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渗透方法浅探

2021-11-07韩湖

新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根本性树人立德

韩湖

语文课程一方面具有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的工具性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以及道德修养的人文性特征,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情感态度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积极的导向作用。在小学课程设置中,语文学科占有最多的比例。因此,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渗透存在的问题

受学校忽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家庭教育情感缺失影响学生思想素质与道德水平发展,以及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的教学技能不足等原因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的渗透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 立德树人内容挖掘不足。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选编的文本文质兼美、内容丰富,具有人文陶冶作用。但部分语文教师对教材立德树人的内容挖掘不足,容易将语文课变成枯燥的政治说教课,语文政治化倾向严重。另外,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以单元主题形式编排的,同一单元内的文本的主题虽相同,但侧重点不同,这就提高了对教师整合教材内容的要求。不少教师对教材内容整合不足,导致了对立德树人的渗透内容混乱。

2. 立德树人渗透方法不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对立德树人的渗透方法不当,只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层面,忽略了对其人文性层面的教学,造成了对所选文本思想道德方面教学内容的缺乏。具体表现在方法单一,不少教师往往采用结尾总结式、说教式等方法,对课文中所说的道理直接出示,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生活经验,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

3. 立德树人渗透途径单一。

有关立德树人的内容分散于教材的各个组成部分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材及学情的分析和研究,将立德树人的渗透途径多样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将渗透途径只集中于课文教学这一部分,忽视了教材其他部分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忽视了将课内教学有效迁移至课外,忽视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没有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的促进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渗透的方法

1. 挖掘立德树人内容。

(1)深度挖掘教材。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方式进行单元编排,人文主题明确体现了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的渗透点。在教学时,应在深度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每单元的人文主题,对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的渗透点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实现渗透。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编选此单元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

(2)加强联系生活。语文与生活关系密切,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宽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的渗透领域,让渗透富有趣味性,同时也为课堂注入活力。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美好品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多彩童年”、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童年往事”中的文本,分别通过对人物美好品质的描写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体现了追求“友善”的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友善”价值观的树立。又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文的主题在于“诚信”,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诚信的重要性。通过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的渗透,能促进学生培养诚信的美好品质。

(3)课内迁移课外。为拓宽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应将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務融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过程之中,并在课外展开实践。这样,既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达成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性任务。在教学中,精读课文传授方法,而在学习略读课文和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则可将从精读课文中学习到的方法加以拓展运用。

2. 丰富渗透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时,在遇到难理解、较抽象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文本中对周总理爱国情怀的描述较抽象,为帮助学生理解,可以利用视频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来渲染气氛,让学生从中体会人们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从中渗透爱国情怀。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抓住课文的动情点,把握时机进行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设置。一方面,调动学生参与想象、联想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借助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蕴含其中的人文内涵,实现德育教育。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桥》一文时,可以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来渲染气氛,更好地烘托出老支书忠于职守、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形象。在教学中,为渗透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教师还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可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活动时去公园等地寻找爬山虎,并记录爬山虎的生长情况,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 寻求多样渗透途径。

(1)渗透于写作教学中。如前所述,在由课内向课外迁移之时,可以通过课外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用心观察和体悟,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爱国主题,可以“我爱祖国”为主题展开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对祖国、家乡、学校的热爱之情。

(2)渗透于口语交际教学中。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突出口语交际的重要性,编排了“口语交际”板块。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板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口语交际:劝告”,旨在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往能力,符合和谐社会需求。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综合性学习环节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实践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合作、分享的品质教育。如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科作为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渗透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立德树人的内容,努力创新渗透方法,拓宽渗透途径,从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龙山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根本性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追寻音乐本色,让活动趋向有效
五大发展理念在回答根本性和全局性问题上的创新研究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