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声唱法在歌剧《红船》中的运用

2021-11-07方香蕾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2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红船

方香蕾

摘要:《红船》创作于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具有重要历史的意义。本文围绕着美声唱法在该部歌剧中的运用而展开,从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在中国歌剧中运用的历史变迁,以及在这部歌剧中的表现形式进行阐述,论证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发展的重要借鉴意义,以及突破西方歌剧固有程式,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是历史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美声唱法;民声唱法;中国歌剧;《红船》

随着艺术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歌剧逐渐获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且在自身深化发展的同时融合了民族音乐以及美声唱法的相关技巧,在体现出浓厚中国民族文化特征的同时又显示出独特的文化美感。美声和民声歌唱是表演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而这两种唱法皆具备各自独特的发声技巧,能形象地表现出多种情感,塑造不同的场景,将观者代入到表演情境中去,实现情感的共鸣。而美声唱法更加对我国歌剧演唱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积极并有效的促进融合了我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创新发展。

中国原创歌剧《红船》,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的精品之作,在经历了两年多的不断修改与创新,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杭州运河大剧院、新疆等地歌剧院成功上演,不仅获得当地艺术界学者们的一致高度评价,同时也让观众重温革命历史,进一步推进党的历史教育学习。美声(Bel canto)最早起源于欧洲,歌唱表达具有浓厚的戏剧性和丰沛的情感,而美声唱法运用在中国歌剧中能够深化听者对歌剧情感的感知,强化听者的体验与感受。中国歌剧带有中国民族特色,同时,美声唱法融入的中国歌剧使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因此,歌剧《红船》中众多主要角色采用美声唱法的歌者进行演唱,例如:毛泽东(男高音)、李大钊(男中音)、陈独秀(男高音)、王会悟(女次高音)、张国熹(男中音)等,在歌剧《红船》中适当加入美声唱法,利用美声唱法来表现剧情,通过歌剧中人物的个性表达,推动着音乐文化创新的发展,向观众诉说并传达“红船”精神,突出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来源,并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承载着党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一)美声唱法传入中国

有关美声(Bel canto)的描述最早源于意大利,其在发展传播并引入中国之后一直被称为美声唱法。美声唱法产生于欧洲,属于外来文化,引入我国后适应于我国本土音乐文化艺术发展,经过我国艺术家的改进后在我国音乐表演艺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声唱法经过多年的改进与发展,更加突出声音的质感与美感,对于声音力度、光彩、发声等有着较为极致的追求,因此也被称之为科学的发声方法。与常规发声相比,美声唱法的技巧就在于声音共鸣与气息的控制,人们通过气息以及发音位置的共鳴来调整自己的歌唱状态,根据演唱的需求控制并调整自己声音的大小、强弱以及长短,根据不同的歌唱语言需求通过语言中对“元、辅音及生、韵母”的咬字吐词,形成多元化的演唱听觉效果。美声唱法对于表演者演唱技巧的要求比较高,只有具备灵活的呼吸控制、饱满的气息支持以及吐词咬字的技巧等才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演唱音色与声调,达到美声唱法的要求。

(二)美声在中国歌剧中运用的历史变迁

中国歌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国外音乐文化以及表达演唱的方式加以运用。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艺术家们同时也在学习不同演唱技巧背后所蕴含的独特的审美文化,进一步深化人们通过西方美声发声方法来充盈丰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也给多元化音乐思潮的涌入提供了机会。中国歌剧在融合美声唱法之后在艺术审美风格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的演唱风格带给了中国歌剧新的生命力,促进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持续发展。单从演唱技巧方面来看,美声唱法与中国歌剧演唱艺术体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声唱法音色浑厚优美,情感表达直接热烈,发声方式以“全腔”为基准。而中国民族唱法演唱则具有独特的音色,细腻清亮,极具民族韵味,加上中国各个地方方言演唱,体现出独特的音乐美感。歌剧《红船》中的音乐,作曲家孟文东则将西方歌剧与美声唱法、民族歌剧中民族唱法、方言民歌相融合,再加上以独唱、合唱、重唱的音乐表现方式为地基,再加上以宣叙调、咏叹调为描写刻画伟人人物的表现形式,令每个人物用音乐情感刻画清晰,层次变化尤为丰富。歌剧《红船》中的《我有一个梦》、《万岁》、《一个幽灵》、《启航,驶向远方吧》以及毛泽东与杨开慧相爱、离别,陈独秀与李大钊见面等多个精彩唱段,都清晰并将美声唱法悄无声息的通过音乐中各个气势恢宏和委婉细腻丰富的戏剧音乐用抒发出来,更加提升了观众的共情,激发起红色爱国之情和信仰的坚定。

其次,再从演唱的情感表达来看,美声唱法皆声情并茂表达情感热烈直率,当与中国歌剧民声演唱融合的时候,则能够更加强化情感的表达,增强整个表演的感染力。例如在《红船》中,毛泽东(美声男高音)与杨开慧(民声女高音)相知相爱的二重唱中,毛泽东朝气蓬勃,情感热烈似火,杨开慧温婉而不失活泼,二者手挽手塑造了两个鲜活积极的人物形象,促使唱段更加深刻、动情、动人,给予观众最好的视觉听觉体验。

(三)演唱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效果

美声唱法的发声方式对中国歌剧演唱也产生了较大的推动。在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当代人对于音乐文化的追求,我国的歌剧艺术也顺应着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着国际化的发展,在传播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展现出自身的魅力与发展潜力。我国最传统的歌剧演唱方式存在音域跨度不够、发声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这也是制约我国歌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世界音乐文化的传播与融合,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率增加,人们能够见识到各种各样的音乐文化,所以当代人也对音乐的审美产生了一些变化,音乐人们在传统的民间音乐、地方戏等具有民族音乐特征的基础上吸取美声唱法的技巧与发声方法,使得中国的传统音乐在发声上音色更加柔和、圆润、洪亮,共鸣发声使发出的音更有穿透力,气息的稳定运用提高了对音的控制能力,展示出多种多元素的音色风格特征,能够更加适应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情境的情感,强化整个演唱的感染力。因此,美声唱法为我国歌剧演唱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发声技巧借鉴,当《红船》中的核心美声歌剧演员站立在舞台上,他们各个大气沉着,形神兼具,用自己扎实的功底和美声歌唱技巧,从音色音质的表现感染力上屹立在舞台中心,给观众留下最震撼的听觉效果。

(四)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音乐艺术在对外开放的当代得到了较好的交流发展机会,同时美声唱法对中国当代歌剧演唱艺术的创新發展得到了促进,它也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倾入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扩大了中国歌剧演唱艺术对国际音乐文化的影响。美声唱法与我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发展与融合给予了我们当代人全新的艺术感受,同时也扩大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强化并加深了其对美声唱法的了解,为我国各领域音乐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较为新的思路方向。美声唱法的传入同时也带来了国外的歌剧艺术,国内艺术创作者通过借鉴国外歌剧作品,将歌剧中的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多门类的艺术形式通过丰富的创作思想,把歌曲唱段演唱形式、舞台设计、交响乐团等一切元素集合起来,实现新的创新发展。而歌剧《红船》不仅做到了这一点,还通过舞台上的拉帷幕、投影、灯光等有机运用,形成“蒙太奇式”的转换,虚实交替,营造出了非常有代入感的戏剧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歌剧的魅力,和“红船”精神。

在歌剧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保持自身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洋歌剧和西方声乐技巧,更加强化了歌剧演唱的艺术性与感染力,同时,中国歌剧表演教育更加趋向于国际化,我国音乐类院校更是在课堂中设置了歌剧表演课供学生们实践。

结语:

综上所述,美声源于欧洲,它体现出强烈的表现力与丰富的情感,具有科学的发声技巧,能够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而在世界音乐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今天,歌剧《红船》在美声与西洋歌剧的借鉴中丰盈了自身的表演艺术,促进了我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国际性、创新性,同时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形象、生动的艺术诉说。

参考文献:

[1]张淇甯.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探讨[J].戏剧之家,2021(19):30-31.

[2]廉琦. 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D].天津音乐学院,2020.

[3]祝君.美声唱法及其对中国现代歌剧演唱的艺术影响[J].艺术评鉴,2018(10):62-63.

[4]卢昱卉.论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8(05):42.

[5]刘茜.歌剧《红船》:不凡启航[N].中国文化报,2021(04).

[6]王霞.歌剧《红船》首演 咏赞开天辟地的壮丽航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04).

本文是2020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美声唱法在中国民族歌剧《红船》中的运用”成果,项目编号:Y202045755)。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红船
“红船”争霸赛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红船精神伴我行
红船向未来
什么是红船精神?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初心依旧绕红船(辘轳体)
红船的守望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