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1-11-06胡永焮
胡永焮
摘 要:公路建设工程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当前城镇车辆总数不断攀升,交通压力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公路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居民出行安全是否能得到有效保障。基于此,本文针对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提升公路建设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5.1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建设工程门类众多,大都以流程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而著称,作为其中的重要组分,公路建设工程原材料结构多样,露天作业频繁,施工现场条件苛刻,质量管理尤其受限。为脱离这一窘境,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公路项目建设质量,但实际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意识匮乏、招标随意等现象,亟需关注和解决。
1 加强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公路建设工程跨越性较大,不管是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温度环境,还是人员管理,周期规划,都存在着众多不稳定因素,这使得公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复杂性,在公路建设工程中,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竣工验收,需要经过多方人员实地调查、参与施工,任何一个环节质量把控不严,都有可能最终导致质量问题。并且,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很多时候同一病害问题背后还隐藏着诸多诱因,复杂性显著。二是严重性,公路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路基不均匀沉降、路面裂缝甚至断开等,这些多是由于前期管理、养护不当造成的,一旦发生不仅会带来高昂的成本支出,还有可能对出行车辆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三是可变性,现阶段公路建设工程中混凝土应用频率较高,虽然耐磨性和强度系数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温湿度对公路的影响,混凝土徐变、收缩,都有可能产生裂缝,使公路质量问题呈现出可变性特征。同时,公路或路桥载荷情况、时间等也持续影响着其使用质量,偏载、超载等也是公路塌陷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变性较强。质量管理不严,不仅会延误验收进程,导致公路工程无法正常投产使用,而且还会给后期公路病害的形成埋下隐患,缩短其运行寿命,因此采用适宜的质量管控手段进行预先干涉是十分必要的。
2 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监理约束机制不完善
工程监理是建筑市场重要的主体之一,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受委托依法对建设标准、质量、造价、进度等进行管理,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途径和渠道。当前施工质量管控意识不强,不仅是人员专业素养欠佳,单位激励追责制度建立不严的结果,更是监理约束机制不完善的后果。随着工艺手段的不断成熟,现阶段我国公路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人员、设备、工艺管理项目众多,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监理人员数量增势并未见长,当前监理团队力量根本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公路发展态势。同时,监理机构大多是独立设置的,政府部门主要通过政策宏观监管,并没有细化的、动态的监管机制,很多现场测量、试验监理师事实上并没有达到省专业监理工程师资质,专业素质堪忧。其次,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控专业性较强,部分施工工艺质量需通过专业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验收,但监理工作中设备简陋,检测手段落后等情况还较为常见,很容易使质量管理力度和深度大打折扣。
2.2 前期规划设计合理性欠佳
工程设计是后期整个施工环节的导向和规范,直接决定着公路建设工程质量高低,有权威调查表明,近半成的工程事故都根源于设计缺陷。我国地势环境多样,地形、水文条件都相对复杂,部分公路建造时临涧傍山,甚至需要跨越大型河流,因此地质勘察极为重要,如果勘察数据误差较大,就有可能由于软土层薄厚不均、基岩起伏等问题,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塌陷、失稳等病害[1]。其次,公路路线设计也是前期规划阶段的重要内容,优质的路线设计能够为驾驶员提供宽阔、清晰的视距和道路信息,提升行车安全性能。但当前我国路线设计中,参数设置和平、横纵面设计仍旧沿用传统,在交通量激增的今天很容易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造成上述问题的诱因较多,一方面,部分工程设计师专业水准有限,对施工现场的调查欠缺全面性,设计交付审核又不够细致,设计质量自然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为控制公路建设工程周期,大部分项目都会设置明确的施工期限,规划中如果考虑不周,就很容易导致工期紧张,导致赶工、减工现象的出现,降低工程项目质量。
2.3 工程招投标工作较为随意
招投标是公路建设工程中较为常见的运作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各建筑单位的技术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能力互补,保障工程项目质量的提升。然而,当前由于多方因素的制约,公路建设工程招投标混乱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投标单位资质审查不严,这一方面是招标方审查意识不严导致的,另一方面也与目前投标挂靠的现象脱不了干系,某些单位借助证书挂靠方式谎报资质,但相关技术人员并未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给项目埋下安全隐患。二是串标陪标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投标人为获取超额利益,私下约定抬高报价,中标后通过任务量分担等方式进行利益共享,这就是串标现象,这种方式抬升了建造成本,施工质量却不能得到相应保障,情节极为恶劣。陪标现象则是指招标方内定意向单位,私下联系其他单位陪同,以满足相关法规要求,这种违规操作手段往往与灰色交易相连,是施工质量管理中的一大漏洞。
2.4 材料验收及配比不够严谨
公路工程建設中应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规格、型号等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是同一厂家供货,也有可能因批次差异发生成分改变,部分单位甚至未达到缩减造价的目的,刻意选用价格低廉,无法达到安全标准的材料,给公路工程建设埋下问题和隐患。其次,建材从出厂至使用还会经历运输、验收、存储等环节,部分建设单位不够重视验收工作,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对存储环节的质量管理有所疏忽,很容易导致水泥受潮、结块,钢筋锈蚀等问题。此外,作为公路建设工程的重要原料,混凝土施工中配比、拌合等工艺都需要严格的质量管控标准和措施,配比失调、外加剂过量都可能对混凝土强度、抗渗性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公路工程质量下降。
2.5 施工团队整体素质水平堪忧
施工团队是公路建设工程中的行为主体,不管是管理、施工还是检测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但当前施工团队中经验不足,管理欠佳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对工程质量的提升造成了极大阻碍。首先,公路建设工程兼具复杂性与专业性,在正式施工开始前,主办方、设计方以及承包方往往需要提前进行图纸交付和会审,但部分项目主体对该项工作较为忽视,施工管理人员在不熟悉图纸的情况下就匆匆开工,后期错建、错算的现象十分严重,连续梁替代简支梁、刚接替代铰接等都是这一问题的典型表现,很容易导致公路结构破坏,为开裂等问题的产生创造条件。其次,从施工人员角度来看,公路建设工程涉及的工艺种类、流程较为繁杂,如果操作者专业知识匮乏,就很容易出现施工顺序颠倒,工艺控制不严甚至违章作业等现象,导致混凝土振捣不足,预制梁放置错误等情况,影响公路质量。最后,检测验收是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公路质量有重要的检验和把关作用,但实际施工中,混凝土无损检测方式落后,基桩检测准确度不高等问题还较为突出,严重限制了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提升。
3 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优化建议
3.1 提升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与科学性
针对目前招投标混乱的问题,建设单位应当从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各个方面建立起信誉等级管理机制[2],增强对投标企业资质和工艺的考核审查,尽量选取综合实力较强、信誉等级较高的承办单位;同时加强相关法规的宣传和学习,行使好监督管理权力,杜绝以包代管现象的出现,对于分包期间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做好权责划分,最大限度上降低返工概率。
3.2 明确各阶段施工质量的把控重点
公路建设工程受自然环境制约较大,在规划阶段,设计单位应当做好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动态收集,针对会审中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要及时進行调整,同时科学设定缓和曲线长度、平面直线等参数,尽可能打造科学、安全的公路路线。在工程准备阶段,则要重点把控材料质量,进场前做好抽检工作,存储时间不可过长,注意采取必要的防锈、防潮、防污染措施。施工阶段则要严格遵照图纸,发挥监理、检测等的作用,独立试验与平行试验结合,采用质量一票否决制度,把好质量管控关。在竣工验收阶段,要严格执行交叉验收或多级验收[3],核算好结构强度、刚度等参数,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3.3 建立健全人员管理与培训机制
公路建设工程涉及人员数量较多,管控难度较大,建设单位应当积极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完善的考评与追责制度,同时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为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控奠定良好基础。
4 结论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势复杂,许多偏远地区交通发展较为受限,公路几乎是交通建设的唯一选择,公路建设工程质量也直接决定着广大居民的出行安全,路基不稳、原材料锈蚀等都有可能导致公路裂缝甚至塌陷,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基于此,建设单位必须正视现阶段设计规划不合理、招投标随意,材料验收不严谨等问题,全面规避不良因素的影响,提升我国公路建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月.论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9):249-250+253.
[2]谷文宏.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9(4):133-134.
[3]张丽娜.论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9(6):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