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言表,感知诗意境界

2021-11-07郑建莺

新教师 2021年9期
关键词:咏物诗于谦志向

郑建莺

古诗词教学应引导学生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古诗中,像《墨梅》《马诗》这种托物言志的古诗占了较大的比重。“诗言志”是此类诗最突出的特点。那么,如何破解咏物诗的创作秘妙?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石灰吟》的教学为例,谈谈看法。

一、直奔主题,聚焦所吟事物

咏物诗常以所咏之物为题,在诗题上往往一目了然,告诉读者所要吟咏的事物,如《咏柳》《蝉》《竹石》等。因此,在教学时,导入环节不必做过多渲染,可直接明了地揭示诗题,直奔主题。如《石灰吟》的教学,一位教师的新课导入环节就很值得借鉴。

1. 谈话。师:同学们,杭州西湖三台山坐落着于谦祠。一百多年前,林则徐用自己的积蓄重修于谦祠,并写下四个字“百世一人”。 这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林则徐会给他这样高的评价?今天,我们来通过一首古诗,走近明朝的于谦。(板书:明·于谦)

2. 介绍创作背景。教师生动讲述该诗创作背景。(板书诗题:石灰吟)

3. 齐读题目,了解“吟”。(拓展资料: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秦朝李斯在《仓颉篇 》中说,吟,叹也。所以,“吟”就是赞美、咏叹之意)我们学过《游子吟》是赞美母爱的。那“石灰吟”的意思是什么?(生答:赞美石灰。)

4. 导入。师: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石灰到处可见,建筑的墙壁一般用石灰刷白。平凡的石灰为什么会让于谦发出赞叹呢?让我们走进古诗——《石灰吟》。

二、还原画面,了解所托之物

咏物诗重在通过对所咏事物的细致描摹,咏叹人文思想。要让学生体会咏物诗所寄托的情感,就要引导学生品析诗歌,了解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刻画与描绘。自古以来,诗画一家,把诗中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学生能获得更生动、直观的印象,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诗意的理解也会水到渠成。《石灰吟》是一首经典的咏物诗,如何让学生了解“石灰”这个物象?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文字与画面中走了个来回,通过想象还原画面,补充资料升华认识,再扣诗词品味物象。在此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来认识石灰,再结合资料了解石灰制作过程的艰辛,最后让学生领悟从哪些地方看出石灰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清白”的内涵除了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唱,更是对其品性、神韵的凝练概括。教学环节层层展开,对所咏之物的认识,从表层走向深层,为“物”与“情”“志”的勾连埋下了伏笔,从而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品悟物象,体会所言之志

托物言志,以物自況,是咏物诗常用的手法。诗中看似写物,实则写人,往往由物及人,或表明人生志向,或咏叹生活哲思,或寄寓美好愿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咏物诗一定要细品诗歌,提炼所咏之物的物象特征,并与诗人自身经历及时代背景相联系,品悟诗人所言之志,所托之情。

(一)结合生平,“物”“我”相扣品意象

要理解诗人如何借助具体之物表明个人之志,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走近诗人生平,知人论世,发现“物”与“人”、“物”与“志”的契合点。在教学中,可尝试以下环节。

1. 于谦写这首诗的时候才17岁,一个17岁的少年怎么就能立下这样的志向呢?(课件出示:文天祥画像及文天祥的诗句)于谦从小敬佩文天祥,他家三代供奉这位爱国将领。文天祥的爱国之心、清白之志深深影响着于谦,以至于他在17岁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读三、四两句诗)

2. 成年后的于谦有着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四则故事:两袖清风,牢狱之灾,力挽狂澜,英雄本色)。看了于谦的这几个故事,此刻,你心中一定感触很深,有话要说,在诗文旁或故事边写下你的理解。

3.《石灰吟》仅有28个字,都在写石灰。诗人写的是石灰吗?“清白”的意思是什么?

小结:于谦为人清正,为官廉洁,两袖清风,一生清贫,百姓给他这样的清誉——于青天。这就是“清白”缜密的诠释,这就是于谦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二)入境诵读,回环复沓抒志向

在咏物诗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初读知诗意,品读识物象,诵读明志向,记诵增积累。在斟酌古诗的韵味与语言的精妙时,教师可在朗读古诗的情感上下功夫,用饱含深情的引语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渐入佳境。在《石灰吟》教学中,当学生读懂了“清白”之意,感受到了石灰经过一次次严酷地考验,一次次艰难地锤炼,依然“若等闲”“浑不怕”,正如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时,音乐起,课件相机出示“于谦誓死保卫北京的故事”的字幕。教师激情引读:于谦回首自己光明磊落的一生,慷慨吟道——(学生读诗);于谦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他听到身后的百姓也在轻轻吟诵——(学生读诗)。此时,学生对诗句,对诗句背后承载的诗人情感与气节的理解,化作一次次回环复沓的吟诵。课堂高潮迭起,“物”与“人”,“物”与“情”融合为一,镌刻学生心中。

四、读写结合,迁移咏物之法

咏物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歌体裁,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其表达秘妙,从一首诗带出一组诗、一类诗的学习;通过纵向与横向的迁移、对比学习,总结、归纳咏物诗的学习方法,并渗透写法指导。如学完《石灰吟》这首咏物诗后,教师可以出示以前学过的《墨梅》和将要学到的《竹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一读,谈感受,并比较同类诗歌的异同;明白三首诗都是托物言志,但所托之物、所言之志又有所不同,从而有效迁移学习方法。学生发现、提炼墨梅、竹石、石灰三种事物的特点,并在每一首诗中锁定诗眼,透过“清气” “坚劲”“清白”,感悟诗歌所表之情、所言之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平凡事物,并尝试赋予事物情感,或抒情志向,或蕴含道理,同时,展开练笔训练,将文本感悟转为语用实践,锻炼学生阅读与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面对意韵深远的咏物诗,教师要诗意盎然地教,学生要生机勃勃地学。教师要点燃的是学生心中一簇簇诵读诗歌的火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亲近经典,在咏物诗高洁的情怀中感知诗意境界,生发闪亮智慧,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咏物诗于谦志向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成鹰之路
果子单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于谦藏品欣赏
晚节忠风愧几人——杭州于谦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