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仁智教育,培育仁爱素养
2021-11-07陈文友
陈文友
仁智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核心,做好仁智与仁爱的深度培养,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提供前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现阶段的仁智教育从讲授形式以及相关仁爱环境的营造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策略。
一、现阶段小学仁智教育显现的问题
(一)学校的仁智环境营造意识欠缺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身心成长都会受到学校环境的直接影响。环境是培养与改变人的隐性基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并未意识到仁智教育以及环境构建的重要性,仅仅做到了相关课程的设置,并未进行深入建设。可如果仅仅在课本中教授相关仁爱与仁智知识,学生必定会有枯燥乏味之感,从而产生抵触心理。
(二)班级建设中仁爱氛围感不足
班级是小学生的小集体。在这里,学生能够体验与人沟通、独立思考以及人格构建的全过程。但如今的小学班级,大多体现的是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似乎都没有时间去关注“主科”之外的内容。长此以往,学生将禁锢在象牙塔之中,不会思考未来进入社会将要面对的人和事。而德与智的教育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指路明灯,只有做到德才兼备,学生才能在社会中获得更好的成就。
(三)课堂未实现仁智理念与实际生活的贯通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注重知识层面而忽略了仁智理念层面。学习知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生活中进行充分运用,因此仁智理念的传授应该与学科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未成熟,对于仁智教育知识的理解不能做到深切感悟,如果仅仅要求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背诵,无疑是在浪费仁智课堂教育资源,对其仁爱理念的提升毫无作用。
(四)教师仁智培养的意识与教授水平较薄弱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但笔者通过观察发现,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脱离传统教育的思维,在课堂上还在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是否真正接受并未进行研究分析。长此以往,必定会造成学生对于仁智教育内容的轻视。从教师层面看,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他们认为仁爱是学生先天就具备的。如果这样的观念一直充斥在课堂上,无疑会造成教师与学生共同忽视仁智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仁智课堂成为摆设,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
二、针对仁智教育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学校仁智氛围
学校仁智氛围的营造是仁智课堂的延伸,教师可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后强化其仁智理念。例如,学校可以开设好人好事专栏,对在仁智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在全校学生面前对其事迹进行宣传。受到表扬的学生会更加坚信仁智行为的重要性,并在后续过程中继续行动;对其他学生也提供了良好的榜样,从而激发起其向受表扬同学看齐的内在动力。此外,学校也可以经常邀请相关教育专家进行專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深度感化,进而帮助其践行仁智。
(二)立足细节强化班级仁智文化
在班级小团体中,需要强化学生的集体仁智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如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时,教师可课件出示课前准备的装扮好的教室资料,引导学生从中选出几幅自己感兴趣的。然后给学生分组,每组一幅图,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再选出代表在班内介绍这幅装扮图的设计好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合理整体布局设计,全班同学一起将教室划分为图书角、荣誉榜、展示区、工具区、植物区等几个区域,分组动手完成对教室的布置,把教室装扮得舒适、美观。这样引导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来完成对教室的装扮,能启发学生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更能树立班级仁智文化,培养学生仁智精神。又如,每个班级都有板报区域,那么就可以利用此功能性区域,让学生的参与在板报上得以呈现,同时要求学生在呈现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让枯燥的文字展现出仁智光辉。
(三)促进仁智教育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联动
脱离了生活实践的知识是无源之水。在仁智教育课堂的实践中,即使能够做到对各个知识点的量化与考察,但也仅仅是对学生记忆程度的考察,对于其是否能够将仁智教育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则无从评价。例如,在《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中谈到公共场所的规范问题,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假期随父母去游乐场玩耍,或者去公园小憩,都是检验学生仁智理念学习水平的生活实践。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设置相关提问环节,让学生主动介绍自己在此类公共场所做过的值得提倡的事,然后对学生给予表扬,坚定其仁智理念。又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意识,自觉行动起来节约用水,笔者安排学生课后调查学校和社区有没有浪费水的现象,并讨论如何做到节约用水。一周后,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调查到的浪费水资源现象和行为,并提出节约用水的好办法。学生A说,学校厕所里的水龙头有的没拧紧,24小时在滴水,建议改成声控或感应水龙头;学生B说,爸爸洗澡时总是开着水龙头,而且时间又长,建议在热水器喷头上安装定时装置,十分钟一到就关闭喷水;学生C说,学校门卫爷爷浇花草时浪费水的现象非常严重,建议采用自动喷洒装置……学生知道了节约用水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于是他们又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节约用水的倡议,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这一系列与生活实践联动的活动促进了仁智教育的生成和落实。
(四)培养教师仁智教育意识,提高讲授水准
教师的仁智理念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提升教师仁智思维是非常迫切与重要的。例如,学校可以将仁智理念加入教师素质考核当中,在外力的作用下,促进教师主动改进自身理念。同时,应加强教师专业仁智教育培训,请专家学者开讲座,使教师充分理解仁智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育实践当中更新教学方法,将仁爱理念落到实处。此外,还可以增进同校教师之间的交流,让优秀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等。这样,不仅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师授课水平,而且能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培育良好的教育氛围。
仁智理念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是隐性社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靠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进行考量。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应该转换传统的教育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仁爱基础,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仁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深悟仁智课堂理念创新模式,不断丰富仁智教育的多样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城北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苏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