工次序落实、分层作业方式合理应用等方面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作业结束后的细致养护也需要严格开展,以此更好提升防渗效果[1]。
1.2 灌浆防渗技术
作为防渗墙工艺范畴,灌浆防渗技术同样在渠道防渗领域有较为广泛应用,通过打管灌浆,实现渠道紧固并有效提升防渗效果。在技术的具体应用中,需要充分结合地质特点和渠道条件,以此为依据进行灌浆孔施工,对于地质条件特殊的渠道,需要适当提升灌浆孔数量,必要时可应用高压喷射灌浆技术,更好提升渠道承载水平。灌浆防渗技术可通过渠道灌入水泥浆,有效提升防渗效果,但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喷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2]。
1.3 膜料防渗技术
通过使用膜料防渗技术可在渠道表层形成保护层,该技术应用同样能够大幅提升渠道防渗水平。现阶段各类渠道工程中膜料防渗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但该技术应用过程需要聚焦稳定性、完整性、安全性控制。在完成渠道挖掘后,须开展针对性的找平处理,同时结合施工方案完成技术应用设计,膜料重叠部分需要结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膜料防渗技术的应用在降低造价、提升整体防渗性方面表现突出,具备较高推广价值。
1.4 砌石防渗技术
砌石防渗技术在应用中需要将石料铺设于渠道表面,其原理类似于膜料防渗技术,在降低渗漏损失等方面有着出色表现,近年来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同样较为广泛。在应用砌石防渗技术前,需要清理渠床,避免石料铺设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产生空隙,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石料空隙,须通过碎石填充处理。值得注意的是,砌石防渗技术的应用需要严格控制块石衬砌厚度,同时科学配置水泥砂浆完成勾缝处理[3]。
2 实例分析
2.1 工程概况
以某灌区改造工程为例,该工程总长度达259km,涉及298条固定渠道,原先存在1043座渠道建筑物,但在长期使用中,渠道建筑物的完好率较低,灌区的渠坡稳定性和防渗节水性能下降显著。因此工程以渠道防渗为改造重点,基于原有渠道线路开展U形化改造。原有渠道基垫为湿陷性黄土,已结束沉陷变形期,因此将其视作稳定基础。梯弧形渠道存在流速较快且分布均匀特点,在减少不均匀、降低工程量等方面也有突出表现,能够更好适应不均匀变形,同时存在3.7%以下的每公里输水损失,渗漏损失可实现97%的控制,防渗效果较为突出。
2.2 梯弧形渠
案例工程的渠道边坡衬砌基于六边形预制板完成,弧底衬砌采用反拱预制板,同时铺设全断面铺防渗漏膜于夯实处理后的渠基原土处,通过进一步修筑水泥砂垫层,完成混凝土预制板护面堆砌,即可实现梯弧形渠道建设。为减少降水补充基垫水渠并有效隔断渗水,渠道垫层选择水泥砂,用于对塑料薄膜的保护,同时防渗体系也能够随之形成。通过变换得到六边形预制板的应用在提升渠道整体结构适应性、改善不均匀性方面表现突出,反拱形预制板在渠底的设置可降低裂缝、裂台等危害的发生概率。结合具体设计及测量可以确定,梯弧形渠改造的渠道弧底半径、边坡系数分别为0.85m、1.25,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工程选择聚乙烯膜材料的防渗薄膜,厚度为0.22mm,垫层采用M10水泥砂浆,厚度为2cm,衬砌边缘的预制板为C15混凝土,厚度为6cm,弧底采用C15规格的混凝土反拱预制板,厚度为8cm,图1为主要干渠断面形式示意图。
图1 主要干渠断面形式
2.3 预制U形渠
案例灌溉工程很多原有斗农渠缺乏防渗漏处理,渠内现状不佳,主要表现为污物、杂草过多,过水能力受到直接影响,同时存在较为严重渗漏损失,因此需要开展防渗漏处理。防渗漏处理以增加输水能力、降低渠床糙率为目标,充分结合地质、气候等条件,衬砌断面选择预制混凝土U形槽,这种设计拥有较好的受力条件和整体性能,且拥有工期短、施工简单、防渗漏效果突出等优势。案例工程的斗、农渠改建总长度达15km,U型渠槽圆弧半径、开口角度分别设置为25cm、12°,槽深度为0.5m,砌筑使用的混凝土预制件规格为C15,长度、厚度分别为0.5m、6cm。
2.4 技术要求
2.4.1 渠基要求
作为典型的薄层结构,渠道防渗结构的强度较为有限,因此施工需要在稳定坚固基础上进行,为得到坚实平整稳定的渠道基础,工程选择防渗膜料干渠渠床。施工过程需要将渠基范围污物、杂草、淤泥、腐殖土层清除干净,夯实平整处理原土层。斗、农渠施工需要通过原土夯实处理原渠砌段渠基,翻夯新建渠道渠基原土,施工须保证存在最小0.5m的竖直深度和最小1.6g/cm3的干密度。
2.4.2 砌体质量要求
工程施工前需要分析原有渠道破坏形态,同时严格贯彻《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600—2010)标准要求,由此可发现原有渠道存在防渗漏效果不佳、砌体标号过低等问题,整体损坏率较高。结合综合分析,案例改建工程采用C15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抗渗标号、抗冻标号分别设置为S4、D150。
2.4.3 砌缝及伸缩缝质量要求
案例灌区水流存在较多泥沙含量,开裂问题很容易在衬砌接缝处出现,进而导致集中渗漏,主要表现为泥水渗漏、衬砌板塌陷滑坡,前者会导致基土含沙量和含水量增加,后者会冲刷板后基土,渠道防渗效果将大幅下降,并可能出现严重破坏。衬砌处理直接影响渠道防渗效果,因此案例工程高度关注衬砌板接缝质量控制,具体采用M10规格的水泥砂浆,围绕2cm宽度矩形缝施工。考虑到地基变形和气温变化均可能导致防渗保护层出现变形,横缝模式的伸缩缝每隔6m设置于渠道中。基于变形性能考虑选择填缝材料,填缝施工使用聚氯乙烯胶泥,负温下该材料的变形性能较为出色,混凝土与聚氯乙烯胶泥的搭配同时具备较强粘结力,可更好地满足施工需要。在具体衬砌施工中,需要做好缝面清扫处理,胶泥制取及灌缝等操作也需要细致完成。
2.4.4 铺设复合土工膜
在进行复合土工膜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平整膜下基面,同时细致检查土工膜质量,以此保证施工质量。土工膜质量粘合选择拼接法,该方法需要按照5~7cm控制搭接宽度。具体施工选择自下而上平展铺设方式,土工膜保护层需要及时施工,保证铺膜与保护层填筑速度配合默契。保护层施工不得在工作面上使用重型机械和车辆,工具选择也需要关注土工膜保护,并保证砂中不存在可能破坏土工膜的物体,如树根、草根、石头等,基于现行规范的施工验收同样需要严格落实。
2.4.5 混凝土浇筑
在案例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方法,工程采用抗酸性水泥品种,主要为32.5以上标号的硅酸盐水泥,同时使用的天然砂子拥有质地坚硬、颗粒洁净、级配良好特点,含泥量控制在3%以内,细度模数控制在2.3~3.0期间,黏土团粒不存在于砂子。选择调配良好且质地坚硬碎石为粗骨料,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最大粒径为60mm,须保证存在5%以内的超径情况范围。为应对酸性环境水带来的影响,须保证存在最大0.55的混凝土水灰比值,每立方米最低水泥用量控制为300kg。浇筑混凝土的过程需要按照设计拌和材料,具体采用搅拌机进行拌和,运输使用胶轮车。结合现行规范及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同时按照30~60cm区间控制浇筑地点混凝土垂直坍落度。混凝土需要按照批次开展抗渗漏试验,并保证浇筑后以2.5MPa强度为拆模标准,养护工作的细致开展也需要引起重视。
3 结论
综上所述,渠道防渗水利工程技术的推广价值较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梯弧形渠、预制U形渠、技术要求等内容,则直观展示渠道防渗水利工程技术的应用路径。为更好满足水利工程渠道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仿真、新型防渗材料的积极研发、生态植被防护技术的科学应用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