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级配对路面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研究

2021-11-09冯羽

西部交通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沥青

冯羽

摘要:文章研究级配对路面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利用PFC软件模拟测试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在10m3瀝青混合料空间内加入相同体积沥青和不同比例粗细集料,对混合料空隙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配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有所差异,粗集料具有更高空隙率且排水性更好。

关键词:级配;沥青;混合料;空隙率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DOI:10.13282/j.cnki.wccst.2021.01.027

文章编号1673-4874(2021)01-0098-03

0引言

公路在建设中不仅要求其结构有着足够的强度,同时其路用性能需要能够提供较高的功能性[1]。道路建设中,原料以沥青材料为主,沥青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而且不溶于水,使用沥青材料会受到空隙率等因素影响,导致路面产生低洼积水,还会因连续潮湿的阴雨天,在道路上形成水膜,导致路面摩擦系数变小从而引发交通事故[2]。同时,沥青路面的致密结构降低了热稳定性,由于其较小的表面结构深度使其抗滑性较差。此外,由于路面排水功能与路面性能间的矛盾不断突出,需要在实际建造中通过不断调整配料级配来调整沥青空隙率[3]。沥青路面的排水功能通过空隙结构中的大孔隙得以实现,因此路面性能也与其骨架结构有关[4]。因此,分析路面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结构,并研究级配对其空隙率的影响,才是解决沥青混合料使用功能与路面性能矛盾的关键。

1试验准备

1.1试验对象

试验以《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19)、《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为依据,使用PFC软件与中心球扩散法相结合的形式,构建“clump”粗集料,利用构建的粗集料对沥青颗粒进行三维空间描述[5]。将沥青三维空间内形状中心作为球心,以此作为扩散主体,根据沥青粗集料形状特征参数规定长轴、中轴和短轴的范围,编写不同尺寸大小的轴及生产方向,模拟沥青形状特性[6]。

试验中,粗集料轴长参数如表1所示。

试验按照各种粗集料生产方法筛选出不同体积颗粒,其体积如表2所示。

集料主要试验技术指标如表3所示。

1.2试验过程

由于空隙的形成是由集料相互接触嵌挤而成,不同集料含量也会导致沥青骨架结构不同,骨架内呈现出的空隙也会有所差异[7]。因此,将试验中沥青混合料尺寸空间设定为10m3,计算各参数如式(1)所示:

(1)

式中:VDi——第i档集料所占体积分数;

PDi——当I档集料质量为D的通过百分率;

PDi+1——当i+1档集料质量为D的通过百分率;

V——测试试样的空隙率;

a——测试试样的石油比例;

Pc——该标准的集料密度;

Pi——测试试样的沥青密度。

根据式(1),其矿料级配参数如表4所示。

已知沥青密度为1.03g/cm3,粗集料及细集料平均密度为1.03g/cm3,根据试验中最佳沥青用量为5.0%,得到各档粗集料所占体积比例见表5。

在同一试验体积沥青中加入不同比例粗集料,分析对比各混合料空隙率[8]。

2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各档粗集料体积分数结果,统计各断面空隙数量与空隙面积,可得到平均单个空隙面积、平均断面空隙个数、空隙等效直径等空隙细观参数。在沥青混合料内部所形成空隙主要包括连通空隙、半连通空隙以及闭口空隙。闭口空隙与外界完全隔离,半连通空隙与外界一端相连,而只有连通空隙能够顺利完成排水过程。渗水系数受到空隙率影响,一般空隙率越大,排水能力越强,混合料的渗水系数也就越好。其试验结果如下页表6所示。

级配不同的混合料即使空隙率相同,也导致其内部结构不同。依据《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9)中的规定,查验渗水试验要求,不同空隙率及空隙等效直径与渗水系数的关系如图1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粗型级配渗水系数最大,细型级配渗水系数最小,粗型细料嵌挤可形成较大空隙,有利于水分排出。粗型配料不仅增加了沥青混合料结构内部空隙,水分进入后更容易连通通道且快速流出,增加了混合料的排水性,且其空隙率直径与连通空隙率也大于细料沥青混合料。

3结语

沥青混合料路面水敏感性一直是路面工程界重视的问题。影响沥青混合料路面水敏感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材料性质、沥青混合料性质、施工质量及交通与环境条件。但目前对于沥青混合料路面渗透性无法做到有效控制设计,因此出现路面空隙率过大或过小导致早期破坏等多方面问题。为此,通过级配对路面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研究,得到级配对空隙率影响的规律,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亨庭,易军艳,王东升,等.复合混凝土基体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设计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2):245-249,284.

[2]陈晨,仰建岗,蒋文源,等.不同RAP掺量下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优选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15(5):85-88,98.

[3]何琛,仰建岗,周巍,等.级配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分析[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15(5):89-92.

[4]高俊宏,宋辉.埃塞俄比亚沥青路面AC13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性能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5):81-85.

[5]李翔,蔡旭,肖天佑.排水路面沥青混合料的连通空隙影响分析[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0(2):186-191.

[6]刘春林.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1):158-160.

[7]陈云耀,李睿,热拌薄层AC-5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及矿料级配范围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8(6):79-84.

[8]潘艳珠,陈景运.大空隙沥青混合料空隙特征与渗透性评价[J].广东公路交通,2019,45(6):1-5.

猜你喜欢

沥青
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测试方法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高速公路路面沥青上面层首件工程施工探讨
基于可靠度的沥青罩面结构设计研究
第九章 沥青湖
基于 GTM 的沥青混合料冷再生试验与养生研究
SBS改性沥青砼再生设计与路用性能评价
沥青湖边的恐狼
跟踪导练(四)2
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寒冷地区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