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种子生产与经营高水平 专业群建设与实践探索
2021-11-08窦瑞木梁芳芳常介田
窦瑞木 梁芳芳 常介田
摘 要:本研究通过分析现代种业产业升级及技术创新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创新种子生产与经营高水平专业群“三元六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建成了以种子产业链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打造了高水平“双师”队伍,通过对口帮扶、“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等形式助推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现代种业转型升级做出了贡献,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关键词:高水平专业群;种子生产与经营;建设与实践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的意见》强调,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新形势下,为满足我国种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以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核心,整合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等专业,组建了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并于2019年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随着种业产业升级及技术创新,现代种业对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人才培养对接现代种业,面向企业岗位需求,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能力模块课程,升级改进职业教育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了线上课程资源全覆盖,充分满足学生、教师、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的需求。
一、面向现代种业,对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时强调,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要下决心把我國的种业搞上去,抓紧时间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充分彰显了国家对种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河南用1/16的土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口粮。河南肩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任,体现着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
专业群对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面向现代种业,服务现代农业,关注粮食安全,聚焦“米袋子”“菜篮子”。职业领域对接种子种苗产业链中种子选育、生产、加工、贮藏、推广和服务六个岗位群(如图1所示)。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群以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为核心,对接现代种业转型升级,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以农作物为载体、种子产业链为路径,培养农作物种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园艺技术专业培养蔬菜、果树、花卉种苗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园林技术专业培养林业种子种苗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专业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园林种子种苗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从而培养三元(农作物、园艺作物、园林植物)、六岗位(选育、生产、加工、贮藏、推广和服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如图2所示)。
校企共建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和教材,把现代种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专业群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群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按照产业链“选育—生产—加工—贮藏—推广—服务”的路径,确定岗位培养目标,以服务现代农业为导向,校企共同构建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实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
三、共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培养现代种业人才
专业群主持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2018年通过国家验收。资源库现有素材1.3万多条(套)、标准化课程30门、个性化课程149门、微课440个,现注册用户1.5万多人,服务学校、行业、企业289个。
专业群主持建设园艺植物保护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有园艺植物种子生产、园林植物基础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种子检验技术》立体化教材及8门校级精品资源在线教程。专业教师全部建有个人教学网络空间,从而形成资源库、共享课、网络空间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专业群联合企业引进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标准,研究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形式和方法、制度和流程等内容,总结“双元制”适应社会和技术的主要特征,结合专业群特点,共同开发专业群教学标准;根据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联合企业共同开发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共享课程;对接选育生产岗位,校企共同开发了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种子生产、园艺植物种子生产、园林苗木繁育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中草药种苗生产、食用菌种培养与栽培、农业物联网9门能力模块课程;对接加工贮藏岗位,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了种子加工与贮藏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加工机械3门能力模块课程;对接推广服务岗位,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了种子法规与实务、种子营销、电子商务、农业推广技术4门能力模块课程。
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
企业技术骨干任学校兼职教师;企业聘请学校教师为顾问,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教师在企业得到成长,企业技术骨干在学校得到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得到提高,企业发展得到持续的人才支撑,形成命运共同体。专业群带头人为专业群发展掌舵,骨干为专业群发展提供支撑,企业骨干和学校教师协同共进,促进种业发展。
专业群通过“大师引领、骨干支撑、行业参与、专兼结合”,以国家花生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院士、小麦专家郭天财教授等为引领,吸引行业精英参与,形成学校和行业企业组成的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职教专家、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5人,教授、研究员等高级研究人员20余人,“双师型”教师达90%以上;建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
五、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专业群建有小麦玉米新品种测试、示范中心,承担着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专业群先后主持“基于机收玉米新品种关键性状研究及栽培技术集成”等7个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获得国家专利20余项,国审玉米新品种“玉农76”已在河南、山东、河北等7省推广,年推广面积50万亩,开创了我国农业职业院校培育出国审玉米品种的先河;培育出“牟番一号”“线虫绝3号”等番茄省级鉴定品种3个,“红美葡萄”等葡萄省级鉴定品种3个,“豫蒜一号”等大蒜省级鉴定品种2个;对口帮扶正阳县、上蔡县、卢氏县等地脱贫攻坚,参加“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行动、“农业热线12316”等活动,服务河南省粮食生产和乡村振兴,每年服务达8000人次以上。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群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合格人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形成了“意志坚定、技术过硬、团结协作”的良好口碑。毕业生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玉米育种专家程相文和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等著名专家,还有回乡创业的优秀种业企业家赵岩涛、周庆伟,创办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90后“新农人”刘记森等一大批基层农业科技人才。一代代毕业生为扛稳河南粮食生产优势和王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学慧,赵威,郑贝贝,等.高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种业,2020(10).
[2]刘松涛,陶华,王立河,等.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9(10).
[3]王海萍,王娟,姬胜玫,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31).
[4]张献奇.高职种子与生产经营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8).
[5]黄修梅,贾永红,严海欧,等.基于产教融合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种子,2018(3).
[6]姜龙,陈殿元,于海燕,等.基于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
[7]刘松涛,杨晨欣,赵威.国家级职业教育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应用与实践[J].种子,2020(6).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