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世卫组织做资源动员规划的中国人

2021-11-10宋允孚

神州学人 2021年11期
关键词:总干事职员世卫

文| 宋允孚

在我76年的人生经历中,三分之一的时光是在国外度过;40年的职业生涯中,又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国际组织任职。我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14年,退休也已14年。和很多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中国人相比,我的任职时间不算很长,级别不算太高,唯有年龄不算小。虽谈不上有什么辉煌业绩,但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年轻人以启示,为他们走向世界提供参考。

竞聘国际组织的“意外”

我应聘世卫组织的过程,说来有些特殊,递交申请是因为被总干事亲自点名。当时的总干事中岛宏是日本人,他于1988年当选,1993年连任,当时改组后的世卫组织总部资源动员规划(Resource Mobilization Program,简称RMB)出现了岗位空缺。那年,时任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去日内瓦开会,中岛宏向他通报世卫组织的有关情况,并提出中国方面可以选派人员竞聘这个岗位,要求是掌握英语和法语并具有10年以上的国际工作经验。中岛宏认为,任卫生部外事司司长的我符合条件,建议中国方面考虑。

当时世卫组织的选聘流程没有笔试环节,我的面试是通过电话进行的。时任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向世卫组织发出推荐信后,我接到国际长途,对方是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他先用一口标准的牛津英语让我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然后又突然用法语向我提问,没谈多久他便说:“明天遴选委员会开会决定人选,我会支持你。”这句话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我根本不知道,此前还有个小插曲险些让我落选。

世卫组织招聘人员一般会公开发通知,简历筛选合格者才能参加面试。高级别业务官员(P5)和司级(D1)以上官员,还要通过遴选委员会审议这一关。具体程序是用人部门确定三人的短名单(short list),送遴选委员会选出一位最佳者,最后报总干事批准。入选短名单才有被录用的可能,而我的名字最初不在短名单上。

我报到那天,RMB负责人安德森陪我办手续,并请我到郊区一家特色餐厅吃午餐。席间他告诉我,最初短名单里并没有我,他只选了三位女性,因为部门内现有官员都是男性,他希望能有一位女性,所以男候选人的简历他一个也没看。遴选委员会得知后向他重申了招聘通知:鼓励女性报名并不是女士优先。之后,安德森重新审阅了全部简历,认为我独占鳌头,便把我列为名单第一名。安德森和我素不相识,初次见面就和盘托出他被批评的全过程,态度坦诚,让人钦佩,后来我们也成了朋友。

这段竞聘经历让我看到国际组织的办事原则,虽被总干事点名也要遵守程序,执行《联合国宪章》规定,且在招聘过程中即使出现失误,还有制度把关。这段经历也让我对如何竞聘到国际组织工作有了更多认识。能否竞聘成功,最重要的是自身条件。我高中毕业出国学法语,后在美国进修英语,自学日语,中文又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从语言条件看,我完全符合要求。在工作经历方面,我有26年国际合作交流经验,包括对外提供援助和争取外国援助。如日本政府援建中日友好医院,我参与谈判、签约、筹建、落成全过程;我与日本民间团体谈判,争取到赞助金额最高、培养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民间奖学金,每年送100位医生出国进修,连续进行了20年,其中部分人后来当选为院士;我还参与了丹麦政府援建中丹生物医学进修中心的谈判、选址、落成、运转全过程等。这些经验正好符合RMB的需要。

另一方面,增加一定的exposure(曝光)也是顺利竞聘的一个助益。我与总干事其实此前并没有私交,他对我的了解应是源于我在任卫生部外事司司长时曾有过接触。我作为世卫组织执行委员会委员每年会多次去日内瓦开会,中岛宏也都参加。一次会上出现争议,我在研究文件后发现争议原因是因为文件翻译出现了的误差,在得知文件是用英语起草后,我断定是法语翻译出了问题,于是用中文阐明中方观点,再用英语和法语指出法语文本中的问题,问题解释清楚后会议很快达成了共识。1987年,世卫组织的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首次承办卫生方面的国际组织会议,当时陈敏章任中国代表团团长,我是副团长,负责会议筹备,而中岛宏是地区主任,正是我这次的合作伙伴。

我的体会是,推送优秀人才到国际组织,一定要给他们exposure的机会,包括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接待国际组织官员来访、参与国际组织项目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也让对方认识和了解他们。此外,一定要对照联合国对职员核心价值、核心能力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锻炼和历练自己,不断提升能力。待有机遇来临,一定要自信自强,充分展示自己。

筹资苦与乐

1989年,作者作为执行委员会代表出席世界卫生大会

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国际卫生的指导与协调机构,历史上成功领导全球消灭了病毒造成的天花和小儿麻痹症两大传染病。世卫组织的宗旨是使世界各国人民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担当如此重任,经费不可或缺。世卫组织成立初期,预算来自成员国缴纳的会费。上世纪70年代,为应对非洲国家急需,世卫组织成立了热带病、艾滋病研究培训等若干个特别规划,经费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自愿捐款。随着世界人口增长、成员国数量增加以及新疾病的出现,正规预算缺口日益加大,对捐款的需求越来越大。自我入职RMB后,筹资任务越来越重,1994-1995年预算为18亿美元,其中捐款超过了一半;2007年我退休时捐款翻了一番;2018-2019年预算增至44.215亿美元,各国缴纳的会费基本维持在原水平,而捐款比例增加到总预算的八成。

RMB有5名官员,其中4位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我是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也是唯一的中国人。给世卫组织捐款的主要有25个国家,我分管的包括中国和几个发达国家。争取中国增加捐款是我的岗位职责,年终要接受绩效考核。本以为我的工作不会太难,当时中国的援外工作成绩斐然,1963年开始派援外医疗队,1994年之前向60多个国家累计派出1.2万名医护人员。但给国际组织的多边援助与双边工作不同,受限于当时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1994年到2003年,中国未能增加捐款,每年捐助世卫组织的款项只有17万美元。既然如此,我便下气力研究分管的其他国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确定的发展援助指标(国家GDP的0.7%),除卢森堡等国家达到或超过指标外,大多数国家都未达标,平均仅为GDP的0.22%-0.25%,因此还有潜力。通过进一步分析我发现,各国政府的捐款一般由其外交和卫生部门共同负责,不同部门视角则不同。分析差异,掌握背后原因,谈判时就更有说服力。

1998年,布伦特兰当选世卫组织总干事,总部设9大部门,RMB升级为对外关系司,工作对象扩大。我建议组建跨部门筹资团队,每周开会介绍捐款进展,业务部门反馈执行情况。在工作中,我和分管国家的驻日内瓦代表团建立了良好关系,与他们的外交、卫生部门主管人员也保持密切联系,这对开展工作很有帮助。同时,作为非医药专业人员,我还要和世卫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建立伙伴关系,虚心向他们学习,了解业务部门的资金需求,共同做好捐款国的工作。随着我所分管国家的增加,我筹集到的捐款占到了RMB筹资总额的1/3,也因此得到同事的肯定和历届领导的好评。他们对我的评价包括,Il a conduit des missions délicates toujours avec tact et diplomatie, et toujour avec succès.(他 总是以机敏和外交手腕完成棘手的任务,并且总能取得成功。)He has become a fully participating team member,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the Resource Mobilization Team is very much appreciated by colleagues from other clusters.(他是团队里一位全力以赴的成员,对团队的贡献得到了同事们的高度赞赏。)

我的体会是,应聘国际组织,要能“进得去、站得住、升得上”。既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要抓住机遇。在我入职初期同样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提高外语写作水平、熟悉办事程序、建立人际关系等。世卫组织重视职员的继续教育,经常外聘专业机构举办各种学习班,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积极报名参加。世卫组织人事司官员注意到我比较好学,便推荐我参加他们在法国为国际组织官员举办的短期培训,这让我不仅有机会实地了解法国政府对精英的培训,还与其他国际组织官员建立了关系,提升了我在跨文化氛围中的工作能力。联合国鼓励业务人员学习联合国各种工作语言,每通过一门语言考试(母语除外)都给予奖励——提前一个月涨工资。我报名参加了法语和英语的考试,本以为法语更有把握,没想到考试结果是英语成绩比法语要好。世卫组织总部在日内瓦,日常生活离不开法语,但平时在工作中阅读和写作主要使用英语,可见,提高外语水平关键在多学多练多用。我建议新入职的中国职员不必有太多顾虑,完全可以大胆参加考试。在获得联合国颁发的英语和法语证书后,我每年可以提前两个月涨一级工资。由于我适应岗位要求较快并取得了公认的业绩,总干事任命我为“focal point for high level visit to WHO”(世卫组织高级别访问归口联络员),统一负责管理副议长、副部长以上官员到总部的访问,在世卫组织成立联合国改革与伙伴关系部门后,我晋升为协调员。

我认为,在国际组织要践行“卡尖斌”三字箴言,即能上能下、能大能小、能文能武。不计较职务高低,努力做出业绩,这样才能站得住、升得上,同时也是为国争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国际组织任职要对现实情况有清醒判断,切不可妄自菲薄缺失自信,也不能夜郎自大自我膨胀。我在世卫组织总部负责对外关系和筹资工作14年,前10年中国自愿捐款没有增加,后来的捐款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140万美元到2007年的800万美元,此后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2018-2019年捐款达1690万美元。虽然我国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仍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对外援助只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2018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促进对外援助的战略谋划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双边与多边援外。这是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相信这方面的工作将越来越好。

忠诚与家国情怀

国际组织任职首先要转换角色,正确处理忠于所服务组织与家国情怀间的关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一位资深大使曾说:“国际职员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最大的爱国。”《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公务员行为标准》指出,忠诚是国际公务员最根本也是最高标准。国际职员不是该国家的代表,不能自视为该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联络代理人。但在遵守《国际公务员行为标准》的前提下,做有益于国家的事并非没有可能。

2003年世卫组织换届选举期间,韩国的李钟郁被提名总干事,在5月世卫大会批准成为候任总干事后于7月正式就任。李钟郁被提名后提出在世卫大会召开前访华,获得布伦特兰的同意。那时正值“非典”时期,外媒对中国有不少负面报道,李钟郁此时主动要求访华,对中国十分有利。接到上级指示,我马上与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处及卫生部联系落实,后来的访问圆满成功。在落实李钟郁访问中国一事中,我所遵循的也正是《国际公务员行为标准》规定,行政首长可以请国际公务员履行这种职责。这种职责性质独特,履行者必须对国际忠诚并具有正直品格。

1994年入职后,我对世卫组织的招聘规则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推送的做法进行了调研,写了报告送回国内。报告提出了6项建议:选拔范围突破部门界限、人员专业突破医药界限、任职地点突破地区界限、派遣方式突破现有模式、适应国际组织要求、改进国际职员管理办法;内容涉及提供经费培养人才、“旋转门”政策、管理办法改革后的遗留问题等。卫生部后来听取并采纳了我的建议。2004年4月,李钟郁再次访华,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见当天深夜李钟郁给我发邮件写道:It was a right decision to visit China. I feel great. Thank you very much.(访问中国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感觉很棒。非常感谢你。)这次访问加强了中国与世卫组织的合作。当年5月,双方在日内瓦签署新的合作协议,中国增加捐款,资助10位干部借调至世卫组织。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以捐款方式推送国际职员。

作为在国际组织中的中国职员,虽然不可能在所有时候都能发挥双向作用,但也有很多时候,我们是有责任为所在组织与本国和其他会员国的关系健康发展而促进沟通与理解的。这既是符合双方利益,也是履行中国职员的应尽职责。

归鸿再追梦

作者为高校青年学子进行国际组织任职经验的主题讲座现场

2007年,我离开世卫组织回国,从1964年高中毕业出国留学直至62岁从日内瓦退休,我亲历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且深感到在多边外交工作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在国际组织的代表性不足。根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联合国秘书处有36574名职员,中国仅有565人。有20个国家的职员比中国多,其中13个是发展中国家,中国职员人数排名第21位。退休后,我致力于推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助力青年走向世界。2011年我撰写了国内相关领域首部专著《做国际公务员——求职、任职、升职的经验分享》,2016年编写了教材《国际公务员与国际组织任职》,2019年与浙江大学出版社策划了“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丛书”并主编《国际公务员素质建设与应聘指南》,2020年与另两位作者合著了《全球治理 家国情怀——国际公务员的成长》;十几年来,我为外交部、人社部、卫健委等部门和国内各高校开展讲座300余场,被国内多所单位和高校聘为理事、客座教授、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顾问。

近年来,中央提出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培养推送国际组织人才的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培养更多具备“我将无我”的家国情怀、兼济天下的全球视野、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包容心态、专业+外语全面发展并高度敬业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助力他们走向世界,仍需国内相关部门持续探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虽已七十有六,但仍愿继续为这项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总干事职员世卫
世卫:仅戴口罩是不够的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选上了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迟到的理由
神采奕奕
打错了
反差就是这么大
为何不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