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研究现状及热点探析
2021-11-10马可锦昌秋霞
马可锦,昌秋霞
(1. 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2. 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keywords
森林公园作为森林经营的朝阳模式,构成了大众郊野游玩的热点需求。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按城市建设用地划分森林公园为专类公园和森林公园两类[1]。森林公园不仅拥有壮观的自然环境供游人观赏,同时兼备游憩、科普、康养等多重功能,既可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参与用地平衡,也可成为城乡绿地游憩体系中的一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国家相关部门相继签发了《全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等文件,大力推动绿色发展,使得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成为新型旅游产业[3]。基于森林公园生态旅游高速发展的广阔前景,众多学者纷纷投入到森林公园的相关研究中,拥有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研究过于分散,理论相对薄弱,综述性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对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因此,以国外WOS(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及国内知网(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研究文献为样本量,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式,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研究的文献量、发文机构、发文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内外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相关研究前沿、热点进行完整性、系统性地梳理,探索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研究的内在规律及趋势,为今后有效开展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1 数据来源
采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与美国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1900—2020)数据库进行中外文献分析。CNKI数据库拟定检索条件“主题——森林公园AND主题——评价OR主题——森林游憩,”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 391篇,将会议报道等相关度较低的文献剔除,得到有效文献2 772篇;采用WOS核心合集(1900—2020)数据库,拟定检索条件“主题:(Forest Park)AND文献类型:(Article OR Review)AND语种:(English)”及相关同义词进行OR组配;检索条件“主题:(evaluat*)AND文献类型:(Article OR Review)AND语种:(English)”及相关同义词进行OR组配;检索条件“主题:(recreation*)AND文献类型:(Article OR Review)AND语种:(English)”及相关同义词进行OR组配, 最后将3次组配结果进行AND组配得到最终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 838篇,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除重筛选,得到有效文献3 781篇。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外森林公园研究水平现状
2.1.1论文发表情况分析
文献发文趋势是衡量研究发展的重要态势,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知识量的变化情况及该领域的研究进度。根据数据显示,国外相关研究年均发文量在80篇左右,国内相关研究年均发文量在70篇左右。国外虽然早在20世纪初就有学者对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进行评述,但直到1969年才有国家公园旅游相关的文献出现;1979年,McLaughlin等学者以英国北诺福克为例,较详细地阐述了自然保护区的休闲与利用[4],国外森林公园研究步入起步阶段,文献量开始增加;在国内最早的相关论文发表为1981年,且到1984的4年间的论文大多为对国外森林公园的分析与评价,直到1985年陆鼎煌等学者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开展了较为详细的、与游客相关的效益研究[5],此为中国森林公园研究的开端;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6],因此,2015—2016年间森林公园文献量急剧增加,我国森林公园研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国外森林公园的相关研究一直稳步提升,发文量自1990年开始逐年增长,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1950—1990年的起步阶段、1991—2000年的稳定发展阶段、2001—2020年的高速发展阶段,这3个时间段与中国森林公园由以观光为主导、数量少但质量高的阶段,到观光与休闲度假、数量多但质量低的阶段,再到以休闲度假为主导,质量与数量同步发展的阶段是大致相同的。总体来看,中外对森林公园的相关研究趋势基本一致,发文数量总体为波浪式上升状态(图1)。国内森林公园建设虽然具有生态保护的功能,但目前来说主要还是以经济与美学价值为导向进行规划设计,因此,其在游客行为上的评价研究较为丰富。而在国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已跳过经济与美学为导向的阶段而转向为更加注重资源保护为导向的阶段[7],其更加注重自然与社会公益研究。
图1 国内外森林公园研究文献年度分布Fig.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forest parks research docu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2.1.2论文发表机构分析
合作图谱是评价机构对该领域研究贡献情况的重要依据,图谱中圆圈越大表示发文量越多,从研究成果国家分布来看(图2),英国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多,且合作性良好;美国、中国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多,发文数量位居前三,但与其他国家的研究合作较少;而荷兰、瑞士研究成果不多,但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较强。
图2 国内外森林公园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Fig.2 Knowledge map of forest park research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在国外研究机构图谱中,有网络节点数为704个,网络密度为0.003 9,表明进入该领域的研究机构较多,有一定的广泛性。美国地质调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是该研究领域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其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构成了该领域最重要的合作圈;另一个较为重要的合作圈由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ystem)和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组成,影响力较大;国外的跨国研究也较多,例如Ramkissoon等学者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行了国家公园的跨国研究,游客的场所满意度、亲环境行为和场所依恋在两个不同的人群中进行了测量[8]。
在国内研究机构图谱中,有网络节点数为112个,网络密度为0.006 1,说明中国国内的研究机构还较少。中南林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是国内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分别有相关文献20篇和19篇,但基本未与其他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国内有3个联系较为紧密的合作圈,分别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林学院、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西山实验林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和呼和浩特市林业局、内蒙古清水河县城建局、内蒙古清水河林业工作站、呼和浩特市乌素图实验林场组成,其中北京林业大学为主的合作圈研究内容与方向较为前沿,是我国相关研究领域最权威的研究机构,南京林业大学为主的合作圈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游客感知[9-10],呼和浩特市林业局为主的合作圈主要研究方向是森林生态补偿机制[11-12]。总体来说,国内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仅存在于相邻的市县,未能突破地域限制,主要原因在于研究对象的分类与性质概念不清,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有较大差异,因此,未能开展跨地域式的合作研究。
2.1.3论文发表作者分析
研究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可表明该学者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研究能力。对发文量在前五名的国外作者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为以下研究方向:国家公园游客管理评估[13-15]、国家公园生态娱乐框架构建[16-18]、国家公园游客行为偏好研究[19-22],研究时间段集中在1999—2020年,且在该领域内影响力较高;国内发文量在前五名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公园游憩价值评价[23-28]、森林公园景观评价[29-30]、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31-32],最早对森林公园旅游进行游憩价值评估的学者为陈应发,相关论文被引次数均超过100次,表明该作者在研究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其论文值得仔细参考(表1)。
表1 国内外作者发文量排名Tab.1 Ranking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authors at home and abroad
在国外研究作者图谱中,有网络节点数为948个,网络密度为0.001 3,说明国外学者对于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相关研究的成果较多,合作关系较为紧密。其中美国学者Peter Newman在相关领域研究较多,结合发文数量对比可看出,其在该研究领域中具有主导地位,合作圈涵盖的作者背景也最为广泛;印尼学者Melville Sayman的研究课题较为新颖,还未展现出明显的合作引用分支,但具有良好的潜力。
在国内研究作者图谱中,有网络节点数为820个,网络密度为0.001 5,说明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学者之间多为两两合作关系,呈网络状的合作圈并不明显。国内学者联系交流较为紧密的合作圈以兰思仁和洪昕晨为主,在森林公园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呈良好态势,合作方式值得考虑借鉴(图3,图4)。
图3 国外发文作者合作图谱Fig.3 Knowledge map of foreign co-authors
图4 国内发文作者合作图谱Fig.4 Knowledge map of domestic co-authors
2.2 国内外森林公园研究热点趋势
2.2.1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关键词共现图谱能清晰呈现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并解释课题与研究过程之间的关系和转换规律,关键词的圆点越大,表明其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越多。
国外森林公园研究领域相关论文关键词目前共有节点931个,相互联系线1 468条,网络密度为0.003 4,表明学科研究交叉研究关注点较多且全面。从共现网络中可以看出(图5,图6),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相关领域各关键词频次较为平均,出现频次最多的主要关键词为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管理(management)、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保护区域(protected area)、旅游(tourism)等,这些关键词构成了国外森林公园两大研究方向,一是以生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生态旅游研究(ecotourism research),此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多,关键词之间的连接线也较为密集,研究内容更为丰富;二是以游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感知(perception)、行为(behavior)、偏好(preference)研究,研究成果较少,但也意味着研究前景更加广阔。
图5 国外森林公园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Fig.5 Knowledge map of co-keywords in foreignresearch
图6 国内森林公园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Fig.6 Knowledge map of co-keywords in domestic research
我国对森林公园评价领域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共有节点448个,相互联系线571条,网络密度为0.005 7。相较于国外,我国森林公园的研究方向虽多,但成果相对来说还不够充实,联系性不够紧密。森林公园、评价、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游憩、旅游资源、城市森林、层次分析法等为主要的关键词,研究方向主要为森林公园游憩评价,从评价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到分析方法的整个系统流程均较为全面,但与森林公园生态评估与保护策略相关的研究较少。森林公园评价研究应具有保护与游憩两个方面,因此,如何在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和开发旅游资源的利益之间取得平衡,是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的重要创新和研究方向。
2.2.2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体现森林旅游研究领域的分支组成,采用对数似然率算法(log-likelihood ratio,简称LLR)进行聚类分析(图7,图8),得到国内外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7 国外森林公园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Fig.7 Knowledge map of keywords clustering in foreignresearch
图8 国内森林公园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Fig.8 Knowledge map of keywords clustering in domestic research
国外关键词聚类主要分为#0拥挤(crowding)、#1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2游憩(recreation)、#4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5地貌学(geomorphology)、#6户外游憩(outdoor recreation)、#7旅游业(tourism)、#9野牛(bison)、#12黑猩猩(chimpanzee)、#13栖息地(habitat)、#13污染(pollution)、#19忠诚度(loyalty)、#20区域国家公园(district national park)、#21旅游生态学(recreation ecology)14大类,聚类Q值(Modularity Q)为0.788 1(>0.3),平均轮廓(mean silhouette)值为0.557 9(>0.5),因此表明该聚类图谱结构合理,集群的同质化程度较高。通过图谱可以观察到国外森林公园每一个聚类所呈现的面积均较大且覆盖面广泛,且多个聚类之间存在相互覆盖,说明各项研究之间存在较深的交流。其中最核心部分以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研究为主,说明该类研究出现较早,对研究领域内的其他分支影响较大,属于该领域内的基础类研究,而离中心点较远的旅游相关聚类出现较晚、分支较少,属于领域内较新的课题研究,聚类当中的关键词可以作为热点给予重点关注。
国内关键词聚类图谱的聚类Q值(Modularity Q)为0.824 3(>0.3),平均轮廓(mean silhouette)值为0.533(>0.5),共有#0评价、#1旅游资源、#2评价指标体系、#3森林游憩、#4风景园林、#5旅游开发、#6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7风景林、#8生态红线、#9公园绿地、#10生态服务功能、#11旅游史、#12生态旅游、#13 SBE法、#14 AHP层次分析法、#15竞争力、#16森林公园、#17人工湿地、#18气象因子、#19森林生态系统20个大类,聚类图谱结构也较为合理,集群的同质化程度高。相较于国外,我国森林公园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有着较大差异。各聚类的面积较小,说明该聚类中的研究分支较少;各聚类的相互覆盖程度也较小,说明国内各项研究之间的交流也较少,导致研究的单一化。
为获取森林公园研究领域中的热门关键词,对聚类结果进行整理,选取国内外平均时间年份最近的3个聚类中频次排名靠前的关键词,对关键词出现频次与中介中心性进行分析(表2,表3)。中介中心性用于衡量节点在沟通其余节点上的重要程度,通常在0~1间取值,关键词的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数值越大,说明节点越重要。
表3 国内关键词频次排名Tab.3 Frequency ranking of domestic keywords
由表2可知,国外频次出现较多的关键词是management(管理)、outdoor recreation(户外游憩)、satisfaction(满意度)、demand(需求)、health(健康)、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和recreation ecology(游憩生态学),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是demand(需求)、urban park(城市公园)。频次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管理”,频次达534,远高于其他关键词,说明“管理”一词在其他研究聚类中也属于高频词汇,该关键词在整个研究体系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介中心性最高的关键词是“需求”,中介中心性为0.06,说明其链接了多个研究领域,是整个研究体系中的关键点。
表2 国外关键词频次排名Tab.2 Frequency ranking of foreign keywords
对这些关键词的词性进行归类,对引用率较高的文献进行阅读梳理,可大致归纳出目前国外的相关研究热点为:
1)公众参与的公园管理与决策[33-36]。国外国家公园鼓励公众与周边居民参与公园的管理决策,其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自然旅游与生态保育[37-41]。许多国外的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未设立明确的旅游界限,导致游客与自然生态的对立时有发生,如何不影响生态,不破坏动植物栖息地、避免游客与野生动物对立、促进旅游业发展是主要的研究课题。
3)游客行为偏好与支付意愿[42-46]。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完善生态旅游区域建设,选取的游客行为偏好与支付意愿等指标更加人性化,项目更加详细,体系更加完善,数据更加精确,获取方式多元,例如Haywantee Ramkissoon等学者研究公园游客满意度与公园公民身份、生活质量、场所依恋相互之间的关系,找出增加游客归属感的条件,以此来完善公园设施和项目[47]。Francesca Mancini等学者利用游客在国家公园内所拍摄风景照片进行游客调查和空间差异性研究,以此找出人们喜欢去的热门景点,通过优化实现场所的高效利用[48]。
由表3可知,国内频次出现较多的关键词是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城市森林公园、风景园林、游客满意度、开发利用、城市公园、影响、因子分析、使用后评价,中介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影响和聚类分析。对这些关键词的词性进行归类,对引用率较高的文献进行阅读梳理,可大致归纳出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趋势为:
1)森林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森林公园的生态特性存在巨大的开发和使用价值,通过对森林公园生态资源进行合理的可持续性开发评估[49-52],可将生态资源转换为生态价值进行合理利用,例如经济植物的开发研究[53],或者挖掘森林公园的保健康养、教育科普等功能[54-56]。
2)森林公园游憩综合评价。通过调查森林公园的游客行为偏好、满意度忠诚度等相关指标[57-60],找出影响游客在公园游憩的条件因素[61-62],利用更加成熟多元的方法,提出了加强森林公园服务或景观缺陷的建议和解决方案[63]。
3)森林公园设计与管理优化。通过对游客调查研究得出改进建议[64],着重利用规划设计手段对森林公园进行优化改造设计,提升游憩功能[65],搭建管理平台[66],优化管理模式[67],实现森林公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68]。
2.2.3关键词突现分析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可以更加直观地获取当前研究热点。截取国内外森林公园研究中2015—2020年的突现关键词——时间轴排序进行分析,图中突现值越大代表关键词突现强度越高,出现频率越高,红色横条部分代表关键词的突现时间长度(图9)。
图9 国内外关键词突现图谱Fig.9 Knowledge map of keyword emergence at home and abroad
由图9可知,国外近5年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是ecosystem service(生态系统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文化生态系统服务)和satisfaction(满意度),这些关键词是重要的研究主题;突现时间较长的关键词是health(健康)、participation(参与度)和satisfaction(满意度),表明这些关键词是近年来一直受到关注的主题;突现时间较近的关键词是outdoor recreation(户外游憩)、urban(城市)、social media(社交媒体)和sustainable tourism(可持续旅游),是近年来受关注的主题,除户外游憩在2018年突现后消失,可能该词研究已经转型意外,其他关键词到2020年为止依然是受关注的主题,可能是国外森林公园当前研究的最新热点。
在国内,近5年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是风景园林、城市公园、风景资源、森林风景资源,这些关键词是重要的主题;突现时间较长的关键词是森林风景资源、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森林康养和价值量,说明这些关键词是国内近年来受关注的主题;突现时间最近的关键词是风景资源、使用后评价、国家森林公园和质量评价,这些关键词到2020年依旧是受关注的主题,可能是当前国内森林公园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引用热点关键词的相关论文进行阅读,可总结为以下研究热点:
1)森林资源质量评价。对安徽[69]、广州番禺[70]、西安[71]、贵州[72]、浙江[73]等地已建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资源进行调查,对该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进行定量评价,并对重要森林风景资源提出了保护要求,为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提供依据。
2)森林公园使用后评价。在常规的森林公园现场观察、访谈、游客满意度调查的基础上[74-76],采用更加多元的方式,例如基于大数据和GIS的网络点评进行建模分析[77-78],得出森林公园使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森林公园建设的优化改进策略。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从国内外森林公园相关研究的发文情况、国家、机构到作者的定量分析,可以较明确地展现出当前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研究水平现状。
1)国内外森林公园游憩评价相关研究的数量大致相同。虽然美国国家公园的建设时间较早,但期间世界饱受战争摧残,相关研究处于停滞阶段。二战结束后,国外的森林公园相关研究开始起步,而中国通过正确的政策引导,积极效仿和吸取经验,也紧跟步伐开辟出自己的发展方向与体系,相关研究并未滞后国外太多,同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均处于波浪式稳步提升状态,且证明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是国际趋势。
2)国内外森林公园相关研究的本质有所不同。国外森林公园建设和旅游增长模式参考的是国家公园管理建设,森林旅游通常以国家公园或保护区的区域划分实现,其拥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具有完备的法制体系,重视森林旅游区域的规划和设计,尊重自然并旨在社会公益,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并以公众思想为主导公园的功能规划;中国的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大多脱胎于林场系统,在林场的基础上组建森林公园,由林场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旅游开发,无统一的管理经营部门,规划建设和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旅游资源开发粗放,加之国情与民众认知与欧美等国有较大不同,因此,国内外的研究路径也有所差异。国际学者更关注的是公园的整体管理体系、设施的保护和可用性,而国内学者更关注森林公园资源和基础设施的评估,对森林公园全方位的游憩评价研究还较少,对森林公园的研究还具有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相关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与突现分析,可较明确地展现当前国内外森林公园的研究趋势与研究热点。
1)森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游客满意度、游客行为偏好的森林公园游憩综合评价是国内外森林公园研究的共同热点与发展方向,其均是围绕优化森林公园的发展建设进行的,虽然国内外森林公园的规划与运营模式不同,但主要目标都是在生态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中寻求平衡点,达到生态与经济互利共赢,形成有机统一的循环。
2)森林公园的经营管理模式、服务系统建设是国内外森林公园研究的不同点。国外在森林公园建设中更多考虑的是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宿营过夜,采用旅游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模式,部分公园甚至允许狩猎,人与自然可以更好地交融。同时,周边居民参与公园管理建设决策,可以更好地将当地文化特色融入到公园服务设施中,因此,如何解决公园区域内居民的生活问题,如何淡化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如何优化公园的管理模式,如何提升游客满意度与归属感,如何融合人文与自然的关系,是国外森林公园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内目前在森林建设中主要以政府为导向,旅游开发成本高,公众参与决策少,森林公园主要以观光为主,缺少露营野餐等休闲度假功能,森林康养等新业态开发力度不够,游客满意度与归属感不强,因此,国外研究已走在了前面,虽然国情不同,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但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3.2 讨论
随着森林公园游客量不断增加,森林公园所保持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公园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势必会影响到自然资源的保护要求,对森林公园的生态平衡将造成一定的破坏。另一方面,森林公园的区位、门票售价、游线设计、景区宣传等工作和决策考量不到位,会导致公园旅游吸引力减少,管理维护成本增加,形成恶性循环,使现有的公园遭受经济损失。由于没有良好的游客反馈机制,导致森林公园设计意图与使用出现偏差。因此,如何充分保护自然资源,又能满足游客需求的指导意见是森林公园筹建、开发、管理和维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应在此问题基础上加强作者与机构间的交流,深入研究森林公园的相关基础理论,完善森林公园游憩评价体系,为今后的森林公园景区建设、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