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井陉县石头村白庙(李密大王庙)古迹初探

2021-11-10王婧怡

魅力中国 2021年42期
关键词:控制区李密大王

王婧怡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2)

一、白庙简介

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中西部,面积10 平方公里,距离县城15 公里,是一座省内保存最为完好明清时期的古老村落。于家村是一个保存最为完好的石头古村,面积有一平方公里,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被国家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在这个精巧绝伦的小村庄里,也有着丰富的传奇故事。村落西北方向的山上,距离村子不到一华里,矗立着于家人世世代代供奉的白庙,又称李密大王庙。庙宇在1947 年战乱时被毁。庙院的北面是正殿,殿内供奉的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密,其塑像和他的坐骑红牛均泥塑。庙门朝南,门前有双斗旗杆,门内两侧是钟楼和鼓楼,院内有一口水井。庙院的对面是戏台,右侧是汇演场。原来每年农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举行庙会,全庄十几个村的戏曲、武术等文艺队伍前来汇演,赶庙人群漫山遍野,热闹非凡。

二、李密在井陉考

在这深山僻壤修建祭奠李密的神庙并称为白庙,有这样的传说:传说李密曾在这里屯兵,李密死后,当地的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在于家村西南一华里处挖了一个白坩土窑洞供奉李密。在武则天当政时,一日皇宫忽然起火,火势冲天无法扑灭,眼看皇宫就要毁于一旦,满朝文武只有跪地祈祷。在这危机的时刻,天空飞来一大片乌云,降下大雨,顿时将大火扑灭。武则天万分欣喜,命军师掐算是何方神圣显灵,军师告知是李密。

武则天当时就下旨,拨了三斗金子,三斗银子重修李密庙。没想到层层官吏私吞金银,最后到修庙时就只剩下了二百两银子,于是就只能盖一座很小很简陋的庙了。为了掩人耳目,就将庙墙涂上了白灰,所以这座庙叫白庙。于氏的先祖迁来时,因这座庙而取村名为白庙村。清初实行联庄制,以该村为核心的十多个村庄联合起来,建立了白庙庄。每逢大旱,人们都会向李密大王烧香祈雨。

在这里出现了李密大王庙和李密大王的传说,可见在当时李密在当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那么李密的势力范围是否涉及白庙村呢?在杨长玉的《李密政权势力范围考——隋末唐初群雄辖境考察之一》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李密势力范围的“核心区”“直接控制区”“间接控制区”(见图一)。

“核心区”指李密直接帅兵或遣将攻占的地区,是直接控制区中最核心的部分,这些地方的安定关乎着李密政权的稳定。“直接控制区”是指“核心区”以外的受李密直接统治的郡县。“间接控制区”指由隋官或地方势力统辖、名义上归附李密的地区。“李密势力范围的核心区,集中在东郡以北、以东,主要为原河南郡部分地区及邻近的荥阳、河内、汲三郡。”“武阳、魏、襄城、颍川、东郡等五郡,地理上临近“核心区”,其地方首领也往往与李密联系较为紧密,接受其州总管、刺史等职,故此数郡可视为李密的直接控制区。”“具体而言,间接控制区包括:(1)孟海公所据济阴郡;(2)杨汪所据梁郡;(3)徐圆朗所据东平、鲁、琅邪三郡;(4)张青特所据济北郡;(5)綦公顺所据齐、北海、东莱三郡;(6)房宪伯所据谯、淮阳、汝阴三郡;(7)杨仲达所据汝南郡;(8)杨士林所据淮安、义阳二郡;(9)周法明所据永安、安陆、蕲春三郡;(10)卢祖尚所据弋阳郡;(11)李士才所据长平郡;(12)为隋臣所守的消阳、武安、彭城、下邳四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河北井陉的白庙村并不在此势力范围内。那为何会在此地出现关于李密大王的传说呢?

清代雍正版的《井陉县志》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李密将王君廓从井陉率众来降。君廓寇略邯郸,邯郸人王君愕往投君廓,陈井陉之险,劝先往据之。君廓从其言,屯井陉山。岁余,会义师入定关中。乃帅所部万余人归顺,拜大将军。”

《旧唐书》中记载“君廓曰:‘计将安出。’君愕为陈井陉之险,可先往据之。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岁余,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帅所部万余人来降,拜大将军。”

《新唐书》中“君廓谢曰:‘计安出。’答曰:‘井陉之险可先取。’君廓从其言,遂屯井陉山。”

《资治通鉴》中“君廓寇畧邯郸。君愕往投之。因为君廓陈井陉之险,劝先往据之。君廓从其言,屯井陉山。岁余,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归顺,拜大将军。”

《唐书合钞》中,“君廓曰:‘计将安出。’君愕为陈井陉之险,可先往据之。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岁余,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帅所部万余人来降,拜大将军。”

由此可见,王君廓屯兵井陉可信度很高。这里有士兵生存的遗迹,地理环境处于盆地且四面环山,又封闭隐蔽,可见此地便于生存且不易被发现,对于避难而来的于谦后代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于家在此安定起居,繁衍后代。出于此等渊源,此地村民在此建李密大王庙便不足为奇。

基于此史实,迭更百代,将李密神化,祖祖辈辈在这里供奉祷告。而此地又常年缺水,当地百姓将李密作为精神寄托以求多雨,所以李密大王降水的传说就不足为奇了。在这偏僻之处,小小的山村中,村民开荒拓土,勤奋耕耘,繁衍子嗣,在固定时间举办活动进行祈雨祷告,寄托人们内心的美好愿望。

三、李密的神化

为什么李密在此地会受人爱戴?为什么由英雄升格为雨神?

井陉的百姓在所居之处为李密建庙,祈求降雨,可以体现出在当地人心中李密形象的高大,是作为神的象征。现在可以考证的资料只能说明李密的部将王君廓在这里屯兵。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当时屯兵在此,不免起到了安定此地的作用,使此地免于强盗的劫掠和小兵的骚扰。既然是屯兵在此,也不免有对当地百姓的恩惠,很可能也有相关的济民措施,使百姓安居乐业,军队也能驻扎得安稳。百姓得了恩惠,自然对军队的首领李密评价很高,把他当作英雄,十分敬仰,并为李密建庙,把他当作神一样供奉。

为什么又会把英雄升格为雨神呢?这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紧密相关。于家村所在的井陉县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河北有句民谣:“平山不平,井陉无井。”井陉县属北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内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爽降温快,冬季严寒干燥少雨雪。该县地处西部太行山东麓,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纯山区县,受水文地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县干旱问题一直就很突出,自古就是“十年九旱”。于家村地下水的水位都在百米之下人们吃水全靠积蓄雨水。在这种干旱的环境中,古代的于家村民无法解决缺水的问题,只能靠信仰去求雨。李密是在村民心目中神的象征,所以村民自然就把降雨的希望寄托在李密身上。就这样,李密自然就成为了雨神。李密由英雄变为雨神,这也反映了当地文化的变迁过程。

人们觉得这小庙太不壮观,应该按皇帝旨意建成大庙,于是大家集资建成了后来的庙院。白庙遗址所居位置,正是大道之口居高临下,实属要塞之地。这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群山环绕,重峦叠嶂,面北而立,目极百里,云山雾水,赏心悦目。

李密在此屯兵时波及七、八华里,沿途留有多出军事遗迹,如藏粮洞、兵器库、军旗孔、饮马池、跑马场等,有的原貌犹存,有的出处尚在,甚有古战场的味道。在当时,这里保留着李密起义军的一些遗迹,而这个村庄也常年缺水,十分贫穷。所对当地村民就把李密当成降雨的神灵,而这座白庙也成了村民世世代代的信仰寄托。当遇到大旱时,人们行动起来向李密大王求雨。小到琐碎的日常生活,不少村民也曾虔诚的为自家祈福。在这偏远的山村,这座庙宇就成了村民的信仰寄托,就这样世世代代流传,我们看到了如今的白庙。

如今的遗址是1999 年4 月由群众自发集资翻盖的大殿。现在的白庙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四、结语

在石头村中漫步,满是青石的羊肠小道中,令人沉浸在古朴的魅力中。小小的建筑白庙,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底蕴,也见证了村子的起起落落、兴衰变迁。李密传说、李密形象都与白庙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是这个村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村子的文化起源,是村民的精神寄托。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要求的提高,石头村的复兴也离不开文化的振兴。而白庙作为村子的起源建筑,将白庙文化与石头村的发展紧密结合,深度挖掘白庙文化,发挥其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适度合理地开发石头村,增强其文化魅力,让人们通过白庙文化洞察于家石头村的起源变迁,更具亲切感和形象感,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于家石头村的博物馆中也可以着重强调一下白庙文化,从而让村子更有故事性和传奇色彩,增加历史的厚重感。李密骑牛形象的缺失,是现有古迹的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和加强,使历史古迹更符合传统认知、主流形象,增加历史认同感。另外,如今的白庙香火已经不再旺盛,年久失修,破败不堪。白庙作为起源建筑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被保护起来,这无论是对乡村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有很大助益。

猜你喜欢

控制区李密大王
靶向敲除β-珠蛋白基因座控制区增强子HS2对K562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谁来当大王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核电厂建安阶段防异物管理
虎大王
大王的生日礼物
浅析核电站射线探伤的安全防护
破烂大王不好当
你来帮帮我
两种贵州地方鸡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