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艺术门类精品文化活动的培养路径与传承研究

2021-11-07程倩韩英

客联 2021年9期
关键词:门类精品校园文化

程倩 韩英

摘 要: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实践,积极打造各个专业的展演平台,积极构建创新型艺术育人模式,打造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引领文化精品活动,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拓展新时代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有丰富的实践成果,对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起到一定的探索和创新作用,为艺术门类创建特色精品文化拓宽培养路径和实践传承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精品文化活动建设;传承研究

一、艺术门类精品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性

精品校园文化是塑造校园文化精神内核的直接折射,通过精品文化活动建设为抓手融入学生日常,围绕专业素养、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等多方面建设,不断探索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彰显校园精品文化魅力,通过丰富形式促使师生广泛参与,促使学生在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中更好地成长成才。充分发挥艺术门类精品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强大育人功能,建设与创新艺术门类的精品文化活动,根植学校特色,以学校整体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发展方向为导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学院专业发展特色和培养目标,有助于实现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升华以情促思、以情促学,形成层次丰富、途径全面的艺术门类校园精品文化活动新局面。

二、艺术门类精品文化活动建设现状

众多高校以创立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品牌服务校园文化借以达到育人功能。而反观目前校园精品文化的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功利化的误区,不重内涵重包装,没有符合自身校园文化特点的艺术活动品牌。部分高校在文化艺术活动开展上,缺乏长期的、整体的战略规划,做表面文章,追求短期效应,功利色彩浓重,仅把艺术型精品文化活动视为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娱乐工具,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艺术门类精品文化活动育人作用的发挥。

校园精品文化形式日趋多元化,但在传承方面逐渐演变成沿袭,精品文化活动逐步失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意义,几乎没有一套科学、可行有效的精品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估体系来帮助有特色的可建设的精品文化活动建设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以实现形成名副其实的“精品”校园文化。

三、突出“艺术”打造“精品”的实践路径

在长期实践中,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注重打造特色校园精品文化活动,不断丰富扩大校园品牌内涵与外延,力求與时俱进持续深入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学院独有的艺术门类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实践,积极打造各个专业的展演平台,搭建“展、演、评、赛”多维品牌文化的培养路径,积极构建创新型艺术育人模式,打造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引领文化精品活动,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拓展新时代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艺术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有丰富的实践成果,对促使大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起到一定的探索和创新作用。

(一)艺术门类校园文化活动案例

1.“梦青杯”语言文化艺术节是我院从2014年开始开发的一个学生活动项目,在每年的4到5月结合重要节日以晚会的形式呈现。实现教学成果展演,随着参与人员的广度及组织作品的的深度其内涵意义也在不断深化,现已成长为有着学院品牌意义的校级活动,其影响力不断增加,此活动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思想深度。至今,该艺术节已成功举办五届,它在突出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很好的采用各类新媒体技术的协助,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意于艺术作品创作中,以实现教学、专业实践、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四方共赢的局面。

2.每学期在正常教学内容外,额外增加课外编排节目内容,学生自觉利用课外时间编排国内外经典剧目,剧目排演成熟时搬上实验剧场演出,在舞台上接受观众的评判,全体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共同提高,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其中有较好表达红色基因的作品《南京.南京》《爷爷那片土地》等作品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3.根据自身专业特色通过“海之韵”合唱团,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既提高与升华了学生演职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思想,又提升观众在艺术作品中的思想认识。

4.通过每年两次的社会实践,引导同学们积极将艺术创作和红色寻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生活的真挚热爱。

高校在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和提高文化艺术活动水准的同时,探索性的将工作思路和方向放在如何构建本校文化艺术活动的品格与风格,锻造体现本校文化特色和文化艺术活动品牌上来。主动参与精品文化活动建设各环节,借助自身能力以及素养,科学发挥艺术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促使各阶段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调动各系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依靠“中歌大舞台”这个平台,通过专业作品的创作,实现了教学、舞台、实践、教育的串联,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精品校园文化建设环节,促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针对性、合理性。通过同学们对红色经典等各类作品的演绎及二次创作,既教育了自我又感染了他人,实现了参与者的精神互动与共鸣,从而提升了精品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探索借助新媒体等手段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学生参与度高,表现出线下活动火,线上热多高的景象,开启我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二)校园精品文化活动评估体系的构建

为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的外延和内涵,充分打磨发挥其育人价值,我院积极构建校园精品文化活动评估体系。

评估流程包括活动自评、综合督导、学生评价、整改复评四个环节。评估前期准备阶段,将评估指标和评估要求以通知的形式告知相关主办单位,广泛动员师生,主动参与到评估工作中来,建立相应的自评组,多方式多渠道收集、整理、归纳、分析信息资料,并递交评估自评表,撰写自评报告。综合督导中邀请各兄弟学院以现场参与、座谈或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提出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学生评价阶段邀请学生召开座谈及撰写参与观摩活动的心得体会,从参与者和观众的视角对活动的认可度和反响进行梳理。整改复评是根据自评、综合督导、学生评价三个环节汇总的反馈意见进行实践整改,促使精品文化活动建设与时俱进,并对认可度高、反响强烈的活动可予以一定的鼓励表彰。

校园精品文化活动评估体系的构建,确保各年级各专业各层次师生可以随时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艺术创作具体化作用,比如美育作用、激励作用,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关的实践,在深化实践中,科学解决校园精品文化建设中的各类问题,借助艺术门类活动植入建设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促使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最大化提升校园精品文化建设水平。

四、结语

积极探索艺术门类精品文化活动培养有效的路径,采用各类新媒体技术为阵地来拓展,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意于艺术作品创作中,呈现教学、专业实践、思想教育、文化建设四方共赢的局面。挖深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学院引导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从而实现拓宽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思路,提高与升华学生演职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思想,提升观众在艺术作品中的思想认识,推动高校特色品牌校园文化“精品”迭代,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作出定量、定性的分析和价值判断,时刻找问题找差距,制定符合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建设实际和发展规律的评估体系,不断规范艺术门类精品文化活动体系化、规范化,不断完善系统的评估体系,探索新的文化艺术实践形式,改善校园活动的文化氛围,以实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解艳丽.论校园文化在艺术类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

[2]鲍荣娟.高雅艺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路径[J].艺术教育,2016(5).

[3]李营刚.文化艺术活动对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与价值实现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11).

猜你喜欢

门类精品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千奇百怪的动物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王莫
展览后记 跨越艺术门类的西部陶艺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