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方法分析
2021-11-08朱其美
朱其美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栽培技术上做到绿色、高质、高效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应加强水稻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优秀的技术能有效促进我国水稻栽培技术革新,以高效率实现增产,以绿色优良的栽培技术实现水稻品质的提升。同时,加强水稻技术的宣传推广,把政策落到实处,带领种植户走向增产创收的致富之路。论述了绿色水稻的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深入探讨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主要推广措施,提出应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精准推送农业科技服务,加强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及队伍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水稻栽培;高质高效;技术推广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6-005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1 文献标志码: B
在当今倡导健康饮食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护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生活水平提升使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于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水稻绿色栽培技术是从源头上保证大米的质量安全。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应进一步加强高质高效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提出一种更高效的水稻栽培方法。推广绿色有效的种植方法,在水稻种植发展中不容忽视。受传统技术和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稻种植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障碍和困难,应加强对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
1 栽培技术
1.1 盐碱地海水稻栽培技术
“海水稻”作为一种抗逆性作物,可以在滩涂和盐碱地上生长,净化盐碱水的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其生态、社会价值很高。集成排灌系统是通过将地下排灌网络与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和其他先进技术相匹配而形成。项目中使用的碱性水与农业用水有机结合,以实现水、土壤和盐分的平衡。使用暗管排水回收灌溉水,同时提高农业层盐分淋失效率,并防止由于深层盐水-碱水中毛细作用的增加而导致盐、碱回流。通过该项目,可以节约30%以上的水资源,有效提高该项目的水资源利用率[1]。
以钦州市钦南区东场镇的“海红米”种植为例,海红米是海水稻的一种,因其色为胭脂红而得名,主要生长在沿海的滩涂上。此处田地的盐度约为6,pH值约为5,且由于不适合普通作物的生长而被长期抛弃。随着人们的饮食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海红米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市场认可。2019年根据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验报告,钦州海红米中的蛋白质、锌和钙约为普通大米的两倍。将海红米反复浸泡在海水中,通过除草、化学肥料和杀虫剂去除害虫使种植效率提高1倍。钦州市积极发展海红米种植产业,为农民提供350元的農业补贴,同时通过土壤改良促进品种改良。钦州市相关区域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积极示范推广“海红米+禾虫” “海红米+鱼”等立体种养模式,实现海水稻高质高效种植。
1.2 水稻直播技术
水稻直播技术是一种广泛运用的播种技术,技术的关键点是不耕种或不育苗。该生产方法包含田间准备、育苗、移栽等较简单的步骤,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时间和人工投入,有效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由于直接播种的性质,主要优点是节省时间和劳力,获得高效率和高利润。水稻直接播种效率比水稻播种效率高,节省了人工和成本,适合大规模生产。水稻直接播种技术的应用,通过提高抗倒伏性和广泛的适应性降低成本,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在使用水稻直接播种技术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控制杂草,否则将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需要注意严格管理田间灌溉和排水系统。
1.3 稻-鱼共生水稻技术
稻-鱼共生稻种植是一种有效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通过人为干预,在稻田浅水环境中实现了种植与养殖的统一,形成的稻-鱼共生体系不仅可以生产绿色安全的稻米,还可以生产优质的水产品,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共生系统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田间鱼类充分利用稻田空间捕获水生生物、野草和水稻害虫,并清除昆虫和杂草。同时,鱼类的排泄物和活动增加了土壤肥力并使土壤疏松,有助于水稻生长,增加水稻产量。为了在稻-鱼共生系统中选择最佳的稻米密度,在密度的选择上必须充分考虑生物的基本生存环境需要。适当的低密度耕种能有效改善稻田环境,增加动物的活动空间,减少叶片的阴影面积,适用于水体中的溶解氧条件和共生系统中的水温。另外,适当降低播种密度能有效提高水产鱼类的饲料利用率[2]。
2 推广措施
2.1 落实农业推广法规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的出台,相关农业部门都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工作指导方针,明确规定了农业生产栽培方式对国家及生态环境的益处,并积极推广,通过因地制宜的推广、宣传及试验,大部分地区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近年来,国家的各种惠农政策密集出台,以钦州市钦南区为例,该区专门出台了《钦南区惠农资金防控督查制度》,督促有效规范专项资金的执行和使用,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缩小有关部门和执行单位之间的差距,完善制度,及时全面兑现各种农业补贴。迄今为止,该区已在31项农业政策中累计支付和补贴2.7亿元,其中包括对种粮的直接补贴、对农村老旧房屋的补贴和对购买农机具的补贴[3]。
2.2 改善农田基本设施
兴水利是社会进步的大事,也是水稻种植的关键因素。我国基本水利灌溉设施薄弱,特别是小农田节水主要依靠根据自身需求建立的自愿投资,水利灌溉设施面临标准低、质量差、设备和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改善农田的基本设施。政府应根据实际支持购买维修工作所需的维修设备、水泥、钢材等,在统一计划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户发展水利事业,通过奖励制度开展更多工作,农户获得奖励,能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兴修水利灌溉项目[4]。
3 提高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在人才,农村基层建立宣传人才队伍非常重要。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根据种植规模科学合理地准备和扩大。首先,人才是推广的主力军与“发声器”,只有确保人才队伍的高素质,才能确保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在人才选拔上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关键职位且人员稀少的岗位主动放宽政策,鼓励有经验、有干劲的年轻人到基层锻炼,并在招聘中采用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为促进绿色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发展,应重视水稻种植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其次,通过建立和完善知识更新系统,制订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培养农业工程师,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特点,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推廣效果[5]。
4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当前,由于水稻生产普遍规模较小,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有限,难以为农户提供准确的水稻种植技术服务。
信息技术进步可以充当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户之间沟通的桥梁,能够提供个性化和准确农业技术服务。 2018年中央文件鼓励实施数字村庄战略,并开发适应农业、农村和农民特征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因此,抓住利用农村信息加油站建设数字化村庄的契机,建立农业专家移动应用等信息平台,促进满足农户实际需求的当地技术服务[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19年印发了《广西加快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和农村大数据建设,加强农业资源要素数据的积累和利用,建设广西独特的农业产业多样性和优质品牌“10+3”产业数据库,数字种植(种子产业)、数字畜牧业、数字渔业、数字农产品加工业项目,促进各个地区、行业和部门的农业数据资源公开、共享,并增强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应用。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探索和推动建立农机设备企业应用实施平台,优化生产流程,完善企业智能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数字化[7-10]。
5 结语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绿色、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技术,提高当地农户的生活水平及经济效益,从而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确保水稻质量,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和保护农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确定并应用这些绿色、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技术,农业研究人员应继续观察并关注水稻种植技术、土壤等生态影响,在推广绿色生态理念上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 1 ] 周丽群.关于水稻机械直播技术推广应用的思考[J].种子科技,2020,38(21):43-44.
[ 2 ] 兰天云,马千,施文艺.水稻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机,2020(6):21-22.
[ 3 ] 王志龙.探析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J].农家参谋,2020(23):1.
[ 4 ] 林红钢.将乐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20,38(3):14-16.
[ 5 ] 嵇友权,高红权,董文霞.涟水县机插粳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8):196-197.
[ 6 ] 姚廷清.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推广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8):47-48.
[ 7 ] 谢明.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3):129-130.
[ 8 ] 邓志娥.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推广探讨[J].农家参谋,2019(14):105.
[ 9 ] 廖远东.水稻栽培技术要点与推广方法阐释[J].南方农业,2018,12(12):32-33.
[ 10 ] 邱潍坊.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农业技术推广分析[J].新农业,2021(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