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1 137例尿路结石成分分析
2021-11-09何英剑刘超颖
何英剑,胡 华,刘超颖
(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院泌尿外科 400062)
泌尿系统结石在泌尿外科疾病中十分易见,在南方地区尤其多发,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尿路结石形成的因素广泛,目前已知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饮食条件、环境因素、性别、年龄等,但因居民生活的地区不同,以上因素在促进尿路结石形成中的影响力也各不相同。本院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将收治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本院收治患者尿路结石发病率高,占本院泌尿外科疾病首位,但该地区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尿路结石成分分析研究报道,为填补该项研究空白,笔者回顾性研究了2014年8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 137例尿路结石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或药物排石获得结石标本,从发病年龄、结石生长部位、性别因素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尿路结石成分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尿路结石患者1 137例。962例患者以腰痛、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检查发现,21例患者为体检时影像学检查发现,8例患者因血尿症状入院检查发现,146例患者以尿频、尿急、尿痛伴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入院检查发现。患者年龄12~93岁,平均(42.69±10.3)岁。其中男792例,女345例,男女比例2.3∶1.0。肾结石有182例(16.00%),输尿管结石有809例(71.15%),膀胱结石有146例(12.84%)。按CT测算结石最大径统计得出,<0.6 cm者12例,0.6~<1.5 cm者962例,1.5~<2.0 cm者139例,≥2.0 cm者24例。经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膀胱结石钬激光碎石术、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膀胱切开取石术等)获得结石标本1 131例,保守药物排石获得结石标本6例。
1.2 方法
使用蓝莫德(天津)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IIR型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进行结石成分分析。结石样本用清水洗净,70~100 ℃烘箱内烘干。取约1 mg结石样品粉末与事先充分干燥的200 mg纯溴化钾混合,再放入玛瑙乳钵内研碎为直径小于0.2 mm的粉末。将混合物烘焙10~30 min,取出后压片机加压,制成半透明片,迅速置入红外光谱槽中扫描。电脑绘制图谱后自动解析和报告结石成分。将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性别、结石部位进行分组,分别与获得的结石成分数据进行相关性统计。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多名研究人员校正后,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分层特点
1 137例尿路结石患者按年龄分为少年组(<18岁)、青年组(18~<41岁)、中年组(41~65岁)、老年组(>65岁),中年组患者数量最多,共686例,比例最高,占60.33%,其中男477例,女209例 ;少年组患者仅有男性患者1例,比例最低,占0.09% ;青年组患者共229例,占20.14%,其中男157例,女72例;老年组患者共221例,占19.44%,其中男157例,女64例。
2.2 尿路结石成分分析
1 137例结石样本中,各种结石成分在不同部位、不同性别中的检出结果见表1。
2.3 男女患者的尿路结石成分分析
不同结石成分在男女患者中检出结果见表1,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本研究中一水草酸钙成分的尿路结石在男女患者中最易发现。一水草酸钙在男性患者中检出比例最高,检出率91.92%(728/792),在女性患者中同样为各种成分中比例最高者,检出率93.33%(322/345)。(2)二水草酸钙在男性中检出499例,检出率63.01%(499/792),低于一水草酸钙,但仍为主要成分。女性患者中检出216例,检出率62.61%(216/345),该检出率与男性患者相近,男、女以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尿路结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感染性结石成分(碳酸磷灰石、六水磷酸铵镁、尿酸铵、羟基磷灰石的总量)检出率在男、女患者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部位、不同性别的尿路结石成分
3 讨 论
泌尿系统结石在我国属于常见疾病,患有或曾经患有尿路结石的人群总数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10,与欧美国家发病率接近[1],而其中约1/4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占比为泌尿外科疾病最高[2]。重庆地处西南地区,本院就诊患者多来源于重庆市南岸区,本院泌尿外科就诊患者中尤以尿路结石患者多见,尿路结石患者占本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绝大部分。我国不同地区的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犹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南方地区高发[3]。泌尿系统结石不仅发病率高,其复发率也常年居高不下,首次发病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即使治愈后,仍有极大概率复发。据统计,尿路结石患者经治疗痊愈后,5年内再发患尿路结石的比例高达50.0%,而10年复发率更高,达60.0%[4]。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已成为泌尿系统结石发病的最显著特点,所以如何从病因上预防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已日渐成为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点,而不同地区针对泌尿系结石的防治措施也存在明显差异[5]。
本研究分析了本院1 137例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从患者年龄、结石位置、性别角度总结出本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发病具有如下特点:(1)青少年发病率低,这与青少年体内α胰岛素三分子缩合抑制剂水平高相关[6]。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中年期到达高峰,进入老年期后下降明显,尿路结石患病率与年龄分布存在相关性,与国内多地报道一致[4,7]。这与中年期人群体力劳动强度大、饮水量少、出汗多、 新陈代谢旺盛、高蛋白饮食有关[8]。(2)相关文献显示,肾结石较输尿管结石多见[9],本研究中输尿管结石高发可能与输尿管存在三处生理性狭窄,结石难以排出引起疼痛促使患者就医治疗,进而取得结石标本有关。(3)检出结石成分中草酸钙比例最高,该数据特点与湖北天门地区[10]、邢台地区[11]类似。男女以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尿路结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绍兴地区[12]、宜春地区[13]、桂北地区[9]、桂东地区[14]情况相似。草酸在人体内积累、钙代谢异常可导致草酸钙结晶在人体内异常积聚。枸橼酸盐可抑制尿液中草酸钙结晶的形成,过量摄入草酸会抑制枸橼酸盐的排出[15]。茶文化在西南地区民间源远流长,饮茶已成为重庆市民的生活习惯之一,而茶叶中草酸盐类物质含量丰富。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可导致草酸盐被人体过多摄入,过量的草酸盐经肾脏排泄时,可引起尿液中草酸盐含量升高、枸橼酸盐含量降低,进而促进以草酸盐类为核心的结石在泌尿系统中形成[15]。(4)在本次研究中无水尿酸成分结石比例约为总量的7.74%(88/1 137),尤其在肾结石中占比较高。尿酸结石的形成与嘌呤类物质的摄入密切相关。川渝百姓因历史文化因素影响,热衷于火锅等饮食方式,喜食动物内脏,且常伴以啤酒,上述饮食习惯导致该地居民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嘌呤类物质,在诱发高尿酸血症的同时,也增加了尿酸结石的发病率。(5)发病患者中男女性别差异大,比例约为2.30∶1.00,与闽西南地区[16]、川西地区[15]、桂北地区[11]、浙江省[17],以及西班牙[18]等国家情况相似。总结归纳出以下原因,①男女患者内分泌环境差异:女性体内雄性激素水平明显低于男性,而高雄激素水平可加速尿酸钙结石的形成[19]。②饮食习惯不同:在饮食喜好上,男性较女性更偏好富含脂肪、蛋白的食物,且多数喜好饮酒,导致体内产生过量的嘌呤等代谢产物,利于形成尿酸结石[20]。③目前社会条件下,重体力劳动主要由男性承担,男性工作强度远大于女性,男性劳动者工作时会大量排泄汗液散热,该过程在带走热量的同时也排出了大量水分,若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易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尿量减少,促进尿液中各种盐类析出,为尿路结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6)本研究还发现感染性尿路结石在不同性别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研究相符[21],国外学者研究已证明,尿路感染与结石形成明显相关。女性尿道较男性短,走行直,且女性尿道开口靠近阴道口,易因局部污染发生逆行感染,引起尿路感染。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尿路结石患者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社会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地区尿路结石发病和结石成分具有地域性特点,从而为本地区预防治疗尿路结石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