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2021-11-08余保刚
余保刚
摘 要:大别山是和井冈山、太行山齐名的三大革命历史名山之一。大别山革命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尤其是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有效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探索其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
高校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称思政课)教学,能够增进学生对大别山革命历史的认知,提高其传承和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推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大别山是和井冈山、太行山齐名的三大革命历史名山之一,位于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处。大别山区范围西至桐柏山,东达霍山。主峰白马尖矗立于安徽霍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所在地。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28年时间里,在大别山这块红色土地上,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留下了革命足迹,如邓小平、刘伯承、董必武、许继慎、徐向前、郭述申、李先念、高敬亭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区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徐向前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战争全面反攻的帷幕。悠久的革命历史、英勇的革命事迹,给大别山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例如,新县的许世友将军故里、光山县的杨靖宇将军故里等,这些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再现了当时的革命历史和革命者光辉的一生。
二、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
将内涵丰富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能够使思政课教学更加鲜活有趣、引人入胜,有助于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一)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
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分布较为集中。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以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为载体,再现了党和人民军队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是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访大别山区,到烈士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爱国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教学,也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采用线上展示、场景模拟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寓教于游、寓学于乐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英勇革命斗争史,深刻感悟大别山革命精神的伟大与崇高,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唤起学生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激励学生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努力拼搏的具体行动,让学生在加强自身学习实践中,自觉践行大别山革命精神,从而有效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
(二)筑牢新时代学生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理想信念是引领学生成长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关乎学生的前进方向、精神状态以及行动力度。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新县考察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坚守信念”。“坚守信念”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应该传承和弘扬的重要精神品质。新时代青年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佛系”“躺平”等观念虽能迎合某些学生的想法,但其实质就是放弃理想信念,丧失斗争精神。新时代青年学生有新时代赋予的伟大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这一任务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充分挖掘并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对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意义重大。在考察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革命遗迹实景、革命历史实物、革命历史故事中,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艰辛和必然,理解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大别山区的革命史就是一部奋斗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区的人民群众不畏艰险,经过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胜利,形成了以“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为主要内容的大别山革命精神。新时代,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必然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困难,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奋勇向前,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高校要弘扬大别山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用红色精神激发力量,让大别山精神助力思政课教学。大别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教师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弘扬大别山革命精神,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在信仰迷失时坚定信念、明确方向,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大别山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极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将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特色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一)課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理论教学是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常用的方式。教师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特征以及蕴含的“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先锋”的大别山革命精神等内容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充分讲解,适当引导,让学生在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同时,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但是,仅通过课堂理论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别山开展现场体验式的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可以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授课方式,使课堂内容更加鲜活有趣,二者共同作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特色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所谓特色性,是指教师在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带有浓厚的大别山特色。比如,以《八月桂花遍地开》为代表的鄂豫皖革命歌谣,作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表现形式,就是由大别山区典型的地方民歌改编而成。教师将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独具大别山地域与文化特色的资源能够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
所谓灵活性,是指体现在选取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和使用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灵活性。一方面,教师在选取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所教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另一方面,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红色文化资源,还可以在其他教学活动中,如课后作业、课外阅读、实践教学中灵活运用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
因此,教师要将特色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深化学生对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理解,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三)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
所谓针对性,是指高校在选择思政课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贴切教学内容的红色资源。大别山是中国红军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在这场血与火的艰苦斗争中,无数的大别山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教师在思政课课堂讲授中有针对性地融入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使学生在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所谓实效性,是指教师在选取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时,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课教学规律,能够通过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在思政课中的获得感。课堂教学要追求实际效果,注重教学质量,不搞形式主义。
教师要深入学生、深入教材、深入资源,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学生生理、心理的新特点和新需求,将针对性和实效性紧密结合,更好地实现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和思政课堂的高度融合,以富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赢得学生的认同和喜爱。
参考文献:
[1]《求是》雜志编辑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EB/OL].(2021-05-1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5/18/c_1127459502.htm.
责编:初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