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传承与振兴研究

2021-11-08王旭

魅力中国 2021年38期
关键词:传统工艺刺绣新疆

王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所谓的乡村振兴指的主要是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以及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其中乡风文明不仅仅指的是对于乡村经济的重视,而且还要加强对当地文化的传承和重视。为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乡村优秀的非遗底蕴以及精神价值等进行挖掘,进而起到凝结人心、引导村民以及民风淳化的作用,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和落实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乡村振兴视角下新疆传统工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由此也导致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逐渐向大城市进行迁移,农村人口急剧下降,出现衰败以及凋敝的情况,由此给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导致许多本土非遗传承逐渐趋于流失,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在传承以及振兴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关阐述。

(一)传统工艺产品设计缺乏创新

由于信息以及环境等方面综合影响导致传统工艺设计人员无论是在设计还是制造方面所获取的题材较窄,产品老化等问题严重,另外其销售渠道也无法与市场经济相匹配,进而严重制约了传统工艺类产品的销售和发展。再加上各类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也给传统工艺领域带来不小的冲击,导致一些具有较高审美以及欣赏价值的传统工艺制作不断退化或者失传,所生产的产品也较为单一、缺乏创新等,从而严重制约了传统工艺类非遗物质的传承和振兴。

(二)传统工艺产品传承面临困境

作为非遗传承和振兴最为关键的因素,传承人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人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传统工艺传承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譬如,哈萨克族花毡制作技艺、维吾尔族铜器制作技艺等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其学习时间较长且待遇较低,无法引起当代年轻人的学习热情;同时一些传统工艺教学由于师资力量、资金预算等,导致其教学效果不理想、理论与实际脱轨,致使其无法达到从业要求等。除此以外,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深入,导致一些传统工艺类技术逐渐消失,城镇化的建设虽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员离开乡村,原有的生产以及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工艺技艺或者价值观等逐渐消失,导致文化认同以及故乡情结越来越淡薄,严重制约了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传承和振兴。

(三)传统工艺产品销售渠道单一

对于新疆本地环境特点而言,由于基础设施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综合影响,导致大部分的传统工艺类非遗与现代企业的销售方式以及合作仍主要采用传统的线下销售方式,而现代先进技术譬如网络等的新型销售模式的产品较少。据统计,截止到2020 年,仅有十家左右的以新疆非遗产品为依托,通过淘宝、京东等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其网络销售水平以及营业额仍与其他电商发达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乡村振兴视角下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与振兴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尊重传统,守住文化底蕴

为更好地对传统工艺类非遗进行传承与振兴,更要坚持尊重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切不可完全照搬城市文化。传统工艺类非遗在进行传承与振兴的过程中虽然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主流文化元素,但是切不可改变传统工艺类非遗的文化底蕴,必须坚持尊重传统。

(二)坚持守正创新,激发传承活力

面对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进行传承与振兴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科学地进行创新传承,我们还需注意其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通过其固有的形式科学地融入现代思想、现代理念,从而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2016 年以来,新疆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选取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由专家团队和当地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实施了哈萨克族刺绣发展实验,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条件下,有效促进牧民定居后传统刺绣进入现代生活。在原有刺绣针法和技法上,通过改善材料、组织布绣和毡绣的针法技法培训、丰富刺绣产品品种、提高刺绣产品品质、激发刺绣传承人群的创造力,在促进传统非遗传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当地经济的振兴发展。

图1:哈萨克族刺绣绣片

(三)坚持均衡发展,推进产业破冰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传承必须遵循均衡发展的理念,加强对自然、人文以及产业三大生态的整体振兴。例如,我国首个传统工艺工作站--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工作站依托维吾尔族刺绣项目,将传承和创新设为主体。工作站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传统工艺覆盖面广、兼顾农工、适合居家生产的优势,探索出一套“传统工艺工作站+协会+合作社+合作组+绣娘”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多的绣娘通过自己的手艺,取得了较为稳定、可观的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图2: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刺绣培训班

图3: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作品展

三、乡村振兴视角下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传承与振兴对策

(一)政府相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

对于新疆传统工艺而言其种类不仅繁多而且发展情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想更好地促进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扶持力度。第一,建立健全相应传统工艺类非遗保护制度。为传统工艺类非遗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财政部门应当将非遗资金纳入财政本级预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财政扶持,譬如对于传统工艺类非遗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进而促进传统工艺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不断寻找蕴含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非遗新路径,依托当地传统工艺类非遗资源为发展基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挖掘整合本地区特色非遗资源,实施“非遗+旅游”深度融合。2021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推进“非遗集市”建设工作,拟在全疆A级景区分别设立试点,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非遗专题性展示展演、传统工艺展示展销活动等,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振兴注入新的更大的内生动力,为旅游发展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第三,要充分发挥对口援疆机制的优势作用,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工艺项目为依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拟于2021 年起常态化举办“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 省市非遗展,加强与援疆省市间的交流,支持鼓励内地企业参与到新疆传统工艺类非遗的项目中,交流互鉴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技术、发展支持。

(二)加强对后继人才的培养

第一,加强对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广大从业者技艺水平。帮助从业者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通过开展培训继而帮助非遗传承人不断学习和加强对相关工艺的深入研究,提升工艺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吸引更多的人员参与到传统工艺领域项目中来,振兴传统工艺;第二,加强与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合作交流,共享研究成果。支持传统工艺项目进入高校、科研院所中去,用好非遗研究成果发表、举办非遗学术会议、编发非遗学术刊物等方法,促进和扩大非遗研究成果的社会性利用,培育非遗研究人员。

(三)不断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

第一,加强对传统工艺的发展规划,营造乡村传统工艺类非遗集群。通过应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思路,在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例如,和田地区墨玉县利用龙头企业+非遗+合作社的方式,积极探索非遗+合作社+市场的发展模式,建立乐器制作工坊,自非遗工坊建立以来,通过不断提升工艺设备和水平、加大培训力度,促进巴格其村群众就近就便就地就业,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传统工艺学习,掌握相关技能;第二,加强对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在进行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传承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和理念,进而提升工艺技术、提升工艺产品的档次,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审美要求;第三,加强对新疆地区旅游产业的融合,挖掘工艺产品的内涵,开发包装精美且具有文化内核的旅游纪念品,不断挖掘传统工艺产品的附加值;第四,充分发挥传统工艺居家就业的优势,进而推动当地经济振兴。通过构建非遗就业工坊不仅可以有效带动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而且通过就地就业,为从业者钻研相关技术创造了环境,进而发挥传统工艺类文化的优势作用,有效地提升工艺类产品的产品质量实现工艺类非遗的振兴发展。

(四)拓展销售渠道

第一,以“非遗集市”为依托,设立传统工艺产品展销场所。在全疆历史文化村或者自然人文景区等,设立专门的传统工艺销售展区,继而为工艺产品的销售提供渠道。譬如,吐鲁番市葡萄沟景区设立首个“非遗集市”的设立,不仅实现了对传统工艺品的展示、宣传而且还加强了传统工艺与当地旅游业的完美融合;第二,开展内容丰富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以各类节会为依托,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宣传为其的销售搭建相应的平台;例如,积极组织参加上海进博会、深圳文博会等,提高我区传统工艺类非遗的可见度与影响力;第三,加强对先进科学技术电商以及社会各界企业的引进,通过订单生产或者以销定产等多种销售模式的应用来拓宽销售渠道。例如,在2020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八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过打造线上“新疆非遗购物节”,依托淘宝、拼多多、京东等平台开设“新疆非遗馆”,为全区4 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 个非遗项目、21 名传承人提供产品展示展销专业服务,在实现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传承和振兴过程中,还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工艺刺绣新疆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刺绣新生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