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对孕妇产后出血、妊娠结局、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1-11-09宋颍丽张蓟
宋颍丽,张蓟
(1.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秦岭院区 产科三区,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护理部,河南 郑州 45000)
由于我国孕产妇母婴健康素养整体偏低,孕妇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孕期营养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欠缺分娩知识及分娩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同时欠缺新生儿保健知识[1-2]。因此,孕期健康教育成为我国孕妇保健的迫切需求。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模式从首次提出至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之后在各国广泛应用[3]。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孕期群组保健确定为一种创新的产前保健模式,提供以孕妇为中心的增强孕妇的妊娠体验,并改善孕妇及其婴儿和家庭的结局,应加强临床推广和研究[4]。但是由于该模式较新,很多研究的样本量不足,并且无规范的孕期群组化的健康教育课程,对孕期群组化的健康教育内容未全面展示。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对孕妇产后出血、妊娠结局、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8月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围产保健的妊娠14~18周孕妇2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6.48±2.37)岁,平均孕周(15.34±1.32)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5.68±2.49)岁,平均孕周(15.51±1.26)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妊娠14~18周,颈项透明层无异常;②单胎;③有家属陪同;④自愿参加且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②心、肺等脏器功能受损;③无法正常交流;④拒绝参加本研究。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孕期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在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后,转到孕妇学校接受孕期健康指导教育。内容包括体质量控制及饮食指导、运动方式的选择、计数胎动法、分娩方式及分娩相关知识指导、母乳喂养、心理指导等。指导方式以门诊宣教为主。
1.3.2观察组 接受严格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课程指导。根据产检日期相近的标准将孕妇分成10组,每组8~12名,并建立聊天群。18~40周共有7次产检项目,健康指导于产检后进行,每次2 h。主讲者为统一培训后的1名主管护师或助产士及1名产科医生,指导内容分为自我护理、健康指导、社会支持3部分。(1)自我护理。上课前,由研究者指导孕妇进行自测血压、身高、体质量、胎心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自行记录,与上次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告知其BMI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以引导孕妇在孕期强化体质量控制,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2)健康指导。借鉴国外群组孕期保健模式,结合我国孕妇围生期常见问题,由医院围生专家、心理学专家及助产士联合制作孕期群组化健康指导课程表(见表1)。研究者在课程开始之前将所学内容和相关资料发送至微信群中,并搜集问题于课堂上讨论和解答。课程采用连续性的方式,在每次讲课开始前复习上次课程内容,加强记忆。课堂模式为多元化互动模式,包括PPT和视频讲解、模拟训练及角色扮演等。课堂前20 min由研究者讲解引出主题,之后60 min可由各小组孕妇进行组间讨论,讨论完成后可依次派代表总结自己小组的意见和经验,最后20 min研究者对孕妇发表内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纠正,解答提问次数较多的问题。(3)社会支持。①医护人员支持,孕妇在自我护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课后询问等方式将产检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助产士或妇科医生交流。②同伴支持,在自我介绍结束后,孕妇通过分组和建立小组微信群确立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降低孕妇的孤独感,增加其疏导情绪的方式和对象,有利于孕妇的身心健康。③家属支持,课程学习过程有家属的陪伴,尤其是配偶,对孕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属能督促孕妇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加强家属和孕妇之间的沟通,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还可以带给孕妇强大的信念,树立分娩的信心。
表1 孕期群组化保健课程表
1.4 评价指标(1)妊娠结局:由专业的助产士记录产妇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会阴损伤率、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情况。其中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情况依据国际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5]:一共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0~2分,分值越高说明新生儿状态越好。(2)分娩恐惧率和母乳喂养率。(3)自我管理能力:采用孕妇自我管理量表[6],该表分为4个维度(自我防护行为、胎儿监护行为、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行为),2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为1~5分,总分越高说明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4)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测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7]。SAS和SDS量表均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4分,得出总分后将其乘以1.25并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SAS≥50分认为有焦虑症状,SDS≥53分认为有抑郁症状,且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
2 结果
2.1 妊娠结局观察组孕妇的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剖宫产率、会阴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
2.2 分娩恐惧率和母乳喂养率观察组孕妇分娩恐惧率[12.00%(12/100)]低于对照组[26.00%(26/100)],母乳喂养率[53.00%(53/100)]高于对照组[36.00%(3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两组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孕妇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分)
2.4 心理状态干预前,两组孕妇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孕妇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分)
3 讨论
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早期的孕期健康教育,由于其说教式的传输知识方式和孕妇参与感低、重视度不足等缺点,孕妇无法过多了解孕期保健的相关知识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其保健知识大多来源于医嘱或口口相传的经验[8]。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以课堂形式并采用多元化互动模式,通过PPT、视频讲解、模拟训练等方式,生动具体地向孕妇说明孕期保健、分娩阶段注意事项及产后母乳喂养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和行为方式[9]。同时孕妇还能和同期人员进行交流讨论,除了能够获取专业的知识,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和不良行为方式,还能使孕妇获得医护人员、同伴及家属等的全面支持,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以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出生状态及提高母乳喂养率[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的产后2 h出血量、剖宫产率、分娩恐惧率、会阴损伤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孕妇的妊娠结局。
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孕妇在孕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佳,可能导致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水平下降,有研究显示自我管理能力高的孕妇妊娠结局较佳[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孕妇的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原因可能为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是一种反馈教育法,在不缺乏教育规范性的前提下,增添其趣味性,调动孕妇的积极性,使其自主参与孕期检查,对比体质量指数结果和讨论交流等过程,加强了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促进孕妇形成坚定的自我管理信念[13-14]。
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孕妇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孕妇焦虑、抑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孕妇孕前焦虑、产后抑郁的症状。早期的健康教育由于其单调、缺乏互动、被动学习的性质,且不重视孕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导致其作用效果一般。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则以孕妇为中心,满足孕妇心理需求作为导向,提高孕妇的健康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孕妇在获取众多孕期保健知识的同时也逐步减轻了自身心理压力。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同伴及家属的全面支持和沟通渠道的多元化,增加了孕妇的情感交流,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同时增强了信心,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分娩,因此孕妇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改善[15-16]。
综上所述,孕期群组化健康教育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改善妊娠结局和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