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叶轮应力腐蚀行为和机理研究
2021-11-08张尧
张尧
摘 要:针对离心式压缩机叶轮,文章对其应力腐蚀行为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应力腐蚀破裂定义、影响应力腐蚀破裂的因素、有关的控制方法等。然后,针对应力腐蚀,探讨了与其有关的机理,如阳极溶解型机理(快速溶解机理、滑移—溶解机理、腐蚀断裂机理),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压缩机;应力腐蚀破裂;氢致开裂型机理;混合机理
中图分类号:TG1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10--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10.052
就离心压缩机而言,其结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转子结构,另一部分为定子结构。在转子结构中,还分为叶轮及主轴。就叶轮而言,其构成部分是非常多的,比如叶片及轮盘等;针对定子结构来说,其构成有扩压器及回流器等。针对离心压缩机来说,其主要是通过叶轮高速旋转,促进气体的旋转,基于离心力的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气体压力,提升气体速度。在这之后,气体会到达扩压器中,会使得通流面积持续扩大,扩压道也会对气体进行挤压,导致气体压力上升。从中可以看出,通过叶轮的高速旋转,能实现气体做功,这是导致气体压力上升的关键因素。
1 应力腐蚀行为
在离心式压缩机中,叶轮属于关键部件,其对工作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比如高温及高转速等。基于长时间的工作服役,其不但会遭受离心荷载及热应力等的作用,还会被颗粒杂质进行冲击,通常会造成多种损伤问题,比如开裂及变形等。对于离心式压缩机而言,导致其叶轮出现损伤的原因,包括疲劳及磨损等作用。被用在天然气运输中的压缩机,其工作介质中一般都存在硫化氢等腐蚀性介质,基于应力及腐蚀介质的作用,很容易出现应力腐蚀破裂现象。
1.1 应力腐蚀破裂定义
针对应力腐蚀破裂来说,其是在应力作用下,比如拉应力及内应力,金属材料处于指定的腐蚀介质中,因为腐蚀介质同應力一起发生作用,而引起的脆性断裂问题。基于腐蚀介质环境,在这之中,材料不会出现应力作用,也不会产生应力腐蚀行为,但是材料却只会被应力作用,如果无腐蚀作用,那么也将不能导致应力腐蚀破裂。就应力腐蚀行为特点来看,其会出现应力腐蚀裂纹,这些裂纹在材料中进行扩展时,一般都是围绕金属晶界得以发展的,其还能穿过晶界,进而产生穿晶型开裂线性。针对应力腐蚀裂纹来说,其会持续扩展,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结构性能,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金属破裂。所以,其有着较大的突然性及隐蔽性,若是出现,通常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1]。
1.2 影响应力腐蚀破裂的因素
材料形成应力腐蚀行为,需要具备应力作用,通常而言,拉应力能够致使应力腐蚀。同时,对于裂纹延伸方向及应力方向来讲,二者呈现垂直关系,而就压应力来说,能够阻碍应力腐蚀。然而,也有研究显示,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压应力也会造成腐蚀破裂。材料形成应力腐蚀破裂,就其应力来源来讲,一般包括:
构件服役中,承担外加载荷而形成的应力;在生产制造中,致使的残余应力;因为腐蚀物聚集在裂缝中,致使体积效应,从而形成一定的拉应力,在此基础上,出现应力腐蚀行为。
基于特殊的腐蚀环境,再加上独特的金属,方可形成应力腐蚀行为。对于某一金属,并非全部的腐蚀介质均会致使应力腐蚀行为。除此之外,存在一系列参数,可能影响应力腐蚀的形成,如酸碱度、环境介质类别等。一般情况下,纯金属难以形成应力腐蚀,金属存在一定的杂质,再加上合金,这样容易出现应力腐蚀破裂。这主要是由于:当处于腐蚀介质环境时,对于纯金属来讲,其不会形成电化学腐蚀,故而不会出现应力腐蚀行为;而在合金中有着较多的成分,基于环境介质,会进一步影响到材料腐蚀性能。另一方面,金属结构的差异,也可能对应力腐蚀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奥氏体不锈钢,当被较弱应力作用时,极有可能形成滑移,致使应力腐蚀开裂;而对于铁素体来讲,极有可能形成交叉滑移,不易发生滑移台阶,所以相比之下,较难形成应力腐蚀行为。
1.3 应力腐蚀破裂控制方法
科学选取材料。若是处于特定的环境介质中,需对有效性开展全面分析,以此为前提,科学选取材料。建议选取还没有产生应力腐蚀的材料,同时应进一步增强材料纯度,降低冶炼时出现杂质及加工不足等现象;对金属涂层进行分析,在金属同环境之间构建隔离防护,最大限度防止出现应力腐蚀行为[2]。
合理掌控环境。对环境温度进行合理掌控,若是条件允许时,需尽可能地降低温度,降低内外环境的温度差异;对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氧量及pH值加以有效控制,降低环境中的有害介质含量;添加缓蚀剂,针对金属表面,需构建一层保护膜,以减少阳极溶解反应,进而有效防止应力腐蚀现象出现。
减小及消除应力。对金属结构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材料的局部应力聚集在一起,避免会导致腐蚀介质聚集的部位,最大限度防止缝隙产生;借助科学的热处理工艺,彻底消除加工及制造等环节生成的残余应力。
2 应力腐蚀机理
2.1 阳极溶解型机理
快速溶解机理。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对金属材料而言,其表面的电化学是不平均的,基于腐蚀的介质环境,会促使其表面形成局部电化学腐蚀;基于外加应力的作用,会在表面产生很多细小的裂纹,在裂纹的尖端会使应力聚集在一起,进而让该区域形成屈服。与此同时,会出现位错,然后抵达裂纹尖端,形成活性溶解点,进而会让裂纹尖端发展成腐蚀的阳极,促进其更快地溶解。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基于阳极溶解理论的前提下,可以实现自催化效应。其认为,当材料表面产生细小裂纹之后,在裂缝内部是保持着活性溶解状态的,而其外部金属则是钝化状态,进而产生了局部腐蚀电池;同时,因为腐蚀介质会在裂纹内停留,同金属表面形成浓差电池,这也进一步促进了阳极的迅速溶解。
滑移—溶解机理。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关于其应力腐蚀行为,一般借助该机理来进行解释,起初通过Logan提出滑移—溶解模型,通过不断的发展,该理论得到了充实。当处于腐蚀介质环境时,在不锈钢表层会形成保护膜,通过应力的作用,促使钢形成滑移,呈现新的金属;基于腐蚀介质的影响,出现一定的裂纹,在此之后,金属表层又产生保护膜;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使得裂纹持续向纵深延伸,最后导致材料形成断裂。针对沿晶型断裂,通过这一机理,可以充分解释腐蚀开裂情况。
应力腐蚀断裂机理。就金属表面钝化膜来看,基于应力及腐蚀介质的作用,会生成局部阳极溶解,从而出现很多空位,这也形成了错位移动,让硬化层更加松弛,在进行塑形的过程中,会形成三向应力,产生微小裂纹。针对裂纹顶端而言,择优溶解将导致应力聚集在一起,如果应力增加将进一步强化材料塑形,让它在裂纹尖端的周围,推动其局部进行溶解,促使应力腐蚀裂缝的产生及发展。
2.2 氢致开裂型机理
气压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基于腐蚀介质环境,金属会形成阴极吸氢作用,出现很多氢原子,随之进入金属中;同时,在缺陷的地方聚集,在有效融合氢原子的基础上,会产生分子氢,且形成很大的氢压,再加上外加应力的影响,从而促使材料形成氢致开裂[3]。
氢降低原子键结合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氢原子进入材料内,会集中在三向应力区,进而导致金属原子结合力下降,在比较小的外应力作用下,材料就会出现脆性断裂。
氢脆理论。因为腐蚀的阴极在发生还原反应时会出现氢原子,当其发展到裂缝尖端金属内,该区域就会变脆,基于应力作用,就会出现氢致滞后开裂。除此之外,当金属产生应力腐蚀时,裂缝尖端位置的溶液將进行高度酸化,其pH值也将大幅降低,比如钛合金的pH值将降到3.5。
位错输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基于慢应变作用,氢原子可看作错位气团,同错位共同发展,指出现晶界及第二相质点问题时,氢原子才会聚集到缺陷位置,这会导致材料出现局部硬化现象。借助位错输送,会使材料内缺陷位置的氢浓度快速增加,进而形成强大的氢压,引起材料脆性断裂行为。
2.3 混合机理
就近中性pH环境来看,当发生应力腐蚀行为时,不管是阳极溶解型机理,还是氢致开裂型机理,这两者都不能单独做出有效解释。相关研究人员提出的二者交互作用机理,深受大部分人的认可。通过拉伸应力试验及循环载荷实验,对所得的应力腐蚀产生的裂缝速率进行了计算,可以得出,其扩展速率要远超出通过拉法第定律求出的扩展速率;对此,研究学者认为,在近中性pH环境中,产生应力腐蚀开裂,是基于阳极溶解及氢致开裂进行混合后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人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研究,基于电解充氢条件产生的应力腐蚀行为,可以看出氢原子在金属内部,虽然在裂尖部位聚集起来,但是其浓度却在临界值以下,材料将无法形成氢致开裂;但是,在进行预充氢之后,其应力腐蚀门槛值将降低,应力腐蚀速率还会有所增加,达到之前的10倍。
3 结语
就离心式压缩机来看,其通常是将气体当作运行介质,凭借叶轮旋转而形成离心力,让气压力及速率有所增加。凭借该特性,离心式压缩机被普遍运用在多个领域,比如石油及化工领域,作为重要的设备应用。在离心式压缩机中,叶轮属于关键部件,其工作环境是高温及高压等条件,基于长时间的工作服役,会被振动载荷及离心荷载等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还会被颗粒杂质进行冲击磨损,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变形等。在这之中,应力及腐蚀环境都会造成应力腐蚀开裂,具有极大的突然性,若是叶轮出现应力腐蚀破裂,通常会造成极大的安全事故。对此,有必要对应力腐蚀行为进行研究,了解叶轮材料在具体环境下的应力腐蚀行为及机理特征,这将促进叶轮的科学设计及制造,实现企业的健康生产,增加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潘聚义.离心压缩机叶轮用钢X12Cr13应力腐蚀和疲劳特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20.
[2] 顾世堂,侯文英,刘宏伟.离心压缩机叶轮应力分析及优化[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9,36(2):141-143.
[3] 孙蛟.离心压缩机叶轮应力腐蚀行为和机理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