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在新冠肺炎医学观察人员中的应用
2021-11-10查春梅余艳兰彭思敬莫卫芳黄惠仙杨太聪郑丽英沙嫒嫒
查春梅 余艳兰 彭思敬 莫卫芳 黄惠仙 杨太聪 郑丽英 沙嫒嫒
1东莞市水乡中心医院 广东东莞 523142;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3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2;4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四川自贡 643000;5武夷山市立医院 福建武夷山 354300
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全世界大流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1],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密接的密接;阳性动物和环境等的可疑暴露者;疫地返乡人员;确诊病例出院患者;入境人员等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接触后14天[2-4]。截止2021年2月6日,全国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70 667人,尚在医学观察者30 212人[5]。医学观察点多为酒店改造,观察对象包含老人和儿童,隔离期间可能出现饮食不调、皮疹、睡眠等问题[2,6],长时间待在室内可引起烦躁,作息紊乱,生活方式改变[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始阶段,可因缺少卫生常识、担忧自身健康导致恐怖、焦虑等心理问题[8-10]。保护动机理论包括信息源、认知中介过程及应对模式,通过认知调节过程的威胁评估和应对评估解释行为改变的过程,以预防为主、健康行为促进和自我管理的理念激发自我保护动机[11],美国、菲律宾、比利时将保护动机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应用于新冠肺炎防控调查研究[12-14]。本研究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新冠肺炎医学观察人员的应用效果,为规范医学观察点防控管理及密切接触者管理提供参考,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5月广东省、四川省、福建省、湖南省共8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疫地返乡人员(包括来自或经过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或与来自疫区人员接触的人员)、结束援鄂抗疫任务的医护人员、确诊病例出院患者等医学观察人员,发放问卷85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809份,问卷有效率95.18%,其中广东省占71.45%、四川省占17.18%、福建省占5.93%、湖南省占5.44%。
1.2 调查工具
研究小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及《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2],咨询1名公共卫生管理专家和2 名医院感染管理专家,经讨论、修改最终形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调查问卷》,问卷由一般资料和防护知信行量表构成,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观察人员类别等。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06,包括知识、态度、行为3部分,共19个条目(单选7题、多选12题),总分100分,其中知识7个条目共38分,态度5个条目共26分,行为7个条目共36分。
1.3 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文献检索,建立保护动机理论框架[11](信息源、认知中介过程包含威胁评估与应对评估、应对模式),对医学观察点医护人员进行保护动机理论相关知识培训2次,使其了解保护动机理论内容,明确干预方法和流程。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信息源干预:医学观察人员于观察第1天扫码填写调查问卷,了解其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流行病学情况、心理特征、生活习惯、信息来源等;医护人员讲解集中隔离注意事项、防控措施等;建立微信群分享宣传视频;推广使用“健康中国”、“健康广东”等权威公众号每天关注疫情动态;传播健康知识,纠正其错误观念[15]。②威胁评估:医学观察期间每天健康监测2次,鼓励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了解不健康行为及其内部原因、外部原因的影响因素[15],医护人员讲解新冠肺炎病毒特点、感染途径、传播方式、消毒防控等知识,使医学观察人员增加对新冠肺炎严重性、易感性的认识及对威胁的感知,促使其主动及被动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③应对评估:医学观察人员在酒店集中隔离管理,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加之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未知和恐惧,帮其分析当前健康行为及不健康行为的益处和坏处[15],每天评估有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实施心理疏导,指导其放松及正念呼吸训练,帮其建立积极心态[16]。新冠肺炎医学观察人员在集中隔离期间,以保护动机理论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促进其增强保护动机与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解除隔离前填写调查问卷,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1.4 资料收集
本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及研究者同意后,使用《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2]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医学观察人员信息统计表》进行查检和汇总。
调研对象于医学观察第1天及解除隔离前扫码填写调查问卷(如观察对象为老人或不会手机操作者,则使用提问方式代为填写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09份。
1.5 评价指标
对比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医学观察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信念态度积极程度、生活行为依从性、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
1.6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调研对象
一般资料及防护知信行调查得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体详见表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4.47±13.52岁,其中男468例(57.8%),女341例(42.2%);<18岁103例(能理解问卷的未成年人12.7%),18~59岁681例(84.2%),≥60岁25例(3.1%);有心理压力70例(8.7%);有慢性病及其它疾病43例(5.3%)。
表1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干预前防护知信行调查得分单因素分析 (n=809)
2.2 干预前后医学观察人员防护知信行调查得分对比
干预后,医学观察人员各条目得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具体见表2、表3。
表2 医学观察人员干预前后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各维度调查得分比较 (n=809)
表3 干预前后医学观察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调查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水平较低
本研究显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健康教育干预前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总分为67.34±17.14分,处于较低水平,这与赵莹颖等[17]研究结果相似。知识维度“新冠肺炎医学观察对象有哪些”得分最低(2.80±3.00)、态度维度“医学观察人员出现哪些症状需上报”得分最低(1.86±2.78)、行为维度“隔离期间运动锻炼方式”得分最低(3.18±3.00),分析原因,可能为医学观察人员在隔离期间相对关注疫情动态、心理状态与作息方式的调节、担忧自己及家人是否会被感染、隔离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等[6],而对医学观察对象、症状上报、隔离期间运动锻炼等方面知晓度较低,提示今后在健康教育时重点加强疫情相关知识、手卫生、咳嗽礼仪、清洁消毒[18]、症状监测上报、室内运动锻炼等方面。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类别医学观察人员健康教育前得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学历越低,得分越低,这与张震等[19]研究结果一致;非医护人员比医护人员得分低,提示要根据研究对象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对低学历与非医护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知识的宣传和教育[19-20]。本研究显示,医学观察人员中约8.7%(70例)存在心理压力大,影响睡眠甚至出现焦虑,与姜宗良等[8]报道新冠肺炎期间居家隔离居民心理亚健康水平率(9.9%)接近,分析原因可能为,集中隔离期间其面临与家人的分离、对疫情的恐慌、对工作和学习的影响、对健康的担扰,长时间待在室内引起作息紊乱,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及失眠,提示应关注医学观察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压力。
3.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水平
本研究显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健康教育干预后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总分为84.50±8.83分,较干预前提高。新冠肺炎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对公众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21],新冠肺炎医学观察人员年龄及文化程度不一,涉及各行各业,单纯健康教育不足以改变其行为和生活方式,只有转变理念,增强保护动机,才能建立健康行为及良好生活习惯[11],保护动机理论已被应用于老年人、成年人、青少年、儿童等不同人群[11],运用于慢病管理、癌症防治、疫苗接种、公共卫生事件干预等领域[22-23]。将保护动机理论运用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教育干预,一方面因为其建立在健康信念模式基础上,更加注重认知调节过程,充分考虑环境、社会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15],通过健康教育,使医学观察人员增加对新冠肺炎严重性、易感性的认识及对威胁的感知,促使其形成预防为主,认为健康行为有益的信念(反应效能),从而促进其形成保护动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积极采取利于健康的行为如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咳嗽礼仪、垃圾分类、不恐慌、不传谣、调整心态等(自我效能)。另一方面,健康传播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针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及酒店的特殊环境,使用视频分享、公众号推广、个别指导、宣传手册等方式及时传播疫情动态及防护知识,微信群或热线电话随时耐心解答其关于新冠肺炎、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咨询;根据医学观察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及心理特征,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讲解自我防护及隔离的意义;加强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援助热线,指导自我调适,消除忧虑和恐惧心理,告知负面心理反应会破坏人体正常免疫系统,对于心理问题严重者,联系心理咨询师提供专业辅导[24];指导做好个人防护及物品与环境的消毒;指导做眼保健操、健美操、仰卧起坐、肢体按摩等室内运动;指导看电视、听音乐、看小说、唱歌等放松身心,倡导科学作息,促使其产生保护动机与健康信念。研究结果表明,运用保护动机理论进行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医学观察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水平,提升了健康素养与防护能力,实现了广东省、四川省、湖南省、福建省共8个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人员“零感染”。
综上所述,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人员新冠肺炎防护知信行水平较低,特别是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清洁消毒、症状监测上报、室内运动等方面,而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对新冠肺炎医学观察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可促进其产生保护动机,帮助其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防护能力,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护人员应根据保护动机理论对不同学历、不同类别的医学观察人员开展个性化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医学观察人员应对新冠肺炎的防护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
本研究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在设计方面存在不足,调查对象为便利选择,存在一定选择性偏倚。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调研工具,完善评价指标与效果评价体系,扩大人群,进行多中心、分层次采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