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在创新教学模式中的实施策略和实现路径
2021-11-09程秀花林淼王琳黄倩倩赵国琦
程秀花,林淼,王琳,黄倩倩,赵国琦
教学设计在创新教学模式中的实施策略和实现路径
程秀花,林淼,王琳,黄倩倩,赵国琦
(扬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课程教学作为人才专业技能培养的主阵地,对人才专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中某一小节内容为例,通过对创新教学设计的阐述,明确了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和实现路径,旨在表明:若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的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教育在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习惯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核心[1]。大学教育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的教育。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一种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在人才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中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贯彻“生惑——解惑”的教学理念,将既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助于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1 创新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一种“学”与“思”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具体类别,除具备培养人才的教学性外,还包含技能的传授[2],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习得知识,并训练将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从而使学生具备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思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并在教学中设计启迪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灵感的环节,将授课重点由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孵化,实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目标。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活动流程[3],是关于教学活动如何组织、设计和调控的策略体系[1]。创新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和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策略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及实现路径
2.1 创新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以饲料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对粉碎机的技术要求”及“锤片式粉碎机的结构与原理”为例进行阐述。
“对粉碎机的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和“锤片式粉碎机的结构与原理”是两节独立的教学内容。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对于技术要求,学生更倾向于应付考试式的死记硬背,对于规定这些技术要求的原因极少思考。为更好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对“技术要求”和“锤片式粉碎机的结构与原理”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惑-引导-思考与探究-解惑”的问题引导和解决式教学策略[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表1所示。具体实施策略是:第一步,课前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尽可能列出满足“技术要求”对应的“粉碎机的结构”。第二步,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步,课中,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结论,教师答疑点评。第四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强化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表1 教学目标及知识点
2.2 创新教学设计的实现路径
创新教学设计的实现路径如表2所示。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初步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及方法,并且构建起所学内容的知识框架,为下一步课堂教学实施奠定基础。课中,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贯彻“锤片式粉碎机的结构设计能否满足技术要求”的主体思路,学生分组讨论并形成结论,体现学生在知识获取中的主体地位,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根据课堂情况,适时点评和渐进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专业思维和专业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领悟到知识的学习最终要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重在应用而非死记硬背。
表2 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和实现路径
下面以风网系统的设置为例,对教学设计的实现路径进行阐述。
对照表1,知识点4~7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且都是粉碎机结构无法满足的要求,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呢?由于粉碎室内气流分布的特殊性,以及物料在粉碎过程的受力情况,导致达到粒度要求的物料很难主动穿过筛孔,造成排料不畅,结果必然导致过度粉碎,粉尘浓度升高,粒度均匀度降低,且连续不断的撞击作用,使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粉碎室高的温升。针对这一过程,首先,教师通过列摆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并回答风网系统在粉碎工序的作用,在学生潜意识里安放“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随着进一步的探究学习,让学生逐渐领悟到:要解决以上问题,只有通过在粉碎工序设置风网系统,借助工艺设计才能弥补设备结构所无法满足的技术要求。
实施这样的创新教学设计,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设备结构无法满足的要求,可以借助工艺设计来弥补,工艺与设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好比软件和硬件,生产中缺一不可。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将枯燥的死记硬背转变成知识的活学活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创新人才的培养重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如何将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能够融会贯通创新性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非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而不可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根植于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深层次的认知,储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方法和策略,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创新性地实施教学过程,让看似枯燥的专业知识活起来,让不感兴趣的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1] 朱传伟, 施文辉, 黄敏. 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教育界, 2020(12): 95-96.
[2] 钱大军, 苏杭. “互构”中的教育与技术: 高等教育应当如何回应人工智能[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 41(7): 68-76.
[3] 李秉德. 教学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4] 李海芳, 郭兴启, 郭恒俊, 等. “问题引导式”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与实例分析[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9, 9(5): 21-23.
(2021–06–12)
G642.0
B
1007-1733(2021)09-0049-04
扬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项目(YZUJX2018-4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