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战”期间俄国经济治理的困境与危机

2021-11-08王学礼

贵州社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普特俄国战争

王学礼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是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已经与西方国家接近。战前俄国已经从农业国变成了农业-工业国。俄国不仅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更是成为世界五大工业国之一(其他四国是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从铁矿石开采量、生铁和钢产量、机器制造量、糖产量和棉花消耗量来看,俄国占世界第4—5位。铁路里程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而在石油开采方面,甚至位居世界首位。随着工业高速发展,1887—1913年俄国工业产值增加了3.6倍。虽然人均经济指标并不高,但从其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战前俄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处于健康发展轨道,经济发展甚至可以引领俄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然而,战争使俄国经济发展偏离了正常轨道,并给俄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仅1914年下半年战争开支就高达25亿卢布,相当于整个俄日战争的开支。1914年8月—1917年2月军需拨款高达305亿卢布,或者说相当于俄国最后一个和平年份1913年年度预算的9倍。[1]115,161同时,战争造成300万人死亡,[2]480万人负伤和患病,[3]20390万人被俘和失踪。[4]作为“一战”的主要参战国,战争期间俄国的经济治理所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战争使国家间、区域间、行业间的生产关系、财务关系和贸易联系被打破,工业、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均遭受战争重创。经济治理困境甚至给俄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带来全面危机。

一、战时工业

战前俄国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在明显增长,尤其是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重工业产值占40%左右。俄国的股份公司数量和资本均在明显增加,从1902年的1506家增加到1914年5月1日的2263家,而公司资本从24亿6700万卢布增加到46亿3900万卢布。[5]26同时,俄国工业已进入垄断阶段,出现了托拉斯和康采恩等各类垄断组织。当然,由于俄国工业化起步较晚,战前俄国工业与西欧强国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1913年俄国加工业产值仅占世界总量的5.5%。[6]129工业品生产仍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工业品,以及棉花、羊毛、油脂、丝绸等工业原料。甚至金属、煤炭和石油的进口也在增加。更重要的是俄国工业发展资金明显不足,对外资的依赖仍很严重。“一战”前夕外国资本占俄国股份公司总资本的33%,战争后期俄国南部70%的生铁冶炼、60%的石油开采、90%的电力企业都控制在外资手中。[7]

战争不仅使俄国工业已经取得的很多成就损失殆尽,使工业本来存在的不足被无限放大,而且还引发了很多新的问题。战争首先波及到的是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工业区以及邻近前线的西部省份的工业生产,这严重影响了俄国的军事工业潜力,因为这些地区战前工业产值为12亿5980万卢布,出产全俄17.4%的工业品。[8]由于缺少金属、燃料和原材料,战争之初不仅工业企业数量有所减少,而且企业生产也在下降(接受国防订货进行生产的小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私人工厂除外)。工业产量整体下降19%,轻工业领域下降幅度更大。据工厂检查机关统计,战争之初有457家企业关闭,主要是中小型企业。[5]268而那些暂时仍在生产的企业,多是战前储备了一些原料、燃料、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甚至是因为1914年和1915年棉花、亚麻、油橄榄籽、烟草和甜菜等经济作物收成好。这些都有助于暂时维持生产,延缓危机的发生。

据1918年俄国31个省9728家企业的工业和职业普查资料显示,在战争期间只有4803家企业一直没有停止生产(占49.4%);停止过生产,但时间不超过1年的企业有865家(占8.9%);战时关闭的企业有2291家(占23.5%);新开办并一直生产到战争结束的有1194家企业(占12.3%);新开办但仅生产一段时间就关闭的企业有394家(占4.1%);还有181家企业被疏散(占1.8%)。[5]273资料并不全面,因为没有统计敌占区的企业,甚至也不包括乌拉尔地区、南部地区和高加索地区的企业。战时俄国工业状况及其结构变化情况详见下表。

表1 1913—1918年新开办和关闭的企业数量和产能情况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战争期间不停产的企业仅占60%多,与1913年相比,1916年的企业数量减少了近1/3,战时关停的企业数量超过了新开办的企业数量。而实际数据比统计数据还要严重,因为关停企业没法提供统计数据。关停企业多是小企业,而新开办的多是大企业,这表明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正在加强。

战争期间俄国工业中一个突出问题是缺少技术工人。这一方面是盲目地大规模征兵导致的后果,工业中很多技术骨干和工程师被征召入伍。据统计,在战时征招的新兵当中,“无产阶级”占21%,其中工厂工人占4.35%,小工业工人占7.92%,建筑工人占4.21%,力工占4.06%。[3]27而且工业中的外国专家数量也在急剧减少,符合征召年龄的德国人和奥地利人被拘留,法国人、英国人、比利时人也大都回国了。此外,这也与战时俄国工人的性别和年龄结构有关。由于战争动员,战争期间俄国工厂工人数量从250万减少到了200万,年龄和性别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年轻的男性工人陆续参军,妇女、少年和儿童在工人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至1917年初此类工人占50%多(甚至在金属加工这些领域也占到20%左右),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职业技能水平下降。[9]同时,战争期间俄国工人的实际工资明显下降,1917年工人的实际工资仅相当于战前的75.8%。[10]工人生活水平整体特点是: 劳作时间长、难得有闲、入不敷出或收支相抵、经常食不果腹、衣不避寒、身居陋室,生活艰辛。[11]因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短缺,1915—1917年2月全俄共发生300多起自发的工人抗议活动。[12]209-213

战争期间俄国工业最主要的特点是,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行业失衡进一步加剧,军用和民用工业之间的关系复杂化,工业生产主要围绕军事订货展开,一些企业从民用转向军用,投资和原料均向有利于军队保障方面倾斜。军工产品占所有工业品的2/3左右,只有1/3的工业品进入私人市场。据1915年末的数据显示,有92%的金属加工业,89%的冶金业,84%的采矿业,77%的纺织业,53%的化学工业具有军事化特征,有72%的工人在生产军事订货的企业工作。武器和弹药生产是重中之重。依靠扩大投资,更新工厂设备和机床,扩大生产,至1916 年3月每月步枪产量已经从5.5万支增加到10万支。通过在原有工厂安装新机床,至1916年9月机枪产量已经增加到原来的20倍。1917年军事工业委员会建立了120家私人企业,其中49家是炮弹生产企业。[5]283即便如此,俄国的火炮、弹药、机枪和步枪的产量仍然无法满足军队需要,缺口只能从国外进口。[13]103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轻工业和民用工业产能明显下降,皮革、肥皂、蜡烛、涂料、墨水、纸和火柴等居民日用必需品严重不足,而且价格昂贵。[14]

为了满足战争需要,“一战”期间俄国还组建了俄国的航空工业。战前国有工厂没有从事航空生产,只有私人企业从事,而且规模很小。一些发动机工厂每月只能装配5—7台发动机,而且都是从国外进口的零件。但一些私人工厂却可以生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截至1916年11月1日,本国工业为军队提供了2050架飞机和920台发动机。虽然无法满足军队的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战前相比航空工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此外,与军需相关的化学工业实际上是重新组建的。战前50%的化学制品是从国外进口,主要是从德国进口。为了满足前线炸药的需求,1915年2月至1916年2月俄国的炸药产量增加了14倍。至1917年初炮兵管理总局化学委员会领导的炸药生产工厂以及化学防护设备工厂已经多达200家。[15]

总之,战争对俄国工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工业企业出现了向原料和燃料产地迁移的趋势,工业区域发生了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战争使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战前业已存在的行业发展失衡进一步加剧。直接为国防服务的企业,产品生产速度和产量都在增加。而保障城市和农村居民日用工业品需求的一些行业,在战时多数停滞甚至倒退。

二、战时农业

1909—1913年俄国平均每年出口粮食7.27亿普特。[6]201然而,战争给俄国农业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打乱了俄国农业发展进程。战争开始后大量农民应征入伍导致农业劳动力明显不足。据统计,整个战争期间俄国共征召了1580万成年男性参军,约占成年男性总数的一半左右(在欧俄占47.4%,在西西伯利亚占50%),而在这些新兵当中,农民约占66.52%。[3]19,27军事征招在1914年秋就给农民和地主的秋收带来了很大困难。在黑土地区因为农业人口过剩,劳动力短缺表现并不明显,而在外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地区劳动力不足是非常明显的。地主们都在寻找应对战时形势的方法,都在使用战俘和难民劳动,至1917年初从事农业劳动的战俘总数超过100万人,其中80%战俘在为欧俄的地主劳动。1916—1917年秋他们还使用从城市来的大学生和青年收割庄稼。[1]452

军队征用大量马匹导致农业役畜数量锐减,有数据显示,战争期间军队动员、征用、购买的马匹达260—500万匹。在欧俄马匹总数量从1914年的1790万匹减少到1917年的1280万匹。[16]这种状况迫使农民积极使用农业机器,但农业机器经常出现故障或是损坏,替换或修理这些机器非常困难。而且农业机器进口量下降,因缺少金属,本国生产的农具也在减少。农村劳动力和役畜的锐减,使战时俄国农业播种面积明显减少。据1916年全俄农业调查资料和1917年全俄农业以及土地调查资料显示,战争期间俄国欧洲部分主要谷物的播种面积在减少。1911—1917年俄国谷物播种面积变化情况详见下表。

表2 1911—1917年俄国谷物播种面积(千俄亩)变化情况

从表中数据可知,与1911—1915年平均数据相比,1916年专门从事种植业的黑土区播种面积减少8.6%,而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小手工业的非黑土区播种面积减少8.3%。1917年欧俄播种面积减少9.4%,约合630万俄亩。虽然亚洲部分播种面积增加了(草原地区增加23%,西伯利亚增加16%),但增长的100万俄亩并不能弥补欧俄减少的面积。这就说明,远离战场的扎沃尔日耶、南乌拉尔地区、西西伯利亚和突厥斯坦地区的农业,并不能弥补中部和西北地区的损失。

在谷物播种面积减少的同时,由于轮作制度被破坏,施肥量减少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劳动力和役畜的短缺,耕作量减少,以及种子质量下降,战争期间粮食单产也在明显下降。1913年欧俄50个省粮食单产为58.3普特/俄亩,1914年为44.5普特/俄亩,1915年为55.8普特/俄亩,1916年为49普特/俄亩,1917年为44普特/俄亩。[17]战争期间谷物收获量明显下降。战时欧俄地区谷物和其他农作物收成情况详见下表。

表3 1909—1917年欧俄(50个省)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收成情况 单位:千普特

从表中数据可知,战争期间各类谷物收获量和相对值均明显下降。然而,战时的粮食消耗量并没有下降,尤其是军队粮食和饲料的需求量明显增加。1914 年,军队的粮食消费量是 0.818 亿普特,而 1916 年是 5.635 亿普特,占全国商品粮的 50%以上。[18]但由于国内粮食市场遭到了破坏,政府的粮食采购价格明显低于自由市场价格,很多农民不愿按固定价格将粮食卖给政府。而且战争破坏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联系,农民很难从城市获得必要的工业品,出售农产品获得贬值的纸币的动力明显不足,这导致市场上的农产品明显减少。[19]

为了缓解粮食危机,政府限制粮食和肉类消费,实行粮票制。同时,由于1916年粮食收获量明显下降,国家针对农村采取了没收、征收等强力措施解决粮食不足问题,但仍然无法完成粮食采购任务。加之俄国的运输体系很难将采购的粮食运到有需要的地区,这更加重了军队和后方的粮食供给危机。1916年10月军队仅获得了正常需求量的55%的粮食,11月至次年2月分别获得53.7%、32.9%、49.6%和42.3%的粮食。后方情况也很糟糕,1917年1—2月居民粮食供给减少了1/4,尤其是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大城市情况尤其严重。[20]政府已无法保证工人的粮食供应,甚至也无法保证军工企业工人的粮食供应。战争和粮食危机使俄国的社会形势急转直下,进而引发了群众骚乱和革命浪潮。[21]

总之,战争对俄国农业发展影响很大,农业劳动力和役畜大量减少,农业机器进口缩减,农业发展资金紧张,各类贷款增加,谷物播种面积、收获量和单产均在下降,农业商品化程度较低。战争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战争期间俄军平均每人每天消耗1.5俄磅肉,每天军队需要1.7万头牲畜,整个战争期间俄军共消耗了3200万头牲畜。军队大量征购乳肉产品,导致后方牲畜数量明显减少,尤其是马匹数量。[22]粮食收获量和畜产品产量的降低以及粮食市场遭到破坏,使俄国前线和后方出现了普遍的粮食危机,并最终引发政治、军事和社会的全面危机。

三、战时交通运输业

战前俄国的交通方式主要是畜力、河运、海运和铁路运输,运输网主要分布在欧俄部分,各地区交通设施分布不均衡。在铁路大规模修建之前,河运在交通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逐渐成为商品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运受到严重冲击。虽然水路作用逐年削弱,但其优势仍在,凭借其价格及规模优势,仍大量运输粮食、木材、石油等大宗货物。[23]战前5年每年在通航期内河运运量平均在25亿普特。[24]1913年河运占国内货运、客运总量的比例分别为 22.9%和16.1%。[25]但由于冬季结冰期长,多数河流通航时间较短,限制了运输量的增长。石滩多、枯水期长、浅滩多等影响了河流通航。一些河流缺少拥有专业设备的码头。多数河流没有方便的道路与铁路网相连。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使得船主不关心装卸工作的机械化。这些都影响了河运。即便如此,河运无论在后方还是在前线地区,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战线附近的西德维纳—别列津纳—第聂伯河水路,以及涅曼河—夏拉河—普里皮亚季河—斯特里河水路,在设备破损的情况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铁路运输的压力。[5]369

海运在俄国运输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战前随着经济高涨和农业发展,海运在保证国内和国际市场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1913年商船队运输各类货物3090万吨,其中出口1450万吨,进口550万吨,大规模近海运输57.1万吨,小规模近海运输1030万吨。[26]然而,俄国海港现代化程度很低,装卸机械化水平不高,码头规模相对较小。但战争期间海上商船队在完成各项军事任务时仍然发挥了很大作用。战前俄国颁布的有关船舶义务的法律有助于海军力量的扩充,波罗的海、黑海和北部海域的大部分商船都成为军事运输船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商船经过改装后与军舰一起参与军事行动,商船完成了波罗的海和黑海舰队的教学、医疗、水文测绘和救生任务,数十艘商船为军港服务,运输联盟国家提供的战略原料、弹药和设备。

战前铁路运输的发展限制了公路建设。战争之初俄国主要以土路为主,公路和石子路共计3.6万公里。1914年欧俄居民每万人拥有2.8公里公路,而法国为148公里,德国为45公里。[5]337俄国公路分布极不平衡,大部分公路分布在波兰、立陶宛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仅有0.5%的公路在亚洲地区。国家主要关心的是重要公路的维修保养,而北部省份一些居民点只能靠骑马和徒步与外部联系。春季和秋季土路因泥泞通行困难,冬季因积雪通行也不顺通,居民常常是用马车从泥里往出拖拽东西。根据战前统计数据,因道路问题俄国平均每年直接损失为4—5亿卢布。[27]

在战场上,畜力是军事运输的主要工具。因为俄国的东欧战场面积很大,且多是林区、湖泊和沼泽,在岔道较多的道路上只有大量役畜可以完成运输任务。马匹是军事运输的主要畜力,马车可以克服冲毁的道路、难以通行的通路和崎岖不平的山路。马匹是不可替代的畜力,无论是送信还是侦查都是必备的。通过军事动员,截至1914年10月1日,前线共有670775匹马,1915年1月1日有1035682匹马,1916年2月1日有1589909匹马。1917年9月1日军队共有276万匹马,另有40万匹马供军队保障和服务部门使用。[28]在战争期间军队的畜力运输增加5倍,但数量仍然略显不足。

铁路是俄国运输体系中最重要的形式,战前十年铁路运力提升明显。1893—1913年经铁路运输的生铁和钢从5600万普特增至2.91亿普特,铁制品和钢制品从3800万普特增至1.45亿普特,水泥从1090万普特增至1.03亿普特,蔬菜从3600万普特增至2.44亿普特,水果从1140万普特增至5520万普特。[29]战前俄国共修筑了72981公里铁路线,包括欧洲部分62198公里,亚洲部分10783公里,在铁路里程上位居美国之后,排名第二。当然,俄国领土面积大,在铁路密度方面还是低于其他大国。在欧俄1913年每100平方公里只有1.1公里铁路,当时在法国是9.4公里,德国是11.9公里,英国是12.1公里。[5]340而且战前俄国大部分铁路没有安置集中管理系统,很多道岔和信号操作是手动完成的。战争之初交通部开始采取措施提高铁路运力,给单线铁路补修会让站,建设复线,延长车站铁路线,安装信号灯、闭塞系统和集中装置等。

战争初期俄国铁路运输规模比战前十年还要大,这直接导致俄国的机车车辆严重不足。1914年初全俄共有18695辆蒸汽机车,其中3550辆是客运机车。为了运送军队和军事物资,动员期间共有3500趟军列开往西部战场。为了运输各类物品、武器弹药和军事补给,1915年1月1日共使用了9.71万节车厢。1915年8月在去往前线的路上约有一半的机车车辆:8千台蒸汽机车和21.8万节车厢。此外,每天从后方发往前线170列满载各类军需物资的列车。在1916年布鲁西洛夫攻势期间每天发往前线6500—6700节车厢。[30]机车车辆严重不足迫使交通部的专家非常关注现有蒸汽机车和车厢的使用效率问题。首先决定使用在秋冬季节不工作的机车车辆,将15000辆板车安装上车厢板来运煤,每节车厢运1200普特(原来运1000普特)。交通部还决定强制租赁私人、企业、修路公司的机车车辆,同时积极地在国外购买机车车辆和车厢。

战争期间因军队和地方机关之间缺少协调,铁路经常发生调度和运行不协调的问题。为此,1915年11月26日大臣委员会决定成立隶属于交通部的铁路运输临时调度委员会,主要负责调度和周转机车车辆,使铁路运输变得更有效率。根据运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供给地区分配货物情况为战场外的货物运输制定计划。战争期间铁路优先运送军事物资、燃料和粮食。1916年末由于首都粮食短缺,临时调度委员会决定使用直达货车给首都运送粮食。仅1916年12月9日从各个城市发往彼得格勒的运粮直达货车就有1287节车厢。[5]358为缓解前线和后方燃料和粮食供给不足问题,1917年1月21日还颁布了《战场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旨在减少交通部和铁路军事管理局之间的摩擦。但此举仍未能及时改进铁路运输状况,部门间的配合依然不够。

1916年末—1917年初俄国多地出现的严寒暴雪等极端天气加重了铁路运输危机。1916年12月俄国很多地区气温降至零下30摄氏度。在托木斯克,铁路所有工作指标急剧恶化:燃料消耗增多,蒸汽机车和车厢周转情况恶化,运行车辆在减少,速度在降低。因为暴雪,莫斯科—喀山铁路,莫斯科—基辅—沃罗涅日铁路列车运行非常困难,列车无法及时发出,一些线路负荷过重,顿涅茨克矿区煤炭运量明显下降。12月16—31日按计划应该运出3742车煤,实际只运出3186车。[5]360严寒同样影响了石油的运输,因为石油都被冻在了油罐车内。严寒和暴雪导致西伯利亚路段几乎全部停运,南部和东南部超过5万节货车车厢被迫停在车站里。1917年2月铁路运行状况更糟,2月4日莫斯科—基辅—沃罗涅日铁路因积雪已经停运。2月24—25日的严寒和暴风雪导致梁赞—库尔斯克—奥廖尔之间的铁路几乎瘫痪。[5]361

总之,在战争期间无论是畜力运输、河运、海运还是铁路运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畜力运输在战场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河运在大宗货物运输领域大大缓解了铁路的运输压力,海运在远洋贸易和近海运输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商船经改装后与战舰并肩战斗。铁路运输作为战时俄国最重要的运输形式,在军队运送,军事物资供给,燃料和粮食运输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战争也加重了俄国交通运输的负担,使多种运输形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交通运输领域存在的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尤其是战争后期,铁路机车和车厢短缺,基础设施薄弱,调度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在严寒暴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被无限放大,加剧了前线和后方燃料和粮食供给的紧张局势,进而引发了粮食和燃料危机,甚至是社会动荡。

四、结 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经济增长速度很快,经济发展水平与西欧强国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随着工业高涨,战前俄国已经成为农业-工业国,多项工业发展指标已跻身世界前列。然而,战争的爆发延缓甚至中止了俄国经济发展进程,战前取得的很多经济成就也在战争中损失殆尽。战争期间俄国经济治理形势严峻,战争使俄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商贸联系明显减少甚至中断,战争给工农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使交通运输业承受巨大压力。战争使俄国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大量关停和疏散,工业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工业企业生产也在下降。盲目征兵导致工业企业的技术熟练工人数量减少,生产效率下降。战争使工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行业失衡进一步加剧,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发展迅速,而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轻工业和民用工业不断萎缩甚至倒退。为了满足战争需要,“一战”期间俄国还组建了航空工业以及与军需相关的化学工业部门,开始生产飞机、发动机、汽车、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等新产品。[31]即便如此,战争期间的俄国工业仍无法满足前线武器弹药、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的需求,还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战争对俄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战争动员导致农业劳动力和役畜大量减少,农业发展资金不足,谷物播种面积、收获量和单产均呈下降趋势,农业商品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军粮征购需求。军队征购和消耗大量乳肉产品,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发展。粮食收获量和畜产品产量的降低以及粮食市场遭到破坏,使俄国前线和后方出现了普遍的粮食危机。战争期间畜力运输、水运和铁路运输均发挥了各自作用,尤其是铁路运输作为战时俄国最重要的运输形式,在军队运送,军事物资供给,燃料和粮食运输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战争也加重了俄国交通运输的负担,使多种运输形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交通运输领域存在的问题也充分暴露出来。尤其是战争后期,铁路机车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调度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被无限放大,前线和后方燃料和粮食供给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进而加剧了粮食和燃料危机。

总之,战争期间俄国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治理水平较低,治理能力不足,经济治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危机。战争使工业、农业、贸易和交通运输业等经济领域的发展进一步失衡。从战前俄国各项经济指标以及战争期间俄国的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整体表现来看,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足以支撑其打一场持续4年的战争。战争加剧了俄国社会的紧张局势,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战争期间轻工业产品和粮食产量下降,加之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工人生活水平明显下降,工人罢工和工人运动明显增多。1914年7月19日—1917年2月28日,俄国共发生5794次工人罢工,参与罢工的工人数量达323.98万人,罢工次数是1901—1904年的6倍。[12]202,203战争期间农民的税赋不断加重,粮食和乳畜产品征购逐年增多,加之1916年谷物减产,使得失去劳动力的农民家庭处于破产的边缘。[13]112农民与地主、农民与沙皇政权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农民骚乱和农民运动增多。1916年俄国共发生294次农民抗议活动,政府镇压了91次;1917年6月发生约2000次农民抗议,8月和9月共发生5000多次农民抗议活动。[32]战场形势严峻,战斗异常艰苦,战争持续时间过长,人员伤亡惨重,使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士兵反战厌战情绪高涨。在因粮食和燃料危机引发的工人罢工和农民骚乱背景下,后方的新兵和康复的伤兵为逃避上前线也开始起义。[33]在工人罢工、农民骚乱和士兵起义的大背景下,俄国最终爆发了全面的社会和政治危机,罗曼诺夫王朝也在革命动荡中结束了自己长达300余年的统治。

猜你喜欢

普特俄国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严肃”的“戏仿”——从《普特迈瑟故事集》看辛西娅·奥兹克的“礼拜式”叙事
探索小日历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Flow regime and head loss in a drip emitter equipped with a labyrinth channel*
马来西亚举行普特拉贾亚花卉节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纪俄国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