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影响

2021-11-06马俊林朱从飞刘泽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黄色素红花血小板

马俊林,朱从飞,刘泽超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其死亡率为1.9%[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辅助治疗NSTEMI的重要术式,但术后患者仍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减少临床不良结局[2]。红花属于传统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抗血小板作用,红花黄色素为其药效成分。既往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在改善NSTEMI患者病情方面具有一定作用[3-4]。采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是NSTEMI的核心治疗环节,但存在阿司匹林抵抗或氯吡格雷抵抗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率、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指标的影响,以期为NSTEMI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及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甲状腺功能疾病者;(2)既往有脑血管疾病史者;(3)伴有精神疾病或智力低下、视听障碍者;(4)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病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者;(5)对红花黄色素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在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实施PCI的108例N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5]中的NSTEMI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Gensini积分、合并疾病、PCI后2 d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及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190103),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3 治疗方法 PCI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100 mg/次,1次/d;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20)口服,90 mg/次,2次/d;常规服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50582)静脉滴注,100 mg/次,1次/d。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出院者在门诊继续完成治疗。

1.4 观察指标

1.4.1 血小板聚集率 采集两组患者PCI后1、14 d静脉血3 ml(1∶9抗凝),离心(800 r/min,离心半径13.5 cm,离心时间8 min)后取上层富血小板血浆10 μl,加入10 μl二磷酸腺苷(浓度为 3 mmol/L)进行诱导,3 000 r/min离心8 min(离心半径13.5 cm ),取血小板血浆并置于血小板聚集率分析仪中,分析血小板聚集率。

1.4.2 TEG相关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PCI前1 d、PCI后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4 ml,2 h内完成TEG检测。采用美国TEG 5000型凝血分析仪,配套试剂(生产批次:17934,生产批号:20190201)由美国HaemoscopeCorporation公司提供,通过高岭土、激活剂F(由蝮蛇血凝酶和血小板XⅢa因子混合而成)、激活剂F+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激活剂F+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4个通道进行检测。每个通道均由TEG软件自动计算出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凝块成形时间(agulation time,K)、凝血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并取4个通道的平均值。

1.4.3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评估临床疗效,其中显效:NYHA分级改善2级以上,心肌酶谱指标改善≥50%,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基本缓解;有效:NYHA分级改善1级,心肌酶谱指标改善≥30%,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NYHA分级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1.4.4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牙龈出血、心绞痛、皮下出血、脑卒中、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或近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小板聚集率 PCI后1 d,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4 d,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低于本组PCI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4 d,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CI后1、14 d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 day and 14 days after PCI

表2 两组患者PCI后1、14 d血小板聚集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 day and 14 days after PCI

images/BZ_99_203_1636_1178_1707.png对照组 56 62.0±5.2 44.5±4.0 19.962 <0.001观察组 52 60.5±5.1 39.1±3.8 24.264 <0.001 t值 1.512 7.180 P值 0.134 <0.001

2.2 TEG相关指标 PCI前1 d,两组患者MA、R、K、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4 d,观察组患者MA、CI低于对照组,R、K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PCI前后TEG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EG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PCI

表3 两组患者PCI前后TEG相关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EG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PCI

注:MA=最大振幅,R=凝血反应时间,K=血凝块成形时间,CI=凝血指数

images/BZ_99_188_2761_2280_2879.png对照组 56 109.41±17.24 62.71±10.16 4.97±1.10 6.86±1.04 1.23±0.42 1.69±0.61 1.82±0.47 1.47±0.58观察组 52 107.85±16.38 57.47±9.26 5.12±1.24 7.61±1.12 1.21±0.39 2.17±0.92 1.80±0.51 1.10±0.31 t值 0.481 2.794 0.666 3.609 0.256 3.193 0.212 4.089 P值 0.631 0.006 0.507 <0.001 0.799 0.002 0.832 <0.001

2.3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3,P=0.04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n(%)〕Table 4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2.4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7%(4/52),低于对照组的21.4%(1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1,P=0.04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n(%)]Table 5 Adverse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导致患者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其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7]。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NSTEMI的发病率为(284~933)/万[8],临床常将PCI作为辅助治疗NSTEMI的重要术式,但患者PCI后仍会出现明显的心肌细胞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其原因可能为PCI过程中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内皮,进而诱导血小板功能活化、提高凝血因子的激活程度,从而促进微血栓形成[9]。抗血小板聚集及减轻抗血小板药物的抵抗作用是NSTEMI患者PCI后的核心治疗环节,这对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TEG是检测血小板及纤溶系统功能的新技术,能动态反映凝血、血小板聚集及纤溶过程,可有效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效果,且该技术优于传统凝血功能指标[4,10]。因此,本研究将TEG指标作为评估血小板及纤溶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PCI后14 d,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MA、CI低于对照组,R、K长于对照组,提示PCI后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NSTEMI患者血小板及纤溶系统功能,其原因可能与红花黄色素可改善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有关[11-12]。既往研究表明,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在冠心病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作用[13]。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红花黄色素,辅料为氯化钠,其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是一种查尔酮类物质,可通过抑制内皮素释放、缓解线粒体损伤、抗氧化应激等机制而发挥作用,从而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改善血小板及纤溶系统功能[14]。此外,红花黄色素的祛瘀止痛、活血通络功效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减轻缺血性损伤、保护神经、抗血栓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PCI后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NSTEMI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PCI后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改善TEG指标,进而改善血小板及纤溶系统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所得结论仍需要大样本量深入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贡献:刘泽超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结果分析与解释,负责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并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马俊林、朱从飞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马俊林负责撰写、修订论文。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黄色素红花血小板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红花黄色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不同处理的紫藤花萼中黄色素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