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方法对切花芍药花期的影响

2021-11-07陈爱昌柳健

防护林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花期

陈爱昌 柳健

摘 要 通过对不同品种切花芍藥采取低温贮藏、外源激素处理等手段,在标准环境条件下,观察了瓶插后花期、单朵花开花率、花枝感病及鲜质量损失情况。结果表明:鲜切花枝鲜质量损失率品种间虽有差异,但在4~6 ℃低温贮藏条件下,贮藏时间不超过60 d,总鲜质量损失率<15.5%;切花芍药的花期、开花率变化不大,花枝感病率低或不感病;经过一定浓度外源激素处理,可有效影响单朵切花芍药的花期。

关键词 切花芍药;低温贮藏;外源激素;花期

中图分类号:S68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1.05.016

Abstract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ut flowers for Paeonia lactiflora were treated with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and exogenous hormones under standar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and the difference of blooming stage,single flower flowering rate and fresh weight loss were observed after vase insertion. Result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fresh weight loss rate of fresh cut flower branches is different among varieties,the blooming stage and blooming rate of cut flowers for Paeonia lactiflora has little change under the low temperature storage condition of 4-6 ℃ as long as the storage time is not more than 60 days and the loss rate of total fresh weight is less than 15.5%,the infection rate of flower branches is also low; exogenous hormone treatment wit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could effectively affect the blooming stage of Paeonia lactiflora .

Key words cut flowers for Paeonia lactiflora;low temperature storage;exogenous hormone treatment;blooming stage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为毛茛科芍药属,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芍药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在我国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河北、北京、上海等省市均有栽植,怕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尤以含盐量中等、pH5~7.8、通透性较好的沙壤土为佳。我国产15种,山东省产1种,栽培品种极多[1],以切花生产为主[2]。

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芍药花期大多在4月中旬—5月中旬,因其花大(有的品种盛花期花茎大于20 cm)、花艳、多色等特点,深受行业及消费者欢迎。然而,在自然条件下,单一品种的单朵花,花期15~17 d(自第1片花瓣翘离花蕾开始,至花瓣全部脱落),最具观赏价值的时间(为初开到整朵花中约20%花瓣脱落)更短,仅有7~10 d,且这个时间受周边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另外,虽然芍药栽培品种较多,但各品种花期重叠、集中,全部品种芍药的花期只有20~23 d。因此,为延长切花芍药花期,本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研究对切花芍药花期的影响。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择济南市国有苗圃唐王基地栽植的‘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杨妃出浴’3个品种芍药作为试验材料。

选择晴朗天气,在太阳未升起前,试验植株花萼已全部开裂,花蕾凸出,最外面第1片花瓣即将翘离时采集。此时花萼处有花蜜分泌,花蕾接近完全发育成熟(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一般为4月下旬)。剪切时,花蕾下保留3片掌状或羽状分裂叶,在距离保留的最下面一片叶5~10 cm处剪切。剪下的花枝注意保湿、避光,在2 h内用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做消毒处理,用无菌湿布包裹切口及叶下花枝部分,放在室内自然阴干;后用废旧报纸蓬松包裹,露出花蕾,10支一包。其中在采切前的24 h充分隔离的条件下,对“杨妃出浴”品种用0.01 mmol L-1浓度多胺抑制剂(D-Arg)和亚精胺(Spd)喷雾处理。未经处理的‘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杨妃出浴’各9包,被2种不同外源激素分别处理的‘杨妃出浴’各1包,以备试验之用;注意:被外源激素处理过的切花枝做好标记。

1.2 试验方法

将购置的1~2 L花瓶消毒洗净,内容水为蒸馏水,瓶插水能没到花枝下部1/3~1/2处;标准环境条件为:室温28~32 ℃,相对湿度50%~60%,光照强度1 000~1 600 lx,空气可自然通风但人感无风。3个品种未经处理的材料各取1包分别插入花瓶中,置入标准环境中作为对照组,记录其有关指标:花期分别为‘奇花露霜’8 d、‘桃花飞雪’7.5 d、‘杨妃出浴’8 d,开花率均为100%,整个花期无感病现象。

试验分2组:一组是用被不同外源激素处理后的‘杨妃出浴’瓶插,分别置入标准环境中,记录其花期、开花率、感病情况,与对照组比对;另一组是将3个品种芍药的鲜切花,贮藏于4~6 ℃温度微环境中(本试验是放在调好温度的冰箱贮藏室;温度不可太低,否则易使花器冻伤),贮藏时间分为10、20、30、40、50、60、65和70 d,在各时间节点分别取出1包实验材料瓶插,放在标准环境中,各自记录其花期、开花率及感病率,然后与对照组比对,同时测定各贮藏天数节点的鲜切花质量损失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溫贮藏对延缓切花衰老的影响

切花芍药的耐贮性因品种不同而略有不同。瓶插效果表明,随着贮藏天数的增加,各品种切花瓶插后从初开至盛开,时间逐渐缩短、开花率降低:低温贮藏到40 d时,‘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无感病现象,分别有8支和7支开花,即开花率80%和70%,瓶插花期分别为6.5和7.2 d,且开花整齐;‘杨妃出浴’7支开花,即开花率70%,花期7.5 d,但花枝上端叶片边缘感病,且有一支没有完全开放。贮藏到60 d时,前2个实验材料品种都有7支开花,即仍能保持70%的开花率,瓶插花期分别为5和6 d,但靠近花蕾的部分叶片边缘和花萼感病、霉烂,感病率为26%和34%,导致花朵不能完全开放或不开放;‘杨妃出浴’6支开花,花枝上端叶片边缘及花萼前段感病率达41%。贮藏至65 d时,‘奇花露霜’和‘桃花飞雪’感病率达31%和38%,而‘杨妃出浴’的感病率达到了46%,3个品种切花开花率下降,分别为5支、5支、4支,瓶插花期也迅速缩短,分别为4、3.5和3 d,与未低温贮藏时的对照相比,其瓶插花期是50%、47%和37.5%,花朵大部分不能正常开放或几乎不能开花。贮藏至70 d,花枝顶端花茎出现萎蔫现象,花蕾不能直挺,花朵不能正常开放或几乎不能开放,花期分别为2、1.5和2 d,几近失去观赏价值。低温贮藏对开花率、花期影响见图1、图2。

2.2 鲜质量损失率对切花生命力影响

通过试验数据绘出图3。由图3可看出,随着切花芍药低温(4~6 ℃)贮藏时间的延长,鲜质量损失率呈上升趋势:贮藏前期(0~10 d)鲜质量损失率上升较快,且‘杨妃出浴’的鲜质量损失率高于‘奇花露霜’和‘桃花飞雪’,3个品种切花鲜质量损失率分别为5.83%、5.07%和3.36%;贮藏中期(20~60 d)鲜质量损失率增加趋缓,这与贮存微环境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有关,这时3个品种切花的总鲜质量损失率分别为15.12%、14.83%和14.61%;而切花在贮藏后期(60~65 d和65~70 d)鲜质量损失率增长又迅速上升,分别为3.05%、2.87%、2.43%和3.08%、2.86%、2.44%,贮藏70 d时,‘杨妃出浴’‘奇花露霜’‘桃花飞雪’总鲜质量损失率分别为21.25%、20.56%和19.48%,说明花枝失水速率又加快,这与贮藏60 d后感病率迅速上升、瓶插开花率及开花质量明显下降结果是一致的,也与内源激素变化有关。

2.3 多胺抑制剂及多胺对切花芍药花期的影响

切花芍药以‘杨妃出浴’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将对照组与被用0.01 mmol L-1浓度多胺抑制剂(D-Arg)和亚精胺(Spd)外源激素分别处理的试验材料瓶插后,置于对照环境条件下,观察记录各自的数据,与对照组进行比对,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被处理后的同一品种花枝花期比对照组分别延长了31.3%和缩短了18.8%。

3 结论

通过试验看出,鲜切花自生产基地采切回来,在低温条件下贮藏到一定时间(60 d)后,就会出现自我感病现象,继续增加贮藏时间,切花感病率迅速上升,瓶插已不能正常开花,失去贮藏意义,也就是说,切花芍药在4~6 ℃环境中低温贮藏不超过60 d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鲜切花贮藏时间。贮藏后期,即贮藏天数大于60 d,花枝因失水严重(鲜质量损失率≥20%)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生命力降低,导致感病率高、瓶插开花率低、开花效果差。针对低温贮存前期,切花鲜质量损失过快现象,可在杀菌消毒基础上,适当增加贮存微环境相对湿度,达到有效减缓鲜质量损失速率。同时试验表明,经过合适浓度多胺抑制剂处理可以延长芍药切花瓶插寿命,而一定浓度的亚精胺处理加快了芍药的衰老,即多胺(亚精胺)外源激素处理可以提高花枝生命力,加快开花速率,但缩短花期。

另外,单就鲜切花的花期延长来讲,可在已有的现实条件下,综合利用以上技术措施来达到处理目的,同时掌握花卉市场相关信息,灵活把控花卉最佳生产、采切、包装、运输、贮存、供应等时节,有效提高花卉产业相关要素集约化程度,这应是花业从业者如何充分利用花卉资材并发挥其最大效益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士贤.山东树木志[M]. 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84

[2] 王莲英,秦魁杰.花卉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3] 高俊平.观赏植物采后生理与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刘萍,李明军.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花期
桂花
娇艳花期
昙花
在高原
山西产苦参花中生物碱类和黄酮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春天的铁树
赏花经济如何延长“花期”
库尔勒香梨开花物候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艳阳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