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2021-11-07林琴
林琴
所谓“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学习目标导向下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达成的一致性。这里的“评”是指嵌于教与学之间,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的课堂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人教版四下“四边形的内角和”为例,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教学设计关注“核心”和“关键”
(一)目标是核心
教、学、评之所以能一致,是因为这三者有着共同的目标。因此,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学习目标是核心,正确清晰的学习目标是“教-学-评-致性”的前提。那么,如何制订出正确的学习目标呢?第一,要依托课程标准,课堂学习目标其实是课程标准在某一学科的具体化,依托课程标准制订的学习目标才能确保教学在课堂上正确引航。第二,要深入研究、解读教材,理解教材的内容、意图和思想。第三,要掌握学情,教学设计前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其学习过程的可能情况。
例如,人教版四下 “四边形的内角和”的内容,对应的学段目标是: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获得合情推理能力,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思考过程,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教材呈现的问题思考性较强,如 “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一样的”“用什么办法求出其他四边形的内角和呢”,教材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素材,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笔者所教班级学生对探索几何图形的特征有较高积极性,有比较好的合作交流能力、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一些简单推理能力。为此,笔者设计本节课学习目标为:(1)探究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2)在操作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化思想;(3)在活动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初步掌握学习方法。有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做向导,评价任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就有了依据。
(二)评价是关键
何以判定目标是否实现?这就需要评价。所谓评价,即检测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学会。用于检测学习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就是“评价任务”,这种“评价任务”在学习中起着引航导向的作用。因此,“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就是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设计评价任务,即 “逆向设计”。怎样设计评价任务才能有效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呢?首先,评价任务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其次,评价任务的呈现要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明白、理解得清楚。
依据以上原则,笔者设计本课评价任务:(1)用测量、剪拼、分割、观察等方法求出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2)想办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并说出思考过程;(3)会求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并总结规律和方法。以上每个任务的完成都需要一段完整的时间,每个任务都能让学生“生产”出丰富多彩的学习信息。在课堂实施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评价任务进行细化、具体化,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二、课堂实施注重评价的嵌入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评价依据教学目标展开,最终服务于教和学。将课堂评价融入教与学的过程,既推动教师的教,又引领学生的学,使教、学、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教评融合——评价即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呈现评价任务,收集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只要教学活动一开始,学生就会呈现诸多信息(即评价信息),有教师的预设性的信息,也有学生的生成信息。教师要从信息中研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有多少学生还存在困难,困难在哪里),并迅速做出决策,或矫正、或调整,使教学行为变得更合理。从这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就是课堂评价的过程,评价和教学融为一体,可以说“评价即教学”。
例如,学生在完成第一个评价任务“用测量、剪拼、分割、观察等方法求出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学生生成了丰富多彩的信息:(1)先量后加,先用量角器量出4个内角的度数,再相加,得到的内角和是360°;(2)先撕再拼,先把4个内角撕下,然后拼起来,正好是一个周角,就是360°;(3)先分再合,将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画对角线),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就是360°;(4)先画两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得出180°×4=720°。笔者让学生将第四种思路在黑板上“画”出来,组织大家讨论:“这个方法得到的不是360°,问题在哪里?”讨论中师生有了这样的思考:内角在哪里?错误在哪里?(多算了中间的4个角)可以怎么纠正?(用720°减去中间的360°就行)在讨论、分析、纠错中,同学们对内角和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评学融合——评价即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学习过程就是明确评价任务、完成评价任务、分享学习结果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这过程中能生成丰富的学习信息。在师生、生生互相评价交流过程中,能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在评价中加深对知识的认知。
例如,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是“在操作活动中充分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那么,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充分体验转化思想”?笔者将评价任务二具体化:(1)独立探究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2)组内交流,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3)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大部分懂得将五边形、六边形转化成三角形来解决(即从一个顶点出发依次和其他顶点连线),发现它们都可以转化成三角形来求内角和,关键看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笔者趁势追问:“八边形的内角和会求吗?”这时,有学生说不用画图可以直接列式:(8-2)×180°=1080°。有部分学生还没反应过来,笔者顺势而导:“这个算式对吗?大家结合画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在评价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发现三角形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边数减2,最后有了精彩的总结:n边形的内角和=(n-2)×180°。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在体会转化思想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縣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