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重庆市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2021-11-10段小平
段小平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 渝北 401120)
重庆市中心城区由11个区组成,是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也是交通网的中心。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使机动车保有量也不断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经济建设的稳步增长,中心城区的噪声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家关心的热门话题。经生态环境部公示,2018年5月,在全国12 369起投诉中,噪声污染占38.4%,仅次于大气污染。基于此,本文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中的22个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当前重庆环境噪声的污染特征与影响因素,找出污染原因,提出针对环境噪声污染的有效对策,以供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参考。
1 重庆市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1.1 点位介绍
2019年重庆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875万,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640-2012)相关规定,重庆市属于特大城市,功能区噪声点应大于20个。因此,重庆市中心城区在11个区内设置功能区噪声点位22个,其中1~4a类区分别设置3个、11个、4个、4个噪声点位(中心城区没有0类区,没设置4b类区点位,4a类代表4类)。
1.2 数据来源
本次采用“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22个点位每季度上报国家的监测数据,以此进行分析。
1.3 声环境现状
在2020年,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3 dB(同比下降2 dB),夜间为47 dB(同比下降3 dB),其中1~4类区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为49 dB、51 dB、54 dB、62 dB,夜间分别为42 dB、44 dB、50 dB、58 dB,同比,昼间除4类上升1 dB外,其余均下降,1~3类下降幅度为2~3 dB;夜间1~4类均有下降,下降幅度为1~3 dB。
按点次达标率分析,昼间点次达标率为90.9%(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夜间为73.9%(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1~4类昼间点次达标率分别为83.3%、88.6%、93.8%、100%,夜间分别为 58.3%、84.1%、87.5%、43.8%[1],同比,昼间1类和4类持平,2类和3类分别下降9.1和6.2个百分点,夜间1类和4类分别上升8.3和31.2个百分点,2类和3类分别下降4.5和6.2个百分点,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重庆市声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见图1)。
2 “十三五”期间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2.1 年均值分析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中心城区功能区噪声等效声级,昼间1~4a类等效声级范围为范围分别为49~53 dB、51~55 dB、53~56 dB和61~67 dB,多数呈下降趋势,均未超过国家标准;夜间等效声级范围为范围分别为42~47 dB、44~48 dB、48~52 dB、58~63 dB,其中1类2016~2018年均超过国家标准,4类2016~2020年均超过国家标准,2、3类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见图1上)
点次达标率,昼间1~4类中除3类外多数呈上升趋势,3类呈波浪型,2016~2018年3类达标率最高,其次是2类,1、4类达标率均较低,2019~2020年4类达标率显然上升,且超过2、3类达标率;夜间点次达标率将3类外均呈上升趋势,3类达标率最高,其次为2类,4类最低(见图1下)
图1 “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变化图
由此可见,重庆市中心城区,各类声环境质量均在上升,4类更为明显,2、3类点次达标率最高,声环境质量最好,1类、4类最低,昼间点次达标率总体上比夜间高,昼间各类声环境质量相对较稳定,夜间4类声环境质量最差,其次是1类,需加强1类和4类的声环境管理,特别是夜间的管理。
2.2 季均值分析
在“十三五”期间,每年4个季度昼间和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均呈倒“V”字型,昼间第3季度平均等效声级最高,夜间第2季度最高。(见图2上)
点次达标率为昼间3季度最低,夜间2季度最低,说明重庆市中心城区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7~9月最差,夜间4~6月最差,即夏秋季噪声污染相对较重,这与重庆市属于山城,受秋季人类活动和夏季虫鸣影响有一定的关系。(见图2下)。
图2 “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1~4季度功能区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2.3 时均值分析
“十三五”期间,每日5~9时,噪声等效声级呈明显上升趋势,多数情况下13~14时和16~17时都有个上升过程,峰值出现在8~10时,由此反映出早晚高峰车辆对噪声的影响较明显,说明重庆市中心城区受交通噪声污染较严重(见图3)。
图3 “十三五”期间中心城区小时等效声级变化趋势
3 社会生活噪声是形成声污染的主要原因
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是商业、娱乐、体育、游行、庆祝、宣传等活动产生的噪声。社会生活噪声除存在多发性、无形性、暂时性和危害性外,还存在声源种类多、复杂、声学的频率中低频成分丰富、分布面广、主体责任者难控制、污染源流动性强、涉及部门多,执法与监管难度大、夜间影响高于昼间等特性[2]。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常住人口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等不断发展,对1、2类功能区影响极大,成为社会生活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重庆市中心城区夜间功能区噪声质量明显低于昼间,主要是受夜间的娱乐影响较大,尤其4~6月天气适宜,市民夜间活动增多,是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