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方法

2021-11-09张天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摘要】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各大城市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潜在意识的变化,以往为社会发展主体的工业文化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每座城市中都有着工业时代的旧建筑遗存,所以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使其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赋予其可持续发展的新功能。本文以西安市原大华纺纱厂改造项目为例,从对其建筑内外的维护等方面阐明了纺纱厂在整个改造过程中所运用的改造方式,为其他旧工业建筑改造提供了设计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可持续发展;改造方式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6-178-03

【本文著录格式】张天宇.浅析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方法——以西安市大华1935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6):178-180.

每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会孕育出相应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形式,一座城市不同时期的建筑可以反映一座城市的历史进程。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形态也在随之快速转变,伴随着社会人群需求的变化,原本处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工业建筑逐渐失去其原有的功能性,不再为城市发展做出其相应的贡献,逐步被时代所淘汰。但这些建筑代表着一座城市一个阶段的样貌,在文化层面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因此,对旧工业建筑进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建筑改造,使其能够适应当今时代人们的需求,赋予其属于这个时代的实用价值,承担起新的社会职能。

一、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际意义

旧工业建筑改造是指将符合当代社会的实用功能赋予在工业时期的遗存建筑之上,替换掉该建筑原有的功能,再对建筑本身进行外立面以及内部空间的修整以及改造,并保留其主要结构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业产物,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功能性,又能很好的保留其原本的建筑及工业特点。

从经济方面分析,在工业时代,工业生产能力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建筑物一般位于靠近旧城区的位置,处于城市相对边缘地带。但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面积的扩张,这些旧工业建筑逐渐成为城市的核心区域,占据着重要位置。现存的大多数旧工业建筑其结构相对完好,有利于对其进行整体改造,相对于重建,大大的减少了相应的建设成本。较大的占地面积,宽阔的场地都使得旧工业建筑可以较为容易的适应当今社会的使用需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优化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改善了原本单调的现代生活空间,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手法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灵魂。

从文化方面分析,随着新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工业逐步走向衰落,城市中大量的旧工业建筑失去其原本的使用功能,如果不能够重新唤醒这些具有特殊时代意义的建筑,他们面临的将是被拆毁与重建。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代表,它继承着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体现了这座城市在工业时期的文化特征。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在实现其新时代的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的同时,也尽可能的对旧工业时期的风格进行保留及传承,使得这个时代的人群可以更好的,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之下的文化氛围。

从生态方面分析,盲目的对城市中的旧工业建筑进行不必要的拆除,不仅仅是会占用相当一部分的社会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能源以及资源也是一种浪费。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建筑进行再利用,延长其本身的生命周期。在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也要关注城市人群对这一历史建筑的心理变化,保护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内容以及文化特性,使得建筑本身处于一个不断生长并长期处于生长状态的过程之中,对其进行不断地优化,进而产生新的文化意义,能够被人群长期接受及喜爱。

二、旧工业建筑改造及手法

旧工业建筑自身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以及生态性等特征。不同城市、不同环境的旧工业建筑,它的建筑形态、体量、外观及结构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功能的建筑,它自身的大小、高度甚至于采光程度也有所区别,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应保护好其本身所独有的建筑风格以及其内部独特的建筑结构,再根据其内部空间大小赋予相应的新功能。在对不必要的墙体或者其他构筑物进行局部拆解或者扩建时,也应遵循建筑本身的文化价值,做到取舍有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降低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一)空间重组法

对旧工业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其重点在对建筑赋予新的功能所需要的建筑空间的功能性与旧工业建筑原本的空间结构相互融合的问题。空间重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比如说,可以利用竖直方向的柱体或者是平行方向的楼板进行垂直或者是水平方向的空间以及功能方面的重组划分,使得原本建筑的内部空间得到最合理的规范使用。或者,也可以利用对内部空间进行增加或者减少的方式,进而达到符合现代人群生活习惯的空间环境。对一部分内部空间相对封闭或者功能单一、内部空间狭窄的旧工业建筑而言,为了适应新的使用功能,需克服其本身的结构缺陷,在空间上,需要对其原有空间进行重新布局及整合,比如,对旧工业建筑原有的墙体甚至是楼层隔板进行拆除,对原有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从而使其适应新的功能。

(二)功能置换法

旧工业建筑由于其自身的功能性过于单一,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时代社会发展以及人群的使用方式。室内环境及设备过于老化陈旧,对其需要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功能性空间改造与定位,寻求一种对其空间结构不会产生过度破坏及改变的新的使用功能,对宽阔高挑的空间结构进行充分利用,再对空间进行改造时,对空间内部进行适度的调整,用以适应全新的实用性功能,赋予這座陈旧的建筑以新的活力,创造出新的生活空间环境。对大跨度、大空间的厂房而言,可以将其改造为餐饮中心、展览馆、博物馆、歌剧院等需要宽广空间的场所。对多层厂房而言可以将其改造为办公室、会议厅等。这种方式,使得不同形式的旧工业建筑可以尽可能的发挥其长处,不会对其结构进行过多破坏与改变,遵循了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既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以及能源,也对城市环境也起到了保护作用。

(三)场所重塑法

在对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及外立面进行改造的同时,对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也要做出相匹配的整治与改造。外部的功能分区以及交通流线需要根据赋予旧工业建筑新的功能性进行重新规划,使其更容易达到社会需求并与之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创造出一个符合当今社会人居环境的城市活动空间,并能够保留着其自身独特的旧工业文化氛围,使人在办公或者是休闲的同时,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场所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场所重塑法可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目的,在对过去生活及建筑符号进行保留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生活形式以及周边环境,进而满足当代人便捷、高效的生活空间。

三、西安大华1935纺纱厂旧工业建筑改造方式

(一)背景分析

大华1935纺纱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处西安火车站北侧,是由原大华纺纱厂旧工厂厂房改建而来。整个区域内占地面积约140亩,整个厂区由苏联设计师设计建成,在抗日战争年间,大华纺纱厂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华纺纱厂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最终留下厂区内大面积废弃的旧工业厂房。大华纺纱厂对西安人而言是有着特殊历史文化情怀的,它的兴盛与衰败,都深刻地印在一代人的记忆深处,它也曾是工业时代西安市的城市象征。砖混结构的旧厂房与工业化时期留下的生产车间、储藏仓库、食堂、金属管道,记录了大华纺纱厂曾经在工业时代辉煌的一笔。

(二)旧工业建筑改造手法分析

旧工业建筑改造不仅仅需要对其本身的历史文化性进行维护与传承,同时还需要与所在城市当今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群众需求相呼应。西安大华1935改造設计在对旧工业建筑的形态以及结构方面做出了很好的保护的同时,对旧工业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生活习惯及审美需求。

设计师们拆除了大华纺纱厂西侧厚重的围墙,使得整片区域的入口变得宽敞。景观入口建筑由20世纪80年代所建的大型厂房改建而成,在对原有厂房外立面进行修整之后,对中间一部分进行拆除,并运用钢化玻璃以及钢架结构依照原有的单面坡屋顶建筑形态进行了体块递进形式的放大设计,增加了建筑本身的通透性及视觉效果。建筑下半部分运用灰砖对外立面进行改建砌筑,使得建筑整体既保留了原有厂房的可辨识形态,通过对其他材料的运用以及新的设计方式,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其自身的旧工业建筑风格的同时,又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在内部空间的改造上,运用了空间重组的手法,设置了楼板用以阻隔上下层空间,空间内置放楼梯及滚梯用以连接上下层空间,使之超大的空间体量不被浪费,用以适应赋予它的新的商业用途。

沿西侧主入口进入,踏入的是一条旧工业风格的文化长廊,街道整体运用场所重塑的手法对场地内建筑进行了串联,街道对原大华纺纱厂的旧管道以及旧钢架进行了保留,街道北侧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红砖及混凝土外墙体,对局部厂房的单面坡屋顶及部分外墙体采用锈板进行包裹。街道南侧是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一批院落围合式办公用房,这些建筑多保留了其原有的建筑形式,建筑外立面多以青砖构成,对建筑原有的门窗及窗洞大小,仅在个别开口朝向进行了扩大及落地式改建,这些建筑群体被改建为小型餐饮院落以及咖啡厅等形式。设计师们保留了从其他建筑上拆除留下的青砖及钢板,用以铺设街道平面,这种形式突出的展现了空间内浓郁的旧工业风格,使建筑与整体空间浑然一体。

大华博物馆位于整片区域的东侧,是由原大华纺纱厂20世纪30年代所建的老布厂厂房改建而成。由于老厂房有着建筑体量大的建筑特点,可以直接运用功能置换的方法,将博物馆的功能性赋予这个有80年历史的旧工业建筑,一方面不需要对建筑本身做太多改变,又可以充分的向当代人群展示这座老纱厂近百年的历史文化。整建筑保留了老布厂的空间结构形式以及大部分外立面结构,仅对入口处进行改造,拓宽了建筑入口大小,安装玻璃大门用以增强视觉效果以及场馆内的通透性。老布厂原有建筑体量较大,内部空间宽敞,层高较高,建筑上层有大面积的玻璃通风处,使得内部采光效果良好。内部保留了原有的框架结构,中间架以隔板用以划分空间,组织博物馆内新的功能分区以及交通流线。场馆内墙壁仅在原有的墙体上涂以白色墙体涂料,尽可能的做到不破坏原有建筑形态的基础之上,通过影响视觉效果,拓宽场馆内的空间大小。

四、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以往的传统生活模式已经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在城市中留有自己独特的时代印记,这些印记有着特殊的价值及魅力。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是对建筑可持续发展性这一要点的发扬,具有时代性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造手法的浅谈,并结合西安大华1935的改造设计的概述,从空间重组、功能置换以及场所重塑这三种方法进一步论证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旧工业建筑改造形式提供新的看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浩,汪辉,李崇富,张文.城市绿地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2]董卫,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史逸.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D].北京:清华大学,2002.

[4]刘宇.后工业时代我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5]庄简秋.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

作者简介:张天宇(1993-),男,黑龙江哈尔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