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在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1-06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7期
关键词:末梢全身体温

郭 欣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全身麻醉是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该麻醉方式的安全性显著提升[1]。但是老年人身体功能减退,受麻醉药物、体腔开放、液体交换等因素影响,患者易出现体温降低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低体温反应,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大,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需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2-3]。为此,临床领域针对全身麻醉手术总结了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但是其应用效果有待明确。因此,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83例老年患者,对比分析了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对患者术中体温及术后末梢循环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83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为(50.95±16.92)岁,病程1~7个月,平均(5.18±2.19)个月,手术时间1~2 h,平均(1.52±0.38)h。对照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为(50.89±16.82)岁,病程1~7个月,平均(5.25±2.23)个月,手术时间1~2 h,平均(1.55±0.31)h。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术前未合并感染、外伤等疾病;术前体温正常;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发热等体温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法配合治疗者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手术室保温措施,患者入室前调整好室内温湿度,保证室内局部与中心一致,术中采取实时动态监测核心体温(肛温),术中冲洗液、静脉输液等均进行加温处理,根据患者体温变化,及时采取保温、加温措施[4]。

1.3.2 观察组 采取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3.2.1 术前准备 患者入室前,在手术床上铺置水循环变温毯(热交换水箱系统),开启开关预热,调至38.5 ℃,达到预热温度后,保持恒定加温状态,术中全程使用变温毯;术中冲洗及输注所用的液体,采用电恒温箱进行预热,保证液体预热至37 ℃;患者术中使用头巾、被子、衣物等物品,也采用恒温箱进行加温。

1.3.2.2 术中保温 术中持续使用变温毯为患者保温、加温,根据体温变化灵活调整变温毯温度,避免患者体温下降;采用头巾包裹患者头部,并采用被子等物品遮盖不必要的裸露区域,避免体温散失;术中需输血者,应采用加温仪使血液制品温度达到37 ℃,避免输注低于体温的液体。

1.3.2.3 术后保温 术后采用被褥为患者全身各部位进行保温,继续使用变温毯,根据体温合理调整温度;末梢皮肤温度较低者,采用热水袋等物品进行适当加温,密切观察末梢循环改善情况,避免出现烫伤。

1.4 观察指标

1.4.1 术中体温监测 术中动态监测患者核心体温,分别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后、切皮后、手术0.5 h后、手术1.0 h后、术毕核心体温,对比两组不同时刻核心体温变化。

1.4.2 术后末梢循环恢复情况监测 术后记录两组末梢皮温,评估患者末梢肤色红润度,参考“末梢血运比色卡”,共分为8个色度,评分1(苍白)~8分(黑色),评分4~5为肤色红润,记录患者末梢肤色红润度评分[5]。同时,术后记录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1.4.3 低体温及其他并发症监测 术后,记录患者寒颤、低体温等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例数、率(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核心体温监测结果比较 对照组麻醉后、切皮后、手术0.5 h后、手术1.0 h后、术毕核心体温显著低于入室时及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核心体温监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核心体温监测结果比较(℃,)

2.2 术后末梢循环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末梢皮温、末梢肤色红润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术后末梢循环恢复情况比较()

表2 术后末梢循环恢复情况比较()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7.32%)(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19.51%)(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外科治疗的老年人较多,其中全身麻醉患者所占比率较高,需积极提升该群体的手术安全性。老年全身麻醉手术中,体腔开放者较多,手术间低温环境,且该类手术身体显露时间长,失血量大,液体交换量大,麻醉药物还可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因而患者极易出现体温丢失,引发低体温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积极改进手术室保温措施[6-7]。

目前,临床领域对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体温干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手术室体温维持的方法较为单一,需积极制定全面、系统的保温措施,以保证患者术中体温稳定,降低低体温风险[8-9]。老年全身麻醉手术相关临床研究显示,手术室内采取多种保温、加温措施,对患者躯体进行综合而全面的保温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低体温反应风险,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与常规术中保温相比,低体温反应发生率可降低3%~15%,效果可靠[10]。本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知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降低低体温等并发症风险,效果良好。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维持术中良好、稳定的体温状态,并改善术后末梢循环恢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手术室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体温维持效果,并可改善术后末梢循环恢复效果,可有效防控低体温等并发症,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末梢全身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石榴全身都是宝
老鳖全身都是宝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