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劳动,金色梦想

2021-11-07何丽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6期
关键词:百合花劳动课程

何丽娥

为进一步实现学校教育“五育并举”,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金溪小学(以下简称“金溪小学”)围绕“阳光劳动,金色梦想”的劳动教育主题,构建以“学、研、融、践、活”的“三园地、五结合”劳动课程体系,“阳光”象征着希望、生机、力量和生命,它也是青少年的代名词,而金色是太阳的颜色,寓意着积极向上,乐观朝气。金溪小学把理论学习、课程学习与掌握劳动技能等课程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把特色劳动课程与乡土农耕文化结合,把主题教育与劳动实践结合,把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结合,把学科融合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努力做到实践性与科学性、教育性的相统一,树立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锻炼劳动意志,培养劳动好习惯,提升劳动素质,打造劳动特色文化,推进学校全面高质发展。

一、文而化之——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周易曰:“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校围绕“阳光劳动,金色梦想”的劳动教育主题,构建以“学、研、融、践、活”的内涵丰富的劳动教育文化体系,以文化人,以劳育人,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1)学——通过劳动课程,课堂授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劳动知识。

(2)研——结合乡土特色,开发校本劳动课程《红薯实践课程》《百合花实践课程》,进行课程研学系列活动,发掘劳动教育内涵,培养劳动习惯。

(3)融——整合资源,把劳动教育和德育主题、学科教学巧妙融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并开展基于劳动教育的学科实践活动,实现学科融合,教育资源整合,树立大劳动教育观。

(4)践——结合梦里水乡万顷洋香水百合花种植示范基地,建立了金溪小学特色农业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建设有农趣园、硕果园、桃李园,以动手实践,践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劳动精神。

(5)活——通过丰富多彩的研学形式,劳动共育活动,创新教育方式,拉动学校—社区—家庭劳动教育链条,打造“活式劳动教育”。

劳动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认识世界的过程,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构建以“学、研、融、践、活”的内涵丰富的劳动教育文化体系,实现“五育并举”,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打造学校特色劳动文化。

二、五育并举——构建立体劳动教育格局

金溪小学结合地域特点和地方特色农耕文化,努力构筑“三园地、五结合”的劳动教育平台,助力学生劳动素质的提升。学校不仅打造农趣园、硕果园和桃李园,拓宽劳动实践的空间,还借助“课程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特色劳动课程与乡土农耕文化结合、主题教育与劳动实践结合、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结合、学科融合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丰富劳动教育内涵,立体劳动育人架构,促进学生劳动素质内化提升。

1.课程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主要依托于学校构建的课程体系。金溪小学在开设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致力开发助力学生内涵发展的劳动校本课程建设,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发了《红薯实践课程》《百合花实践课程》校本课程,通过前期课程理论学习,掌握劳动知识,让学生带着思考开展劳动实践,躬身其中,以劳动课程实践让学生直面真实的劳动生活,并通过后期的成果分享展示等活动,充分挖掘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这些劳动特色课程,已然成为学校教育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功能。

2.特色劳动课程与乡土农耕文化相结合

结合乡土的农耕文化,传承劳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田间,走进真正意义的农耕“大课堂”,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南海区里水镇有“百合花小镇”的美誉,同时以番薯种植为主,和顺灶岗番薯驰名省内外。根据乡土资源,金溪小学开发了“番薯特色课程”和“百合花课程”。上学期,学生们学习番薯种类知识,绘制学习单、思维导图,亲身体验番薯种植,参与施肥养护,动手挖掘番薯,制作地道番薯特色菜。下学期,学习百合花知识,制作百合花名片,培育百合花种,定期养护,采摘百合花,开展百合花插画活动,“把最美的花送给最可爱的人”义卖活动等,把劳动教育与地方特色结合,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地方文化在劳动中得到传承,在学校教育中得以深化,培养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3.主题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

金溪小学结合每月或每周期德育主题,巧妙设计和劳动实践相勾连,在校内外开展基于主题德育的劳动实践活动,创设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如,结合植树节开展“我为校园家园添点绿——班级认养植物”“班级绿化管理区”“我陪花儿一起长大”“护绿小天使”;结合学雷锋月开展“我是社区环卫小卫士”“善行每一天”“校园大清洁”等活动;结合感恩教育开展“我为爸爸/妈妈献爱心”“我给爸妈做一道拿手菜”“最美的花送给可爱的人”等劳动实践活动。此外,金溪小学还设计了学生劳动教育跟踪记录评价表,让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点滴感悟,践行德育课程的劳动育人价值。并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展示交流活动,对劳动实践表现优秀的学生加以肯定,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及时反馈总结,评选出“劳动小能手”“劳动小标兵”“劳动优秀集体”,并予以表彰。

(1)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

把劳动课程纳入校本科研教学工作,借助社会资源,建设校内外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让劳动教育特色課程在土壤中开花结果,学校建设校外百合花实践基地和校内三个劳动实践园区,分别是农趣园、硕果园、桃李园。学校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教师进行劳动课程授课,统筹组织有种植经验的教师和后勤人员协助实践种植,借力校外农科所种植专家,定期上劳动技术指导课,指导学生现场开展种植及管理,让学生得到专业的劳动技能指导,获得劳动经验,培养劳动品质。整个劳动实践建设过程以学—种—护—赏—收—品为主线,让学生在活动践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2)学科融合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教育是无处不在的。劳动教育不是孤立而言的,是融入到各学科学习中,融入到千千万万的家庭生活教育中,这样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学校结合学科特点,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劳动元素,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如,语文学科插花活动,“我和植物齐成长”“制作凉食”“快乐小厨神”“我会做家务”等;数学学科折叠图形,计算种子数量、种植面积等;英语学科“我为家庭出分力”“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科学学科制作桥梁、走马灯、再生纸制作等,美术学科“有趣的拓印”“壶趣”“中国龙”等劳动拓展活动,形成劳动实践资源、场地、课程、内涵、方式、评价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体系,努力构建完善系统的校内外劳动德育一体化,促进学生内涵发展。多融合、多维度的劳动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窗户,同时也让劳动教育变得更接地气、更全方位,更显实效。

三、推进提升——探索科学劳动育人体系

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架设了广阔的天地,提升劳动教育的力度,也为金溪小学开拓了教育研究的渠道。“一花一木皆成文”,每一个专题都可以作为一个研究主题。金溪小学以此为抓手,以课题引领,申报立项“走进花卉种植,齐赏云裳仙子”劳动实践研究课题,整合劳动课程资源,深度拓展劳动育人内涵,用课程引领学生发展。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把课堂搬到大自然里,引导学生们把生活当作课堂,把学习变成发现。教师领着学生们到附近的湿地公园捡落叶,制作树叶画;到田间耕作,挖番薯;到养殖园育种栽种,体验每一朵花的成长,体会付出带来收获的喜悦。学校探索劳动教育模式,构建“管理机制、课程体系、科学评价、保障措施”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助力学校德育。

金溪小学还通过多维度劳动实践评价,巩固劳动教学效果,激励劳动情感,自觉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劳动素质:1.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对照活动要求,填写活动记录表,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明确方向,及时自我调整。2.生生互评。除了学生自评外,学校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启发提升。同伴间的互学互助比教师单枪匹马的评价更周到、更细致,更容易让学生接受。3.家长评价。对于家庭实践活动,生活自理、社会志愿服务方面,均由家长给予评价指导,让千千万万的家长成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和推进者。4.教师评价。结合几轮的评价,教师在班级内对每一个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鼓励引导学生作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5.学校展评。每次劳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校园展板、班级墙板、成果展示的形式对劳动成果、优秀积极分子进行宣传表彰,树榜样,促发展。6.学校总评。每学期,学校还会进行两次劳动实践活动总体评价,根据各项活动评价方法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活动前先给学生明确的指引,活动中提醒指导,活动后评价分析,在夯实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教育科研是学校长远发展、教师能力提升的必经之路,是为学生打造优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评价体系为保障,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可持续长远发展。

四、实践育人——开发丰富劳动实践基地

金溪小学因地制宜,开设了校内、校外的劳动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走出去,让学生们把理论实践导到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习得更多的劳动技能,让德育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此,金溪小学校内建有“农趣园、硕果圆和桃李园”三个园区,大大拓宽劳动实践的空间。

1.农趣园。通过模拟“田间地头”的场景,以班级“责任田”的方式划分了各班级的种植区域,实行“分区包干到班”的管理模式,组织各班学生开展以研学小组方式开展种植实践。同时,各班还设立了种植小能手、护园小卫士、田园设计师、小小解说员、精算采购员、最强推销员等劳动岗位,明确任务分工,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田间劳动”,体验农耕的辛勤与乐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早上、午间、傍晚时分,经常会看到各班小组长带领着几个小组员到农趣园浇水、拔草、养护农作物,学生们还细心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收成数量等等,感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

2.硕果园。穿过拱形的蔷薇花门,占地约800平方米的硕果园一览无遗,并采用果树认领、包干包管的方式,由各班学生分组轮值,进行浇水、拔草、施肥、修护、巡查等劳动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团结合作的品质。

3.桃李园。融“观桃李”“育桃李”“共创桃李”为一体的开放式园地,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以桃树、李树种植为主。各班学生到桃李园,辅以自然笔记等形式进行观察记录、自主学习,对话桃李,观其所变,研其生长,知其特点,以“活式教育”潜移默化每一位学生。

除了这三个园区,金溪小学还依托“里水百合小镇”的地域特点,与里水镇香水百合种植基地芬芳百合种植园建立了金溪小学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行百合花、红薯课程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在种植中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不易,在采摘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在插花中欣赏美、创造美,在鲜花义卖中,践行劳动的意义,培养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本土文化的使命感。

五、师传身授——打造多能劳动教育队伍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金溪小学坚持多措并举、专兼结合,齐抓共管,打造一支高素质、多能新型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通过设立劳动教育工作室,校长为工作室主持人,班主任为班级劳动实践导师,综合实践教师为劳动课程实施导师,级长、大队辅导员为劳动过程监督者,学科教师为学科劳动实践实施者等岗位负责方式,责任到人。并且,聘请农科所专家担任劳动教育专家指导,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推进,纳入学生授课课程,纳入教师培训全周期,纳入评价全体系中,科学设计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形式,集中进行理论学习、探讨研究、现场实践等,完善考勤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切实提升教师的劳动意识、育人水平。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學劳动德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教师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贯彻落实劳动实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技能掌握、思维启迪、品格塑造,实现新时代“德育”与“劳育”深度的融合,让每一个学生载着金色的梦想起航,成就幸福人生。

责任编辑  刘  勇  美术编辑  李泽文

猜你喜欢

百合花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百合花
漂亮的百合花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