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2021-11-07陈雅琴

新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古诗词中华

陈雅琴

语文课程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古诗词教学以及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得以传承。

一、在识字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内容挖掘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愫。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是一篇韵文,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历史文化知识,能够折射出国人渴望实现两岸统一、祖国强大的愿望。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几个字,并拓展告知学生:祖国妈妈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神州、华夏、中华。紧接着,教师播放儿歌《神州谣》,相机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州”:与“川”字对比,给“州”字扩词。最后,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这首《神州谣》,并以播放歌曲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

识字写字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字。如在教学“涌”字时,教师先通过视频展示“涌”字的演化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涌”的现象,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风起云涌”,使字义的教学入木三分。又如,教师引导学生列举众多的名山和大川,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山川”的本义,而且还巧妙地让学生感受到了文中“山川美,可入画”的图画美。学生在神奇的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既认识了生字,又受到了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浸润。

二、在阅读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例如,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是一篇朗朗上口的童谣,该童谣既巧妙地写出了传统节日的特点,又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课伊始,教师通过开展“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教师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特点,将阅读与识字有机结合。教师以“课文提到了哪几个传统节日,每个传统节日都有什么习俗”的问题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接着教师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就汇报哪个节日”展开学习活动。在学生汇报完“元宵节”的习俗后,教师利用简笔画边画边讲解“宵”字的由来;在学生汇报完“乞巧节”习俗后,教师结合字理,教学生区分“乞”“气”的不同。学生既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增强了学习汉字的意愿,又深刻体会到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展开教学。学习古诗词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的重要途径。学习古诗词离不开想象,教师可以整合资源,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同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精美的场景,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课伊始,教师先用课件播放西湖六月荷塘美麗的景色图,并让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所见的美景,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从而帮助学生感知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然后,教师配上轻柔的音乐来创设情境,并借助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抓住“毕竟”“接天”“无穷碧”“别样红”来想象画面美。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藏着的美丽画卷和感受诗中表达的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最后,教师播放由这首诗谱成的歌曲,让学生边听边唱,进一步体会这首诗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绝句》时,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吧。课件播放春天的美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介绍诗人及“绝句”,帮助学生了解古诗文知识。接着,教师巧妙整合课程资源——图片、音乐、简笔画,并引导学生想象:活泼可爱的黄鹂在哪儿鸣叫,闭上眼睛,听黄鹂的鸣叫声,边听边想象黄鹂可能在说些什么,感受诗的意境之美。最后,教师通过组织引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声合作读、练习背诵等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感知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艺术魅力。

四、在活动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并且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系列阅读竞赛活动,如民族文化知识竞赛、猜名人字词比赛、讲述名人名家故事比赛、传统文化专题手抄报比赛等活动,寓传统文化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各种传统节日。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一些传统的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个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的历史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折射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与渴望。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诗歌、故事等,从中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一定要明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太多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太复杂的教学手段,可能会变成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只有掌握好传统文化教学的“度”,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才能让学生更加愉快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藏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同时又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个核心要素,它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弘扬。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 长期性的任务,语文教师一定要将其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将传统文化植根于语文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金峰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古诗词中华
踏青古诗词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我和古诗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