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柠檬灰霉病为害症状与发病适期观察

2021-11-08王自然杨建东毛加梅李进学高俊燕岳建强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5期
关键词:果面开花期花枝

王自然,郭 俊,杨建东,毛加梅,李进学,高俊燕,岳建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云南德宏,678600)

果蔬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美国、英国、法国、中国、埃及、新西兰等[1]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灰霉病发生。新西兰曾在温州蜜柑、桔、桔柚杂柑和柠檬上观察到一种主要侵染花和幼果的病害,在花瓣和花萼上形成“灰霉状”,造成落果增加,并影响幼果生长,致果实畸形,果面疤痕的病害,随后证实在柠檬上的病原为B.cinerea[2]。灰霉病可危害柑桔的小枝、叶片、树皮和果实[3]。我国有关柑桔灰霉病的报道较少[4-6],并且灰霉病诱导柑桔果面疤痕问题一直未得到认可和重视。

柠檬鲜销产量占其总产量的2/3以上[7]。鲜销柠檬的外观品质要求果形佳,果皮细腻,果色均匀,果面疤痕面积在整个果面的5%以下。引起柠檬果面疤痕的因素很多,有疮痂病、溃疡病、流胶病、黑斑病和炭疽病等病害侵染造成的疤痕,有蓟马、锈壁虱等昆虫为害造成的疤痕,有柠檬枝、叶与幼果摩擦、田间农事操作等机械损伤和药害等造成的果面疤痕[8-9]。在美国、新西兰和日本,已证实柑桔花期花瓣受灰葡萄孢菌B.cinerea感染而腐烂的花瓣粘附在幼果表面,可伤及幼果果皮,最终在果皮上形成各种难看的疤痕,称之为葡萄孢菌诱导的疤痕或病害[2]。朱丽等[3,10]在对B.cinerea侵染柑桔诱导果面疤痕的研究中发现,温州蜜柑、桔、柠檬等柑桔果面均会受到灰霉病菌的侵染,诱导果面疤痕出现。笔者跟踪调查了柠檬灰霉病的发病期、灰霉病诱导的柠檬果面病斑变化以及发病期与温湿度和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灰霉病诱导的柠檬果面病斑的识别以及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与调查对象调查地为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柠檬主产区勐典基地。该基地属于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灰霉病主要在柠檬开花期发病,侵染柠檬的花器和幼果。调查选择2009年定植、植株生长健康、开花挂果性好、连续3年以上稳产的“云柠1号”柠檬种植园。

1.2 花期灰霉病为害症状观察在柠檬种植基地,从柠檬花蕾期开始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结束,定点观察柠檬花上灰霉病的为害症状,文字描述并拍照记录。

1.3 灰霉病侵染所致的果面疤痕观察在柠檬春花开花末期,随机选定20枝灰霉病为害花枝挂吊牌标记。从柠檬第一次生理落果开始,每周观察1次,直至柠檬果实成熟(采摘期)结束观察。观察灰霉果的症状,文字描述并拍照记录。同时,采摘不同症状的果实带回实验室进行病原的常规分离鉴定,确定病原为灰葡萄孢菌。

1.4 不同开花期灰霉病发病调查2016年结合柠檬花期情况,跟踪调查了柠檬园整周年4个开花期、8个时间段的柠檬灰霉病发生情况。在瑞丽勐典基地选定10株,采用肉眼直接观察法,在柠檬春花期、夏花期、秋花期和冬花期每株在5个方位(东、西、南、北、中)各随机选1个花枝进行调查,每个开花期调查2次(1/3谢花,2/3谢花),每次调查50个花枝。统计病枝数和每个花枝的病级,计算病枝率和病情指数。柠檬花枝灰霉病分级标准:0级,花无灰霉症状;1级,灰霉花占单个花枝总花的5%以下;3级,灰霉花占单个花枝总花的6%~10%;5级,灰霉花占单个花枝总花的11%~25%;7级,灰霉花占单个花枝总花的26%~50%;9级,灰霉花占单个花枝总花的50%以上。

1.5 春花期灰霉病发病与园内温湿度关系观察2017年在柠檬春花期从始花期开始调查,至谢花结束停止调查。期间每周调查1次灰霉病发病情况。按五点取样法随机选植株,每点2株,共调查10株。每株在东、南、西和北4个方位各随机选2个花枝,调查花枝发病情况。按照病级分级标准调查,计算病株率、病枝率和病情指数。园内温湿度变化采用温湿度记录仪记录。将记录仪悬挂在柠檬植株的中上部,设置记录仪每6个小时记录1次温度、湿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期灰霉病为害症状柠檬灰霉病主要在柠檬开花期发生。在盛花期,少数花瓣受灰霉菌感染,变褐色腐烂,并在花瓣上产生大量的灰褐色霉层。随着谢花期的到来,大量花瓣凋萎,灰褐色腐烂的花瓣不断增多。腐烂花瓣一般不容易脱落,天气潮湿时,花瓣粘附在花萼上,或包裹幼果;天气干燥时,部分花瓣脱落,但大部分花瓣仍粘附在花萼和幼果上。花瓣上滋生大量灰褐色霉状物。揭开霉烂的花瓣,可见萼片和幼果表明生有黑褐色、大小不等、略凹陷的小斑点或斑块。

图1 柠檬开花期灰霉病为害症状

2.2 灰霉病诱导的果面疤痕在柠檬果实整个发育期间,均伴有灰霉病诱导的疤痕果出现。果面疤痕主要表现为脊状和锥状凸起;有的果面出现网状花斑,严重的为块状斑块。感染灰霉病的花瓣粘附在幼果上,揭开霉烂的花瓣,幼果表面生有黑褐色、大小不等、略凹陷的小斑点或斑块。受害严重的幼果,从近果柄处开始发黄,很快便脱落。第二次生理落果期开始,受感染而未脱落的幼果,在感染处形成颗粒状、脊状或块状等大小、形式不一的凸起,凸起组织表面细胞木栓化,呈灰白色、褐色至红褐色,或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斑块。随着果实的进一步膨大(果实膨大期),凸起处因表面细胞木栓化而膨大受阻,凸起部分逐渐被拉平(见图2)。果实成熟期,果面疤痕处,因木栓化表皮下的细胞生长受阻而微微凹陷,疤痕处表面粗糙,常伴有细微裂纹。

图2 柠檬灰霉病侵染所致的果面疤痕

2.3 不同开花期灰霉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灰霉病主要侵染春花,其次为冬花,再次为秋花,夏花几乎不被侵染。柠檬灰霉病发病最为严重的时期分别为春花2/3谢花期(4月上中旬)、春花1/3谢花期(3月)和冬花2/3谢花期(12月),病枝率分别为76.00%、54.00%和28.00%,病情指数分别为25.78、9.56和4.00(见表1)。

表1 柠檬4个开花期灰霉病发生情况

2.4 春花期灰霉病发病与园内温湿度的关系田间观察结果显示,柠檬春花期灰霉病的发生与果园温度、空气湿度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017年柠檬春花期灰霉病发生出现3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为3月15日,第2个高峰期为3月29日,第3个高峰期为4月27日,病情指数分别为48.61、52.78和58.61。在灰霉病发生高峰期,果园最高温度降低并接近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果园最小湿度接近平均湿度和最大湿度,即与灰霉病高发相伴的是果园的低温、高湿天气。这3个发病高峰期,柠檬园24 h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98%~100%,平均温度为17.6~18.9 ℃(见图3)。进一步调查发现,柠檬花期连续2~3 d以上出现低温、高湿天气,灰霉病侵染比较严重,所以在柠檬花期遇低温、连续阴雨天气利于灰霉病发生。

图3 云南柠檬春花期果园温湿度变化与灰霉病发病情况(2017年)

3 讨论

柠檬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cinerea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灰葡萄孢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寄主范围很广。本试验发现,灰葡萄孢菌侵染柠檬的花器和幼果,造成柠檬畸形果,果面出现颗粒状、脊状或块状等大小形式不一的凸起,以及网状或块状的疤痕。这与新西兰在柠檬上观察到的灰霉病危害症状相似[2]。在日本,被认为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果面灰霉病伤是影响果面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11]。在国内,灰霉病侵染花瓣诱导果面伤的观点一直未被认可,认为是蓟马、疮痂病和机械损伤所致。本研究跟踪观察了柠檬花期受灰霉病感染后柠檬果面的变化,发现柠檬花瓣受灰霉病侵染,会有腐烂的花瓣粘附在幼果上,重者引起落果,轻者引起果面疤痕,产生疤痕成熟果实。这与朱丽等[10]报道的灰霉病菌诱导的柑桔果面疤痕症状相似。云南柠檬灰霉病主要在柠檬春花期和冬花期发病,夏花期和秋花期几乎不发病,这与当地柠檬不同开花期天气情况存在一定关系。

柑桔灰霉病一般不会发生流行,除非遇长时间雨雾天气或湿度较大,且温度较低(18 ℃左右)[12],本研究与此相符。柠檬灰霉病主要发生在开花期,低温、高湿天气是其暴发的诱因。柠檬春花果开花期灰霉病发生高峰期,柠檬园24 h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为98%~100%,平均温度为17.6~18.9 ℃。在柠檬盛花期至第一次生理落果期,果园连续2~3 d以上出现低温、高湿天气,柠檬灰霉病侵染比较严重。在云南柠檬生产中,柠檬春花和秋花开花期是防控灰霉病的关键时期,遇低温、高湿或连续阴雨天气时,必须及时使用50%异菌脲、32%戊唑醇·嘧菌酯等药剂加强防控,降低灰霉病疤痕果的产生。

猜你喜欢

果面开花期花枝
高寒草原针茅牧草花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昼夜温差大要防果实破裂
花枝俏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花枝俏
蜗牛:造成猕猴桃采前果面污渍的“真凶”
花枝俏
初春气象条件对苹果开花期的影响分析
基于RIL群体和IF2群体的玉米开花期相关性状QTL分析
花枝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