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探析影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及对策
2021-11-09薛叶
薛叶
摘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隐蔽的方式进行施教,其目的和呈现方式也是隐现的,受教育者处于潜移默化的受教状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力量是教师,教师结合各自专业特点是否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展示,其实质就是通过隐性的教育方式去影响学生。本文结合既有的文献资料,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关注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必要性,着重分析影响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教师 课程思政 新闻传播
引言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开展课程思政的主体力量,其课程思政建设水平的高低至关重要。相比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向教育对象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要求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置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间接影响受教育者。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看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本领,主要意义源于课程思政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育人理念,它是教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以润物无声地方式融入课堂,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成效的。本文主要围绕影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因素及应对策略展开论述。
一、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必要性
(一)贯彻立德树人理念的需要
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发挥好课堂这个主渠道功能,每个教师都得守好自己的责任田,以往我们认为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更多的是要讲好专业知识,这种认知理念是需要转变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018年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指出:“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可见无论是通识类课程还是专业类课程都是育人的重要渠道,更何况专业课程从体量上讲更占据优势,因此更要注重发挥它的功效,育人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渗透于我们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专业课教师自然不能置身事外,要积极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二)专业课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古人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早已表明教师的职责绝不只是教授知识,更有育人使命。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是根据教学实際重新梳理培养方案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入梳理专业中的知识内容,寻觅课程独有的特点、思维方法及价值理念,进而科学拓宽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探索学习的过程完全顺应了专业课教师自身追求进步的发展规律,实现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与学生共成长。
(三)学生成长的需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个观点,“孩子愈少感到落在他们身上的教育设想,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一旦他明白了你专门找他谈话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形象地说,便会扣上所有的纽扣,整个封闭起来。”因此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要注重通过潜移默化地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建设就是重要抓手,因此只有教师个人具备较强的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二、影响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因素
(一)专业课教师对隐性育人理念的认知
专业课教师过去一直偏向专业知识的讲授,部分人员虽然也有育人的意识,但通常呈现出的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特征,这就导致整体教师队伍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要注重育人这一层面的意识是层次不齐的,再者隐性育人注重方法技巧运用,比如通过暗示、启发来感染学生,力图实现与之产生共鸣共情,绝非灌输说教,而在实践教学中施教者缺乏隐藏自身“思政政治教育者”这一身份的意识与技巧,往往采取的是显性的说教方式。
(二)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修养
目前存在专业课教师对专业领域内容较为熟悉,但是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欠缺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专业课教师对思政元素挖掘的精准度,会导致不知道哪些是思政元素、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由于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后期润物无声施教的基础,因此没有前期扎实的积累,教师无法联系各自专业实际梳理出切合的思政教育元素,更不要说还要在课程上有机融入展示。一些专业课教师普遍反映在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不知道如何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他们找到的一些思政元素放置任何一门课程中感觉都适用,缺乏针对性。追其根源在于教师本人的政治理论水平欠缺,平日学习时浮于表面,缺乏对行业、国家、国际等视角对自身专业领域的认识。
(三)专业课教师对学情的掌握
专业课教师要及时掌握学情动态,对教学对象的把握要准确。课程思政要求施教者将育人目的隐藏起来,寻求的是教学对象自觉而非被迫接受教育者的理念,那是什么让我们的教学对象不抗拒施教者,自觉主动的参与其中呢?首先要尊重教学对象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教学对象,由于他们各自文化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成长环境都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要结合具体学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其次要适度调整教学的强度和方法,由于个体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施教者要秉持最大化的原则,要提前对整个年级、不同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摸排,在内容的难度上、传播的技巧上及时调整,要更加灵活地处理各类情况。
(四)专业课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从专业整体的发展角度制定教学目标,而落实这些目标需要每一门课程完成自身的课程目标。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一方面由于它要求教师要梳理出专业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反复琢磨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另一方面要以润物无声地方式影响学生,这就使得教师在的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方法。注重教学设计的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授课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优化,他们更加懂得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吸引授课对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程思政的建设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高低,反之教学设计能力愈是突出的教师,他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也更有后劲,两者是相互促进、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