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流在动荡”的人生画卷

2021-11-09马运鹃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6期

【摘要】《家》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它深刻的主题思想就是通过塑造众多的典型形象体现出来的。本文以高老太爷、高觉慧典型人物形象为代表进行探索分析,痛彻地批判了罪恶的封建礼教,歌颂了以高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觉醒和抗争。

【关键词】高老太爷;高觉慧;封建门第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6-190-03

【本文著录格式】马运鹃.“激流在动荡”的人生画卷——试分析《家》中典型人物形象[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6):190-192.

一、高老太爷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命运中就可以集中地反映出社会现实。在巴金的《家》中,我们可以看到专制主义的一切典型特征、全部权力都高度集中在高老太爷的手中,他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复杂的封建卫道士形象。“高老太爷就是封建统治的君主。他还有整个旧礼教作他的统治的理论根据。”小说通过高老太爷的种种行为,深刻地揭示了他的专横和虚弱、暴虐和伪善、奢望和幻灭。

一直以来,中国人就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关系网络中,家庭关系中这种“等级森严”显示着一种潜在的社会关系。传统家庭成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上下级的等级制度,关注这种等级制度的实质就是为了确立亲属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力。高老太爷是家族中的长者,作品也透过觉慧的眼睛向人们诉说,“躺在他面前的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一代人的代表。”从“杀害”可爱无辜的鸣凤,到“摧毁”弱小而可怜的觉新的爱情和未来等情节来看,高老太爷简直就是整个封建家庭中种种罪恶的罪魁祸首。作为专制暴君,他的阶级本质、专横冷酷的本性、腐朽堕落的灵魂,在文中有很好的展现。

在高老太爷同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之间的“交往”关系中,除了祖父和孙子的家庭亲属关系,也还有卫道士和年轻一代追求自由、平等理想的阶级对立关系,这两种矛盾关系影响着他们各自的立场、态度和感情。在小说中,可以感觉到高老太爷是一个家庭观念很强烈的人,他常常陶醉于“四代同堂”的梦想实现中,他的目光在晚年很少离开过高家的院子。当他在一次聚会上看到四代人时,“一个微笑出现在他深黄色的脸上,可能是因为他内心的快乐,他的外表也显得和蔼可亲”。当他“无力地躺在这里,没有人注意他,没有人来分担他的痛苦和孤独”时,“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幻灭和黑暗。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有点错了”,这时,强烈的家庭观念和对儿孙们的怀旧情绪控制了他的感情,他不但没有加深对叛逆孙子们的敌意,反而怀疑自己。他与觉新兄弟的家庭关系在交往中非常突出:“他看见觉慧走了过来,就睁开眼睛聚精会神地看他,渐渐地,他的脸上出现了一个微笑,那是无力的,给人一种悲伤的印象。”“他突然之间变得和蔼可亲了”的同时,在他的孙子觉慧眼里,“我的祖父现在看起来非常虚弱和可怜,他不再是那个威严而可怕的高老太爷了。”

这部小说直接描写高老太爷的主要有四个地方:一是“斥责觉慧”。当他知道觉慧参加反对封建军阀的示威活动时,他“突然睁开了眼睛”看了觉慧一会儿,“他看上去很惊讶,好像不认识他似的,他挥着手叫他出去。”而觉慧刚走到门口,他就厉声叫他回来,“冷笑一声”,“用威严的眼光在他脸上扫来扫去。”他咒骂道:“你们这些学生整天不读书,就爱捣乱。现在的学校真的不好,只会制造出来一些麻烦,……你为什么也跟着他们乱闹?……据说外面的风声很坏,当局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你这样乱来,看把你这条小命闹掉!”几句话便显露了他對学生运动的刻骨仇恨,对孙儿觉慧小命的担忧。高老太爷在整个封建家庭中拥有无上的权力,“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说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可见,在家里他的话就如同皇上的圣旨,下面的人只能对他唯命是从。二是他“处罚克定”一文中,作者把他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克定“直挺挺地跪在那里”,“老太爷骂道:‘你混帐,你还不给我打嘴巴,你自己动手!就听肉和肉撞击的声音开始了,很清脆的”,高老太爷他只需要坐在那儿训斥,儿子克定就得乖乖地跪着扇自己耳光。通过这一情节的描述,读者更能深刻地体会到高老太爷在家庭中的权力和尊严。虽然他本人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在年轻时也与妓女鬼混过,也经常同唱小旦的戏子往来,但他却反对儿子玩小旦等行为。他要求子女儿孙遵循礼教,对违犯封建道德的行为必会大加斥责,可见高老太爷有着道貌岸然的一面。

高老太爷也有维护封建家庭利益的一面。第三处重点写了高老太爷同全家人吃年饭的场面,他看到他的“四世同堂”的愿望已经实现了,看到一张张“笑脸”,时而“带笑”地提醒觉新一群人“少喝点酒”“多吃点菜”,时而“含笑”地劝说克定等人“不要这样拘谨,大家说说笑笑才好”,时而“吩咐”仆人“多给姑太太、老爷斟酒”,他“脸上浮出了满足的微笑”,言谈举止也显得异常温和。其间,他又回想了“他以前怎样苦学出身,获得了功名,当了许多年的官,成就了这一份大家业,广置了田产,修建了房屋,又生了这些儿女和这许多孙儿、孙女和重孙”的事情,“他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想不到年轻人还有灵魂。他靠田租吃饭,却连农民怎样生活也弄不清楚。”

第四处写高老太爷“临终发善”。他卧床不起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悲哀突然袭来”,想到儿子们如何喝酒玩,怎么嘲笑、抱怨他,“孙儿们自豪地走上了新路”,“他觉得他不仅失去了他的自尊,而且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他第一次感到了绝望、幻灭和黑暗”,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突然间他变得和蔼可亲了”,挣扎着微笑,伸手摸了摸觉慧的头,并说他不会再强迫觉民接受冯家的婚事了。原先,他把觉民和冯家的婚事作为联系冯乐山的手段,觉民不同意离家出走,他发怒不止,决定登报与觉民解除关系,当时他并没有衡量政治上的得失,只是在意他的权力受了打击,也没有太关心同冯乐山的关系,他的出发点只是为了高家的兴盛。他临终时也从来没有想到高家以外的政局,更没有对他的老友冯乐山有过多的留恋,在他心头占据的仅是“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解体。

高老太爷是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在他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腐朽、没落封建势力的种种特征,小说在写高老太爷断气时所说的一句话是:“不要忘了……扬名显亲啊。”读到这里,人们不会因为高老太爷临终发善就对可恶的旧制度憎恨递减,相反更加痛恨吃人的封建礼教。

巴金以前谈到过高老太爷的原型——他的祖父,“虽然顽固,但也很聪明,他死前已经感到幻灭,他是怀着寂寞、空虚之感死去的”。作者说,他“所憎恨的并不是个人,而是制度”这就使读者更加清晰地认识高老太爷这个人,也使读者对高老太爷复杂独特的人格有了深刻的认识。

二、高觉慧

高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意识的知识青年,是旧家庭伦理的反叛者。

高觉慧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三,许多时候,受长辈们的宠爱程度要深些,而且他肩上的家庭责任也不像他大哥那样重,因此,他可以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对抗封建家庭不合理的制度与礼教。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五四时期先进青年的典型特点:思想激进,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爱情。他是巴金热情歌颂的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典型。由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受西方民主主义、人本主义的影响,他自己又具有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所以他不但要救自己,更竭力去拯救一切被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扼杀的个体,去唤醒他们即将被泯灭的人性意识,去共同组建一个平等自由、充分尊重人性的社会。觉慧常常把《前夜》里的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是青年人,不是畸形人,不是愚昧人,应该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在“五四”后的文学创作中,不少作家所塑造的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往往是以“个性解放”作为反抗思想制度的武器。他积极参加反对地方监督的上访和反对封建政权、军阀政府的斗争。在家里,他公开反对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封建家长,这不仅违反了高老太爷禁止他外出参加学生运动的规定,而且他还大胆支持哥哥觉民对婚姻的抵制。他嘲笑、讽刺和反对巫师玩弄的“捉鬼”把戏,为嫂嫂瑞珏死于非命而鸣不平……

高觉慧的性格特点,总的说来,就是对封建礼教、封建制度、封建家庭的疾恶如仇,大胆叛逆、追求光明。他具有以解放人类为己任的抱负。他对别人尊敬,对别人的权利也重视,他可以愤怒地斥责那些侮辱玩龙灯的家人:“你们难道就没有一点儿同情心吗?”“你认为一个人应该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吗?你认为只要你有钱就可以用烟火烧毁别人的躯体吗?如此看来,你的眼睛还没有充分地睁开嘞!”这些话可以看出觉慧那要求尊重人的正当权利、人人平等的思想。当他接受了五四时期新思想的冲击之后,他贪婪地阅读新书和报纸,经常和同学、朋友谈论改造社会的问题。

他不再理会哥哥的劝阻,不惧爷爷的训诫,他勇敢地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他走上街头撒发反对军阀政府的传单,和同学们一道进行罢课斗争。后来,他还和许多青年朋友创办《黎明周报》,介绍新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已经把改造社会、解放人类的重任放在自己的肩头上。可以更深刻地了解,觉慧确实是五四时期勇于接受新思想,有抱负的新青年。

身为幺子的高觉慧痛恨封建制度和封建家庭。具体表现在他与高老太爷的关系中。他在外面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反对军阀斗争等遭到了高老太爷的严厉斥责。高老太爷把他叫去训话:“这几天学生跟军人闹事,你也混在里头胡闹,……像你这样在外面胡闹,看把你这条小命闹掉!”他把坚定的目光投向了高老太爷,觉得他们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高老太爺下令把他禁闭在家时他便诅咒“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这种生活,就跟关在监牢里当囚犯一样!”“简直是浪费青春,浪费生命!”高老太爷让觉慧读一本《刘芷唐先生教孝戒淫线训》,他就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话:“我把它拿在手里翻了几页。整个文章都是关于教人如何当奴隶。说来说去总是皇上要他的大臣死,大臣不死不忠;父亲要儿子死,儿子不死不孝,以及‘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样的旧时话。我越看越气,后来气的就把这本薄薄的线装书撕破了,我想撕掉一本,就可以少害几个人。”觉慧敢于把封建家庭的“圣书”撕毁,这显然就是对封建礼教的挑战!在生活中,他支持觉民逃婚,认为梅表姐可以重新再嫁。他痛恨旧制度,幻想有一天能够把旧制度毁掉。

高觉慧在高府是少爷,童年时,他就经常躺在马房里或轿夫的床上,听他们讲故事,他立志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劫富济贫的侠客,他同情被压迫者,时常在家里与下人接触,无形中他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与劳动人民进行了交流,他不仅对鸣凤有很深的感情,而且从不责备、从不打骂所有的仆人。他出门从不坐轿子,在大年之夜施舍银币给冻饿中讨饭的小孩。这些都出自他人道主义思想。觉慧也明确地知道这种人道主义有着局限性,他又责备自己:“你以为你这样做能改变世界的面貌吗?你以为这样做,能把孩子从寒冷和饥饿中拯救出来吗?你这个虚伪的人道主义者,你真蠢!”可见,觉慧意识到“人道主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

在《家》中,觉慧的祖父——高老太爷属于封建家族的统治者,在别人眼里,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命令”,全家没人敢顶撞他,可觉慧就敢顶撞。比如在高老太爷说学生运动就是胡闹时,觉慧敢反驳说:“并不是我们喜欢制造麻烦,我们本来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我们这次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己的运动。我们毫无缘由地挨打了,当然不会随随便便了结。”高老太爷被他的一番“顶撞”之词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同情下层人的不幸,为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而呐喊,他从心里喜欢鸣凤,愿意与她待在一起。但当他得知鸣凤被逼婚投湖自杀后,他便又一次开始感觉到这样一个家庭就有如“牢笼”,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当他看到哥哥觉民与琴的爱情遭到高老太爷破坏时,他又一次想到“这个家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索性脱离了也好”。他更坚定自己脱离封建家庭的决心,把自己比作一只出笼的鸟,不准备再飞回家来的。“到上海,到北京,到任何地方去,总之要离开我们这个家!”文章结尾写觉慧的面前是一片“幻景”,但我们可以根据他在家里对封建制度的深恶痛绝,就可以想象得到他离开高家之后必然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洪流之中,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付诸实际行动中去了。

但觉慧这个看似“勇者”的叛逆幺子形象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也有“幼稚”的一面。他把自己写文章办报纸看作是拯救人类的伟大事业,这显然是幼稚的。他在思想上显得有些简单和不够成熟,在行动上不时地显得不够果断。他虽可以蔑视封建等级观念,以一个少爷的身份和鸣凤相爱,但他对这样的爱情也还是有所顾忌的,感到横在他与鸣凤之间的鸿沟太深太深了,这又可以看出,在觉慧自己头脑里并没有彻底地扫除这种封建等级观念、阶级思想。因此,当他听说鸣凤被送给冯乐山,当姨太太时,经过所谓的“一番激动”,心还是平静下来,他害怕了、畏惧了、退却了。这种心理上的软弱也正是他不成熟的表现。

在巴金看来,觉慧这个幺子形象并不是完美的封建家庭叛逆的英雄,他的软弱和幼稚也是不可避免的。他经历了种种事态的变化,逐渐变得刚强,最后彻底地同封建大家庭决裂了。作者不仅要写觉慧的大胆、勇敢,也要写出他内心深处所存有的软弱和幼稚,使得这个封建大家族的叛逆者更加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三、结语

《家》这部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大家族日益走向没落与崩溃的故事,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伦理对人性的麻痹和毒害。通过对具体典型人物形象的剖析,热情地赞颂了年轻一代对封建势力的觉醒和反抗,使我们越发觉得“道路虽然曲折,但人性复苏的脚步已经开始”。这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研究、认识价值。

参考文献:

[1]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2]曾丽明.略论《家》的人物创造[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60-62.

[3]陈丹晨.巴金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10.

[4]丁帆.重回“五四”起跑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5]林志浩.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马运鹃(1983-),女,山西万荣,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