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联合理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1-11-06吴国花
吴国花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中医院,福建 南平 363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因颈椎退行性改变造成双侧或单侧颈椎神经遭受压迫从而出现颈肩背部疼痛及上肢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的一种颈椎病,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1]。中医理疗技术在颈椎病领域有丰富经验,通过刺激患者相关穴位,可改善患者血气运行状况,舒筋活络,发散式冲击波是一种兼具力学、光学、声学特性的机械波,作用至人体时可使能量直达患者组织深处发挥症状改善效果[2]。另外,正骨推拿在CSR护理中也拥有重要地位,通过拔伸、旋转扳法等能改善患者神经、脊髓、血管受压迫状态[3],且随着中医技术发展,目前出现多种正骨推拿法,仍需临床进一步探究康复效果。本研究将理疗(发散式冲击波)与正骨推拿联合应用于我院中医门诊的CSR患者,旨在探讨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中医门诊CSR患者200例,按照患者意愿及不同护理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99例,男55例,女44例,年龄28~60岁,平均(44.39±7.58)岁,病程3~21个月,平均(12.25±4.20)个月;联合组101例,男58例,女43例,年龄30~60岁,平均(45.29±7.18)岁,病程3~22个月,平均(12.87±4.5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护理中实施理疗。为患者实施发散式冲击波,指导患者保持坐位,采用记号笔标记出所要冲击穴位:患侧颈夹脊、曲池、合谷、肩井、外关及患侧肢体3~4个阿是穴,若所选穴位有重合,重合穴位冲击一次即可。将医用气动弹道式冲击波治疗仪能量设置为1.2~4.0 bar,频率设置为8 Hz,每个穴位标记点冲击500~600次,冲击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感受,依据患者耐受情况适当调整能量参数,隔天干预一次,共冲击3次。
1.2.2 联合组 在对照组理疗基础上联合正骨推拿。正骨推拿具体操作方法:①放松手法。引导患者持俯卧体位,全身放松,操作者采用一指禅推拿手法按摩患者颈项部督脉、膀胱经、风池穴、颈根部等位置,时间约5 min,同时围绕大椎穴采用㨰法按摩颈肩背部,持续约10 min。②整复手法。a.寰椎错位整复手法。以棘突右偏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医师半蹲于患者头顶左后侧,右手为稳定手,扶持患者右侧面颊及颞部,使患者头向左后仰(脸部往右侧偏),将关节面打开至最大角,以不使患者颈部肌肉紧张为度;左手为发力手,食指顶住患者寰椎左侧横突;稳定手固定的同时,发力手瞬间向前向上45°角发力,以听到“喀嚓”声为准。b.第2~7颈椎错位整复手法。以棘突右偏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医师半蹲于患者头顶左后侧,右手为稳定手,扶持患者右侧面颊及颞部,使患者头向左后仰(脸部往右侧偏),将关节面打开至最大角,以不使患者颈部肌肉紧张为度;左手为发力手,食指顶住患者第2~7颈椎之关节突;稳定手固定的同时,发力手瞬间向前向上45°角发力,以听到“喀嚓”声为准。c.颈椎曲度变直整复手法。左右手均可为稳定手或发力手,以左手为发力手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医师半蹲于患者头顶左后侧,右手为稳定手,扶持患者右侧面颊及颞部,使患者头向左后仰(脸部往右侧偏),将关节面打开至最大角,以不使患者颈部肌肉紧张为度;左手为发力手,食指扣住患者棘突;发力手肘部稍向下沉,稳定手固定的同时,瞬间向前向上45°角发力,以听到“喀嚓”声为准。③结束手法。以合适力度拍打患者肩颈部,且以大椎穴周围为主,持续3 min。正骨推拿每日1次,持续干预14 d。
1.3 观察指标
1.3.1 颈痛程度 干预前后采用颈痛量表(NPQ)评估两组患者颈痛程度,包含9个问题,每个问题包含5个等级,评分分别为0~4分,总分0~3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颈痛程度越严重。
1.3.2 颈椎活动度 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评判标准[6]:颈部左右旋转正常为0分;31°~40°为1分;21°~30°为2分;11°~20°为3分;≤10°为4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颈椎活动度越差。
1.3.3 生活质量 干预前后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痛程度、生活质量 干预前两组NPQ评分、GQOL-74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NPQ评分低于对照组,GQOL-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痛程度、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颈痛程度、生活质量比较(分,)
2.2 颈椎活动度评分 干预前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颈椎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CSR应归属于“痹症”“项痹”“痉症”等范畴,主要发病部位在颈项处,致病内因多为正气不足引发肝肾亏虚、气血瘀滞,伴随外邪入侵,致使颈项部经脉闭塞,不通则痛,而外因则为长期低头、跌扑劳损等引发筋络受损、麻痹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内外因相合共同导致颈肩背及上肢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7]。
发散式冲击波是中医护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理疗方法,相对于聚焦式冲击波,发散式冲击波的能量可向四周扩散,作用范围更广,但单一应用发散式冲击波干预效果一般,仍需结合其他护理技术提高护理效果。正骨推拿是在常规正骨推拿手法上的进一步发展,结合了现代解剖学、生物力学等多种原理,以脊柱轴突结构为中心将脊柱划分为冠状轴、矢状轴、横断轴三个轴面,在不同轴面上应用剪切力、拔伸力、旋转力,可松解肌群,整复脊柱[8]。本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颈痛改善效果更佳,说明理疗联合正骨推拿可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分析认为,发散式冲击波作用于骨骼肌理后可产生不同扭拉力和能量梯度差,对粘连组织有松解作用,且冲击波对人体组织的微小气泡有空化效应,可加速冲击部位的微循环改变,改善局部血运,另外,冲击波能改变人体内环境,刺激抑制疼痛物质快速释放,从而发挥镇痛效果[9]。而正骨推拿从轴突不同受力情况着手分析,从不同重力方向帮助患者拉伸韧带、调节椎体与椎间盘关系、整复小关节、扩容椎孔与椎间隙,能缓解患者肌肉疼痛,促使髓核回吸,椎间盘回纳,正骨推拿还十分注重大椎穴的作用,大椎穴是督脉、足三阳经交汇处,连接颈椎和胸椎,是关节枢纽,以大椎穴为主行手法,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激发阳气、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对改善患者疼痛有积极影响[10]。本研究结果还指出,干预后患者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P<0.05)。CSR患者颈肩部位疼痛及麻木是导致颈椎活动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经理疗和正骨推拿后,患者疼痛及麻木症状明显减轻,随之其颈椎活动度逐渐发生改善,生活质量也将随之提高。
综上,采用正骨推拿联合理疗干预CSR患者,不仅能缓解其颈部疼痛及上肢的疼痛麻木症状,还能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