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见证杭州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2021-11-09杭州市档案局杭州市档案馆

浙江档案 2021年9期
关键词:杭州数字

范 飞/杭州市档案局、杭州市档案馆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杭州有着8000年文明史和5000年建城史,是中华文明发源与兴起的实证圣地。杭州有“三面云山一面城”的闲致、秀丽,还有“一江春水穿城过”的磅礴、大气,回望百年奋斗路,杭州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更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杭州坚持“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从特大城市层面充分印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巨大真理力量。

档案查询:“宜居天堂”当之无愧

西湖象征着杭州,一座杭州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咏兴叹。从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到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到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独一无二的江南意象,让杭州成为自古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至今人人向往的宜居天堂。

杭州市档案馆馆藏的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初刻本《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志余》,围绕南宋临安与西湖,记述有关史事、掌故、轶闻,从而了解从南宋到明代中叶以前杭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杭州地方史的重要文献。《西湖游览志》卷一载:“西湖三面环山,溪谷缕注,下有渊泉百道,潴而为湖”,精致宛如盆景的西湖跃然纸上。志中所记西湖的文士,古寺的高僧,街坊的百姓,山林的樵夫,把西湖人文与湖光山色融汇一体,杭州的富庶和繁华可窥一斑。无怪乎,七百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当时的杭州,惊叹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杭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兴盛行动,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成功申遗,与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一并打造了杭州三大世界遗产交相辉映的局面;西博会、茶博会、动漫节、文博会等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获得“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称号,成为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城市。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指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智慧的结晶、城市的根脉,文化底蕴的厚度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高度。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精心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创新文化,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到“千里波涛滚滚来”的钱塘潮,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富春江到“烟波浩渺、星罗棋布”的千岛湖,从“峰峦叠嶂、层林尽染”的天目山到“一曲溪流一曲烟”的西溪湿地,钱塘自古繁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八八战略”深入实施,杭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砥砺奋进、勇立潮头。杭州经济社会取得了开创性成就,一组组档案数据可以见证杭州的发展。2020年,杭州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全赢,全市生产总值16106亿元,增幅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GDP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8位;城市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数字经济成为鲜明标识,国际城市排名进入第二方阵;人民生活实现标志性跨越,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666元,人均消费支出达41916元,全面迈向高水平全面小康。

山水人文交融、美好生活共享,这就是全国唯一连续14年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被授予全国唯一“幸福示范标杆城市”的杭州。

档案记录:“数智杭州”跨越先行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对杭州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杭州在建设城市大脑方面继续探索创新,进一步挖掘城市发展潜力,加快建设智慧城市,为全国创造更多可推广的经验。

从“天堂硅谷”到“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从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到建设“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一份份档案、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记录着“数智杭州”的凌云之梦,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数字经济的高歌猛进,为杭州的产业引擎注入源源动能,GDP总量跨越1.5万亿元关口;数字经济的赋能助力,让传统制造、传统商贸、传统农业焕然新生,驶上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数字经济的先行探索,将“杭州经验”“杭州方案”持续输出,为全省全国提供样本借鉴。

2013年前后,中央作出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的重要判断(“三期”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杭州曾经高速增长的传统制造业、商贸业进入发展瓶颈期,杭州陷入增速下行、效益下滑、动能下降的困局。2014年7月,在深入调研和审慎谋划后,杭州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召开,大会作了题为“以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为突破口,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推进高起点上新发展”的报告,并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全会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已成为杭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生产美的必然选择,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美的根本途径,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实现生活美的客观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新的“一号工程”横空出世,廓清了杭州经济前行的迷雾。

2020文博会文创好物直播现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这座创新活力之城的鲜明标识(丁以婕 摄)

杭州市档案馆主办的“百年·百姓·百档——家庭记忆见证钱塘潮涌”红色档案故事会现场。守好红色根脉,是档案人的使命(杨继全 摄)

2014年,“一号工程”实施第一年,杭州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660亿元,增长20%左右,占全市GDP的18%以上。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560.25亿元,增长30.1%,增速居各产业之首;信息软件、物联网等重点领域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达912.05亿元、242.22亿元,增长18.2%和15.9%。得益于数字经济的强有力驱动,2014年杭州GDP总量突破9000亿元,增长8.2%,增速自2010年连续四年回落后首次回升。在数字经济的加持下,2015年杭州GDP增长高达10.2%,增速时隔三年重返两位数,居于全省第一、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第二。更重要的是,杭州由此大步迈过GDP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十个跻身GDP“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十三五”时期,杭州市委、市政府又应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势,不断推动“一号工程”迭代升级。2016年7月,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召开,提出要加快把杭州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2018年10月,杭州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动员大会举行,提出要全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行动。2019年7月,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提出要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2020年7月,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召开,提出要全力推进数字赋能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等“六新”建设,力争培育出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新增长点。

2021年3月31日,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城市大脑一周年为契机,杭州召开数字化改革暨“数智杭州”建设攻坚年推进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杭州数字化改革各项工作。市委强调,要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全力打造“数智杭州”,对市域治理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实现治理更高效、动能更强劲、营商环境更优化、人民生活更美好,在全省数字化改革中更好发挥头雁作用,努力成为全球数字变革策源地。

作为“数字治理”的“实践范例”,杭州正积极建设会思考、有温度、有韧性的城市,厚植生态文明之都的底色、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增强创新活力之城的底气,持续探索一条具有杭州特点的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

档案见证: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在这场彰显制度优势的伟大实践中,杭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对口合作和山海协作工作,按照“讲政治、补短板、求实效、展特色、走前列”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大担当,用心用情助力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剑河县、锦屏县等15个国定贫困县,恩施州巴东县等8个国定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彰显杭州对口工作在“重要窗口”建设中的“头雁风采”。围绕记录和见证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伟大成就,完成接收恩施州、黔东南州脱贫攻坚照片档案30000余张,电子文件35000余件,举办《杭州市助力对口地区全面奔小康成果图片展》,充分展现党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伟力。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新时代的有力体现。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浙江示范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杭州是全国唯一被授予“幸福示范标杆城市”称号的城市(丁以婕摄)

2021年6月,浙江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浙江将先行先试、作出示范,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杭州坚决扛起浙江省会城市责任担当,在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杭州要遵循特大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在争当城市范例中奋力开创“大杭州、高质量、共富裕”的发展新局,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使浙江示范区建设这一政治责任在杭州忠实履行、这一金字招牌在杭州熠熠生辉,从特大城市层面充分印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巨大真理力量,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以“杭州之答”回应“时代之问”。

档案使命: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担当奋进新征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要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

历史照亮未来,征途未有穷期。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更光荣的使命等待我们去担当,更伟大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守好红色根脉,用活红色资源,记录红色奇迹,正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杭州档案部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袁家军考察省档案馆时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以系统思维谋划工作思路,以唯实惟先狠抓工作落实,记录留存好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在争当城市范例中发挥档案部门的独特优势。

在留存国家记忆中彰显新作为。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档案法,认真落实档案工作责任制,强化责任担当,主动靠前服务,全方位、全过程收集杭州争当城市范例中形成的大量档案资料,完整记录奋斗历程,全面留存新时代新成就的杭州城市记忆和国家记忆,并认真加以分析、研究,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在推动档案工作数字化改革中创造新业绩。推进“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着力构建量质并举的馆藏数字档案“资源库”,建立完善各类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建立健全档案开放审核与公布机制,加大档案数据开放力度,有效满足社会需求。聚焦普惠共享,加快开发高效协同的档案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扩大惠民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提高档案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水平,让老百姓在争创城市范例中切身感受到查档利用的便利,让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丁以婕 摄)

在凝聚共同精神追求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档案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展览陈列、编研等形式以详实的档案资料生动展示共同富裕在杭州的生动实践,讲好杭州故事、浙江故事。用好红色档案加强“四史”教育,助力“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创建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加大对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挖掘力度,打造档案文化精品,为培育开放包容、勇于革新的城市品格,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贡献杭州档案力量。

猜你喜欢

杭州数字
杭州明达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数字
答数字
杭州院子
数字看G20
杭州旧影
杭州漫画
成双成对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