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烹饪营养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21-11-08王蓓
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要想保持健康的身体,就离不开愉快的心情、有效的运动、可靠的医疗和合理的营养,其中,合理的营养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等问题,原因主要是我国居民虽然有营养意识,但缺少营养认知,也缺少营养专业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作为烹饪营养学课程的专业教师,要结合社会发展深化营养学课程建设,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课程改革,破解营养人才培养难题。
一、烹饪营养学课程教学现状
烹饪营养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运用现代营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来研究食品的营养价值、选料搭配及烹饪加工工艺过程中的营养问题。作为一门研究“吃”的科学,为我们的健康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目前高职院校的烹饪营养学课程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加之学生存在着“三轻三重”的情况,导致学习效率低,岗位适应弱,综合能力差,影响了营养学的推广。因此,烹饪营养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烹饪营养学课程改革要求
1.思政浸润贯穿始终。紧扣健康中国建设主旋律,形成思想教育与专业学习双管齐下、素养形成与技能提升并驾齐驱的育人氛围。以宣传营养、促进健康唤起使命担当,以营养测定、寻访特定人群等培育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并在潜移默化下形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重视“四度”拓展。以解决实际营养问题提升高度,以原理解析挖掘深度,以营养标签的运用拓宽广度,以辩证施膳提升精度,从而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岗课赛证融合互促。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配备“双导师”(教师+营养师);有效融入大赛营养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对接考证标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烹饪营养学课程改革探索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要求时,才会激发出他们的活力与激情。所以应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入手,积极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有效运用打破时空限度的智慧资源,运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重构课程内容。“岗”是课程学习的标准和方向,课程设置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考虑到现有烹饪营养学课程教材的内容比较冗长,不太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需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立足课程标准,围绕“三教改革”,对照营养配餐师考证要求以及技能大赛中的营养考核要素,对烹饪营养学课程内容进行梳理,重构六大模块(走近营养学、食品的消化吸收、所需能量及营养素、原料营养价值、人群膳食指导、营养调查与评价)。
2.推动课堂革命。“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要推动“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特点,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专业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1)构建情境探究模式。通过构建“课前积累、课中探究、课后拓展”的情境探究模式,将“抓关键、析原理、强应用、展成效”有机融入到真实的工作情境中,从而提升教学成效。具体来说,就是在课程讲解之前,通过多种途径先让学生知晓学习烹饪营养学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向学生阐明烹饪营养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门课程不仅是工作中的工具指导,对自己的高效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以此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成效。在具体内容的教与学中,通过引入实际的营养案例,设置科学的营养实验,融入激烈的营养辩论,在理实一体中实现知行合一。课后则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医院、工厂、星级饭店等,与营养师岗位无缝对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营养师职业的伟大。当然,在此期间还需充分按掘思政元素,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2)运用多种智慧资源。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将信息技术融入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工作认知、岗位体验、认知实习等,从而打破区域的限制;通过借助学习通平台及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海量资源,从而打破时间的界限;通过引入实践基地、合作医院等,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感知知识与技能,从而拓宽学习的范围。
(3)开展合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教师扮演“领进门”的角色,而知识的吸收与运用则由学生通过“体悟”来掌握。下面以模块三中的碳水化合物为例,来谈谈教学设计。①在引入新课时,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并通过正反两种事例让学生知道此前的通式并不完全正确,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形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习惯。②在授课中,采取小组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及其应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学以致用,所以在介绍双糖时可以融入蔗糖的三种常见形式、纯度、用法、特点以及在不同烹调环境下的变化内容的比较,让学生在分析中实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介绍多糖时,融入勾芡和上浆分别使用什么淀粉好,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时,采取视频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知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的运动方式、来路与去路等,从而突破难点。在介绍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借助学习通平台让学生抢答,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探究看望肝病患者适合送什么礼品、为了减肥而采用生酮饮食是否科学等问题,让学生在头脑风暴中找出正确的方法,并且明白饮食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用得恰到好处才是正确的,进而让学生把握重点,并树立正确的饮食观、人生观。在介绍糖类的食物来源与供给时,让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测算,最终得出1瓶可乐相当于15块方糖、1瓶果酱相当于22块方糖、1听八宝粥相当于10块方糖等,让学生在这些数字的影响下,能够正确选择碳水化合物,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4)采取多元考评方式。传统的课程考核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为了更加全面、客觀地考察学生对烹饪营养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应当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导师点评相结合。二是评价范围的多元,坚持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课堂提问、活动参与、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环节,终结性评价则应该侧重对学生成果应用、实际配膳能力的考核。
四、烹饪营养学课程
改革的成效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1.取得的成效。经过一学期的课程改革实践,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由原先的50%上升到95%;课程的满意度提高了,由原先的78%上升到98%;学习目标达成度也得到了提升,由原先的85%上升到98%。
2.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学内容在满足岗位需求的前提下,要秉着开放共享的理念,进一步融入营养学的社会热点、焦点,使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在确保特色有效的情况下,要突出营养学的实用性与指导性,让更多的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为健康中国、合理膳食发挥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王蓓(1981-),女,汉族,江苏扬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烹饪文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