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深地资源勘查电磁新方法的讨论

2021-11-08王庆乙

矿产勘查 2021年8期
关键词:长波电性电离层

王庆乙

(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2)

0 前言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已进入深地资源阶段,据此,研发了新的电磁方法,它们分别是极低频电磁法(WEM)、多通道瞬变电磁法(MTEM)、电性源短偏移瞬变电磁法(SOTEM)和广域电磁法以及相关检测电磁法。笔者在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商榷。对极低频电磁法(WEM)的长波和超长波的传播,笔者认为不是波导传播,而是长波与超长波的绕射传播,作为全国都能深地资源勘查的场源(WEM),实在是没有必要,而且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干扰源。多通道瞬变电磁法(MTEM),实际上是电磁法的拟地震法的应用。对金属矿勘查而言,已四次引入地震法勘查,由于金属矿体缺乏地震法所需的界面条件,未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广域电磁法的研发,解决了频域电性源中区(过渡区)与近区的正确测量,是很有创意的。笔者认为,水平电场随着发收距的改变,具有几何测深与频率测深的综合测深能力,应发挥两种测深互补效应。此外,对于电性源频率测深的分辨率,和场区的划分,特别是对场区场量的认识,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商榷。对于伪随机信号电性源电磁法来说,当大深度需要大极距电性源时,其长导线与接地电极和大地构成一个具有二阶动态特性的回路,当m序列伪随机信号作为电源供电,一系列矩形脉冲的波形必然遭到严重畸变,其自相关函数的单位脉冲与输出的冲激响应相去甚远。罗延钟等(2016)采用第二种方案进行纠正,虽在理论上存在可行性,实际上,在复杂的条件下,是难于实现的。至于应用反卷积方法,复杂条件也难于实现,且失去了m序列随机信号相关辨识方法的原始定义。

应对深地资源的勘查,不应以深度为目标(2~5 km),必须提高探测方法分辨率才有实际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电磁方法未有新的进展。

1 长波与超长波传播机制

极低频电磁法(WEM),是一个电极距达上百公里,电流为数百安培的巨型电性发射源(底青云等,2019)。作为在全国领土范围内,对地下10 km深度内进行油气与金属矿有效勘查的场源。为此,作者建立了电离层—大气层—岩石层全空间的“天波”传播新理论。电性源产生的电磁波向上传播至电离层,由电离层底界面反射至地面,在电离层和地面之间来回反射传播至远方。在充分考虑电离层和空气中位移电流的影响,推导出适合全空间响应的精确表达式,经计算后,认为极低频电性源电磁波依靠波导传播,可实现全国领土范围内地下10 km深度目标的探测。

笔者认为,在极低频电磁法的频率范围内,电磁波的波长是属于长波和超长波的范围,电离层对长波和超长波的电磁波是吸收不反射的,它不可能在电离层和地面的波导传播。电离层反射与在波导传播的电磁波是属短波(其波长在10~100 m)。收音机的短波台,可收到遥远外国的广播,才是依靠短波通过波导,跨洋过海传播被收音机接收到的。中波(波长100~3000 m)已被电离层吸收,是靠在空气中以直达波形式传播,收音机的中波台只能收到本地的电台广播,一个高达300 m的中波天线,只能传播百公里。波长再短的毫米波,电离层既不吸收也不反射,微波可直通电离层可与卫星通讯和宇宙导航。

WEM 的长波与超长波(大地电阻率为100 Ω·m,探测深度达10 km,其极低频为0.13 Hz),其波长约为2.3×106km。电离层和导电大地均对它吸收,因此,只能在空气中,以其特长波长的特强绕射性传播,森林、建筑物、高山甚至地球曲率半径都不能阻挡绕射而过,传播距离可达数千乃至上万公里。

笔者对建设用于全国勘查的巨型电性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表示质疑,一个固定位置和方向的电性源,不可能满足自然界多类矿产资不同产状、走向勘查的要求。有可能成为工频干扰之外,又一个全国性的宽带人工干扰源。

2 电磁法拟地震法的应用(MTEM)

多道瞬变电磁法(MTEM),是英国学者采用电性源随机编码为发射源,以阵列式多道多次覆盖接收的拟地震方法,在油田上取得探测深度可达4 km的油气高阻层,这是一个洋为中用的新方法,被称为在矿产资源勘查中起放大镜找矿作用(底青云等,2019)。

Lavrent’ev et al.(1986),首次发现扩散方程与波动方程之间,可由积分变换进行构通,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成为波场转换的理论基础。尽管该积分方程为不适定问题,其离散的代数方程但也是病态方程,必须郑重处理。在我国电磁法向地震法靠拢,从数据采集、处理、解释与成像,电磁法以拟地震法的方法被应用。

米萨克N.纳比吉安(1992)《勘查地球物理电磁法 第一卷 理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二者方程不同,电磁波在大地中衰减非常明显,且有频散,故不能套用地震学的分析方法。”

笔者认为,电磁法的波场传播是以扩散、渗透方式进行,但仍具有反射、折射、干涉等波动性。电磁波与地震波在传播中的不同是电磁波场的频散作用。导电大地传播系数中的相位系数(β)与频率的非线性关系,造成了电磁波的传播中各谐波分量在相位上的相对变化,在传播中信号失去原有波形,从而产生频散效应。据此,笔者认为,拟地震法应用受限于距离。长距离的频散不仅强度衰减严重,而且波形面目全非,无法根据波峰波谷确定波速与形成同相轴。

我国金属矿找矿,曾前后4次引用地震法勘查,均未能取得效果。主要原因是,金属矿一般产状偏陡,金属矿及其围岩成层状太差,构不成地震法的有效反射(刘士毅和颜廷杰,2013)。地震法用于找金属矿不行,拟地震法又会怎样呢!

MTEM 拟地震法探测深度达到4 km,对于我国油气资源向油页岩转型来说,似乎又偏浅了很多。

3 广域电磁法的讨论

3.1 两种测深的综合

广域电磁法是何继善院士团队创新成果。他们利用适应频域电性源全区水平电场分量Ex的表达式,

采用编程迭代求取电阻率ρ值,它克服了CSAMT方法近区无法取值,中区取值不准的困难,实现了频域电性源全区电磁测深的新方法。

笔者认为,可将(1)式分解为两部分,即:

(2)式中

(3)式可知,为偶极平行偶极装置的几何电测深(随发收距),(4)式为同装置的辐射场的频率测深。前者反映由场源至测点间一定深度的横向电性变化,后者为测点下纵向的电性变化,应增加对几何测深的应用,该几何测深是传导电流下的测深。在(3)式中,令,则有

(5)式正是赤道偶极装置下的电场强度值,当φ为任意值时,由(3)式可得

这种偶极平行偶极装置的几何测深,对地电剖面,表层不均性,地层界面的不平行性和水平方向地层急剧变化(断层)有灵敏反映。这样,两种测深的互补、互验,可对测区内地层的纵、横向的电性了解,是有益处的。

几何测深与频率测深方向的不同,它们所测得的电阻率各不相同,但有紧密的联系关系,如(4)式,频率测深各频率测得的电阻率是以几何测深电阻率的百分数表示,即是一个无名数)。每个测点几何测深电阻率是个常数,在研究频率测深结果时总是以1ρ归一化的,这样,频率测深各频率电阻率关系,又与几何测深的电阻率无关。

两种测深的分辨率是不同的。

几何测深:

频率测深:

对于电性源时域测深,则有

(9)式表明,电性源时域测深,由远至近,分辨率不断增强。而频域测深电场分量恰恰相反,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3.2 场区的划分

广域电磁法对远区的定义,水平电场分量Ex其远区规定为,对磁场分量的远区规定为p≥13,这样的规定作为问题的讨论是可以的,作为实际应用未免过于苛刻,远场的信号太微弱了。

电磁法测深勘查,作为一种工程行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据笔者所知,场区的划分,无论是电性源还是磁性源,都以H型地层为标准,远区与波区(r→∞)对H型地层它们的视电阻率测深曲线相差不超过5%作为远区定义的,这样距离(r)与深度(H)的比值为即定义为远区。同样,近区与r→0,在H型地层上它们的视电阻率曲线相差不超过5%作为近区定义,即。

3.3 场区场量认识的错误

电性源与磁性源它们产生的电磁波的传播的路径可分为天波、空气波和地层波,天波被电离层吸收,不能返回。这样,场源产生的电磁波场只有空气波与地层波。即在空气中传播的辐射场与在大地中传播的地层波场,它们的场量大小与性质与发收距密切相关,即在近、中、远不同场区,它们的比例关系是不相同的,探测方法与效果也相应的不同。

笔者阅读了许多文献(傅良魁,1983;汤井田和何继善,2005;何继善,2010;陈明生,2012;薛国强等,2015),发现一些学者对于场区场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错觉。典型说法“在远区地层波衰减殆尽,只有平面波垂直入射与MT相似”、“为了使变频测深能力的辐射场占主导地位,应在远区观测。随着观测点向场源接近,辐射场的主导地位下降,自有场逐渐占优”。“在近区,地层波(自有场、一次场)强度非常大,在远区,辐射场占优、占主导”。场区的场量真如许多文献所说的那样吗?笔者回答是否定的。可令(1)式,则(1)式可以写为

(3)式(4)式分别为

(11)式可知,正是赤道偶极装置的测深电场强度,它是由地层波在r处测深的电场值,(12)式是频率测深电场值,它是辐射场在r处产生电场值,是以地层波强度为单位的频率测深电场值。

在远区,按广域电磁法的规定,将P=9,k=(1 +i)p 代入(12)式,

可得:

在近区,按=0.1计算,=1.414×0.1代入(12)式可得

计算结果,具有颠覆性的认识。(13)式表明,在远区,地层波强度仍占主导地位,辐射波只占地层波强度的百分之一,远区越远,辐射场越接近平面波,但强度很弱了。在近区,地层波很强,辐射波也增强更快。从(13)式至(14)式可知,辐射场在近区增强至地层波强度的50%。由于辐射场远区弱、近区强。因此,电磁测深近区的精度远高于远区,这是近区时域电磁测深的优势所在(电性源频率测深水平电场Ex除外)。一个辐射源,近区场的强度要高于远区,这是个常识问题,不应得出远区辐射场强度高于近区的错误认识。

4 电性源电磁法相关检测应用的商榷

4.1 电性源自身的动态特性

电性源装置,是由信号源通过两条长导线和接地电极与大地接通,构成信号源电流回路。长导线除了有电阻外,还有电感和电容存在。接地电极(电子导体)与大地(离子导体)在电流流过时将产生电解、电渗等电化学作用,导致接地阻抗与电流的非线性关系。如不考虑接地阻抗的非线性关系,电性源装置是一个由电阻、电感和电容相串联的回路。这是一个具有二阶动态特性的回路,有两个固有频率。由于电阻R与电感L和电容C的关系不同。当电压源信号接入可能形成过阻尼、欠阻尼或临界阻尼不同的过渡过程,造成流入大地电流波形畸变。即使采用恒流源供电,由于m伪随机信号是不同宽度矩形脉冲组合,在脉冲的前后沿产生延时,使矩形脉冲失真严重,此外,电信源大回路对工频以及各种电磁干扰的感应耦合的叠加,使输入大地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失去δ函数的波形,这样,通过输入输出互相关函数,求取大地δ函数的冲激响应函数将产生严重的失真,这是第一方案(罗延钟等,2015)失利的主因。

4.2 第二方案的讨论

罗延钟等(2016)采用的第二方案,是不求取大地的冲激函数响应,改为求取输入、输出传输函数Z(iω)。是将失真了m伪随机信号加上所有干扰信号作为大地输入信号,求其自相关函数的傅氏变换,同时将输入自相关函数与输出信号也作互相关函数的傅氏变换,通过两个傅氏变换的功率谱密度函数Sx(iω)和Sxy(iω)的比值,获得大地输入和输出的传输函数Z(iω)。高晋占(2011)是第二方案的原创者,他认为,只要干扰与信号不相关,在理论上是可以消除干扰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同时也指出这个条件未必能很好的满足。第二方案实施者也指出,对传输函数Z(iω)进行反傅氏变换,所得冲激响应会引入较大误差。也说明了第二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不稳定性的问题。

至于,反卷积方案(武欣,2015),只能是一个热门话题。

4.3 实例的对比

笔者阅读了KTY-1型相关检测仪在安徽省铜陵冬瓜山矿上的测试(罗光中,2010①)。冬瓜山矿区工频干扰竟达到330 mV的高强度,相关检测仪重复观测的均方相对误差能达到0.743%的高精度,受到专家们的好评和肯定。但实测结果与当年干扰很小的老资料对比,却有不小的差别。随着测深电极距的加大,等值线反映地质体的形态与规模有所不同,特别是矿体的电阻率,老资料处于低阻带中(图1),而相关检测的矿体最厚处,却在高阻体中(图2)。笔者收集同剖面的多次CSAMT资料,矿体都处于厚低阻带中。

图1 老资料(干扰小)常规电测深剖面

图2 抗强干扰电测深剖面

笔者认为,m伪随机信号的相关检测,虽然在工程和医学应用中获得很好效果。但引入电磁法,由于条件的不同,尚需在实际应用中得以考查和验证。

5 结语

(1)本文讨论了五种电磁新方法。其中极低频电磁法(WEM)、多通道瞬变电磁法(MTEM)、电性源短偏移瞬变电磁法(SOTEM),3种电磁法是专门应对我国深地资源勘查研发的,它们分别以10 km、4 km、1.5 km的勘查深度,包揽我国金属矿和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查。笔者对这3种电磁法能有效的解决我国深地资源勘查问题是不能认同的。人工场源电磁法,无论从探测深度还是分辨率都不如地震法,如今电磁法挑战地震法成为油气资源深部勘查的主力方法,应该说是方向性的失误。电磁法充其量在地震法困难地区作补充勘查,配合地震法提供层参数,对于金属矿深部找矿来说,全世界至今尚未有地震法单独发现金属矿的实例下,那么要把电磁法改造为拟地震法投入金属矿的深部找矿,同样是方向性的失误。

矿产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规模、形态、产状、走向等方面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多样性,要求找矿方法的灵活适应性。但是,我们要建造一个方向固定的巨型人工场源(WEM),供全国找矿应用,不难预料,建造的难度极大,成本很高,利用率低,还会成为全国及邻国一个宽带电磁污染源。这是重大的失误!

(2)深地资源勘查不应以深度为目标(2~5 km)。几乎所有地球物理勘查方法,随着深度增加分辨率相应下降。所以,解决深地资源的勘查应以提高方法分辨率为目标,才能奏效,否则就是一句空话。一个金属铜含量为15~20万t的黄铜矿体,其规模尺寸也只有百把米的一个等轴体。当埋深在300 m时,异常清晰可见,当埋深在1500 m时,异常微弱难辨。如果不提高方法的分辨能力,老方法不能从淹没的干扰中发现矿体异常,那么,虽然方法探测深度可达2 km或更深,但一个中型铜矿山被丢失了。

提高方法的分辨能力,应该重在方法原理上的提高和突破,一味的加大发射功率,终将走到尽头。大多数地质背景的干扰都是水涨船高,无济于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3)从方法分辨率角度,考察本文5种电磁法,应该说是不足和欠缺的,其中随机信号相关检测,在理论上是存在提高信噪比的,但是,如何适应大深度电性源电磁法的装备条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笔者是在学习中进行讨论的,不正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注 释

①罗先中.2010.抗强干扰电法勘探技术、方法的应用[R].北京勘察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云中分公司.

猜你喜欢

长波电性电离层
基于FPGA的高性能电离层测高仪数控系统设计
一种电离层TEC格点预测模型
用于燃烧正电性金属的合金的方法
GPS实时三频电离层修正方法及精度分析
潜艇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
于8块沙三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
中国探空火箭首获电离层顶原位探测数据
[西]鲁道夫·克雷斯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不可能解决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多解问题
一个静电力学结论的推导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