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医疗机构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调查*
2021-11-09吴婷婷吴世林张学兵
杨 陈,吴婷婷,吴世林,陈 飞,张学兵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日间外科病房/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随着我国人民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呈护理专科化发展趋势,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1]。护理硕士研究生是提升护理质量和带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护理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级护理实践活动的主要承担者[2]。美国2002年护理硕士已占注册护士的 9.6%[3],我国截至2017年12月护士中护理硕士仅占注册护士的0.2%[4],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护理人才的培养要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5]。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了解重庆市医疗机构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情况,为调整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满足临床需求提供参考,与此同时,也为护理硕士研究生能够良好就业提供一定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重庆市部分医疗机构的护理管理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为更进一步了解临床一线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情况,本研究只纳入科室护士长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填写问卷。
1.2 方法
1.2.1调查工具
本研究在王欣[6]、侯萃[7]和林雅珠[8]等的问卷基础上制订本次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称、文化程度等;第二部分是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相关内容,包括需求类型、研究生个人基本情况侧重需求、能力需求、招聘侧重因素需求等。需求重要程度判断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需求程度越大。
1.2.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由调查对象本人自愿匿名填写问卷,填写完毕后直接提交至问卷星网站,如有遗漏项,问卷将无法提交成功。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53份,有效问卷53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53名被调查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53名被调查者一般资料
2.2 需求情况
53名被调查者中,有50名表示其科室需要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2名表示其科室暂不需要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1名表示无所谓;50名需要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长所需要的研究生类型:仅需要学术学位5名,仅需要专业学位5名,学术学位或专业学位均可40名;50名需要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护士长拟打算为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岗位设置情况为:护理教育3名,护理科研11名,临床护理专家9名,临床护理专家+护理科研27名。
53名被调查者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在进行面试时考虑的侧重因素中,得分前3位的分别是面试时的综合表现、发表文章质量、英语水平,得分后3位分别是是否为重庆市本地生源、相貌、婚姻状况和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和家庭背景两项平均得分相同),见表2。
53名被调查者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重要程度判断由高到低分别是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科研能力、临床实践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护理教育能力和护理管理能力,得分分别为(4.72±0.53)、(4.70±0.54)、(4.60±0.60)、(4.58±0.63)、(4.47±0.61)、(4.19±0.83)分,均在4分以上;53名被调查者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结构的重要程度判断由高到低分别是人文沟通领域知识、科研领域知识、临床实践知识、教育领域知识和管理领域知识,得分分别为(4.58±0.57)、(4.53±0.70)、(4.47±0.64)、(4.30±0.64)、(4.04±0.92)分,均在4分以上;53名被调查者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程度判断由高到低分别是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积极主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政治思想素质,得分分别为(4.87±0.39)、(4.85±0.41)、(4.83±0.43)、(4.81±0.44)、(4.77±0.51)、(4.72±0.50)分,均在4分以上;53名被调查者认为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还应加强的就业指导工作重要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心理指导、择业指导、求职指导和创业指导,得分分别为(4.53±0.58)、(4.40±0.72)、(4.28±0.69)、(4.19±0.83)分,均在4分以上。
表2 临床用人单位对聘用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侧重因素分)
3 讨 论
3.1 重庆市医疗机构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需求较大
本次调查中,53名临床科室护士长有50名(94.34%)表示科室需要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但目前重庆市能够培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院校仅2所,且外省高校毕业到重庆就业的护理研究生数也较少,由此可见,院校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人数远远小于重庆市医疗机构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人数,因此,建议院校结合自身情况,在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招生人数,以此增加护理硕士研究生数量,满足临床所需。本调查还发现80.00%的用人单位对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招生类型认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均可,并且拟对其进行的岗位设置主要以护理科研和(或)临床护理专家为主(94.00%)。由此可见,目前临床护理急需专科型及拥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来满足临床所需。2011年护理学已经被批准成为一级学科,但其下属的二级学科至今尚不明确[9],因此尚需要高层次的护理人才来促进护理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3.2 院校应加强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次调查中,用人单位对于招聘的侧重因素,得分最高的前3位分别是面试时的综合表现、发表文章质量、英语水平。目前,国内许多用人单位仍将面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10],面试中是招聘者和应聘者之间的一种双向沟通交流方式,能较为迅速地反映出应聘者的相关知识和综合能力,尤其护理学科是一门应用及人文相结合的科学,相关知识和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将面试时的综合表现作为选拔护理硕士毕业生时的侧重因素是合理的。其次用人单位还看中护理硕士研究生发表文章的质量,原因可能为发表文章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年化及二、三孩政策的开放,民众对健康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护理工作者不但要为民众提供好的护理服务,也需要有创新和科研能力,促进学科的发展来满足民众对健康的需求,故用人单位也比较重视能反映研究生创新和科研的文章质量发表情况。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英文水平也较为侧重。国外的护理学发展比我国更快、更好,有很多的护理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派出护理骨干前往国外交流和学习他们先进的护理技术、教育理念及护理管理等知识,因此,英语作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在护理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也明确规定,我国硕士研究生应该要掌握一门外国语[11]。有研究者也曾提出:护理硕士研究生必需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能独立查阅中外科技文献[12]。因此,英语水平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侧重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中,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应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校期间所学理论知识结构和应加强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程度判断得分均在4分以上,由此可以说明,用人单位不仅重视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科研、临床等方面的能力,也重视其人文沟通、心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护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13-14],对于护理人员,尤其是高学历的护理研究生必然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院校在培养护理研究生学习、临床实践的同时,还应关注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变化及研究生的心理、人文的培养。人文社会学知识被认为是21世纪护理学发展的需要[15-16]。2018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文《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医发〔2018〕20号)[6]要求各院校加大护理教育领域改革力度,适应护理服务业发展需求。因此,院校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提升护理研究生的综合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