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精准分析的检修车间办公管理平台的研究
2021-11-06李海斌冯鹏飞桑永刚王皓周海平吕俊亮
李海斌 冯鹏飞 桑永刚 王皓 周海平 吕俊亮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公司、分公司检修设备及管理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发展,现有的传统统计、分析方式已无法满足车间管理需求。为推进车间科学精准管理,协同办公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包头分公司段修车间发展的重要补充。办公平台为车间建立质量、安全数据库,利用检修大数据,通过系统自动汇总、分析形成趋势图表,实时对车间各项管理数据进行科学管理监控,通过督办系统,及时的解决车间各类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关键词:包头分公司段修车间;检修数据库;数据监控;图表分析
中图分类号:F426.21;TP311.52;F270.7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目前车间的部分管理业务没有实现线上管理、存在重复劳动现象。完整的业务流程由于系统的限制被分割,出现问题难以追溯,无法做流程绩效分析。为进一步提高车间工作效率,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简洁化和高效化。在车间范围内推行无纸化办公。搭建一套协同办公平台。
1 车间组织管理现状
1.1 组织管理
段修车间组织由:车间主任、党支部专职书记、车间副主任、安全专职、质量技术专职、车体组、日勤组、钩缓组、内制动组、外制动组、配件组、台车组、轮轴一组、轮轴二组、探伤组等工长及车间各工种员工构成。
在车间主任的领导下,严格按照铁路行业、公司有关规程、规则、电报、文件的要求、深入生产现场,检查各项技术标准、检修工艺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适时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稳定因素,调动或激发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
1.2 质量职责
负责重点故障、典型故障收集工作、车间的检修质量、技术管理、车间质量总结和质量体系建设管理等工作。负责协调处理检修车用料、配送等方面工作。对完成生产任务和保证工作任务负责。对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力,设备故障事故负责。
1.3 安全职责
负责事件上报、合理化建议收集工作、车间的安全管理、安全例会、风险预控体系和消防等工作。负责车间生产组织、设备等方面工作。对完成生产任务和保证工作任务负责。对因管理不善、措施不力而发生的人身安全的事故负责。
2 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可行性分析
2.1 社会可行性分析
本办公平台所涉及的工作业务与公司段修车间的工作范围相一致。符合实际业务工作场景的需求和人员组织架构,行业操作规范等。本系统不存在侵权行为,软件操作方式符合包头分公司车间生产组织管理,现有管理制度科学合理,人员素质普遍较好。
2.2 技术可行性分析
本平台涉及的功能业务大多数是数据收集、积累和分析,整体功能在现有硬件、软件、技术水平资源条件下,技术风险可控,项目可以按期实现。开发人员水平和其他资源具备齐全。开发使用的主流BS框架SSH(Struts+Spring
+Hibernate)其中Struts2是Java Web 应用首选的MVC框架,低侵入性,与业务代码的耦合度很低[1]。该框架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典型的三层架构可以让其他开发者轻松上手。
2.3 车间管理需求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车间日常管理工作效率,推动各类检修数据库的建立,利用检修大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实时对现场精准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车间各班组和各专职的执行力,促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和高效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车间无纸化办公。
该平台拟搭建一套协同办公管理系统,包括:质量管理、班组动态管理、安全管理、员工管理、生产组织管理和工量器具与系统管理共七项子系统。
(1)质量管理搭建质量数据模型,绘制页面,实现功能,建立基础质量故障数据库,实现生成图表功能。达到通过系统的精准分析指导现场质量管理的目的。
(2)人员管理搭建车间人员基础信息平台,绘制页面,实现功能,实施数字化精准管理。
(3)动态管理实现动态评比和车间督办功能。实现车间全员积分制管理。达到提高企业执行力,促进办公效率的作用。
(4)工量器具管理搭建工量器具管理台账数据模型,绘制页面,实现功能,为检修车间搭建起规范化、协同化工量器具与固资管理系统。
(5)安全管理搭建汇总上级和车间检查问题等数据模型,绘制页面,实现功能,达到指导全年管理方向和重点工作安排的目的。
(6)生产组织管理搭建出车计划和破损统计等数据的数据模型,绘制页面,实现功能,最终形成全年修车任务表。
(7)系统管理包含:附件管理,字典值管理,人员权限管理。辅助其他管理模块进行日常办公。
3 系统实现功能
部署架构从车间协同办公平台长远规划考虑,以及平台业务模块特点,将整个平台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进行分布式部署。生产环境采用分布式的安装方式,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及高可用,主要包括以下7个系统:
4 系统安全分析和数据备份
4.1 安全需求分析
开放服务器面临的威胁:局域网中的开放服务器区域作为公司的信息发布平台。一旦服务器区域无法运行,就会受到攻击,这将对公司的声誉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开放服务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进行隔离,以避免网络结构信息的泄露。
4.2 公共子网物理隔离
“物理隔離”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连接到公网。物理隔离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工作站和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窃听攻击。只有利用内部和公共网络隔离,才能真正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互联网黑客的攻击。
4.3 系统安全测评结果
对整体测评后的等级测评结果进行分类汇总。
物理安全:符合物理访问控制、防盗窃和防破坏、防火、防雷击、防水和防潮、防静电、温湿度控制等规范。
网络安全:符合结构安全、访问控制、安全审计、边界完整性检查、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网络设备防护等规范。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復:符合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备份和恢复等规范。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符合岗位设置、人员配备、授权和审批、沟通和合作、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外部人员访问管理、人员考核等规范。
4.4 数据备份管理
Linux服务器备份策略-完全备份:
完全备份对需要备份的所有数据进行全量备份。完全备份可以备份整个硬盘驱动器、整个分区或特定目录。
完全备份的优点是容易恢复数据。所有数据都在同一个备份中。一旦恢复全量备份,将恢复所有数据。不需要进行数据恢复,只需安装备份盘,服务器即可恢复正常。
完全备份的缺点是,即需要备份的数据量大,备份时间长,占用空间大,不能每天都进行全备份。
Linux服务器选择备份介质和工具:
最保险的备份介质选择为存储在另外一台服务器中,或者将备份文件存储在位置安全的硬盘中。
备份工具Tar是一种可靠的文件备份方式,几乎适用于任何环境,Linux中的所有.tar文件都是用tar创建的。它不仅仅是备份,还可以将许多不同的文件放在一个易于分离的文件中。
4.5 系统的可扩展性
本平台系统设计中考虑了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可扩展性,预留有其他项目管理平台的接口,可以将项目基础数据及汇总报表直接传递到其他项目管理平台。也可以直接进入管理系统查看相应的资料。
5 管理平台测试内容和方法
目前该系统可采用黑盒与白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试。
(1)通过对设计需求进行统计,并对其设计文档和数据文档的一致性进行比较,以确定测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通过对代码和功能的有效性分析,确定了实现路径和实现结果的输入输出,对代码的功能实现原理和算法实现机制进行了评审,对代码进行了检查,并对代码的可行性和数据的完整性进行了判断。
(3)通过最小设计模块的功能和数据流测试,根据逻辑进行数据连接检查,通过对模块生成标准化输入,验证模块是否满足功能设计要求。
(4)完整性测试。通过对串联系统模块进行流程测试,验证系统流程路径是否正确,从系统的完整性、代码的完整性、功能的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分步设计测试。
(5)用户验收测试,主要是使系统完整地对用户进行无差别测试等。
6 结束语
平台的建立提高了管理的及时性和工作的完成效率,为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为后期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也为公司后期车间协同办公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经验。
参考文献:
[1]金蕾.基于多维资源管理的IT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陕西:西安科技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