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念为本的教学在高考备考中的运用与效能
2021-11-06卢军
卢 军
(重庆市云阳高级中学校 重庆云阳 404500)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1]。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也指概念的涵义,概念的外延也指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2]。从不同的标准来划分,概念具有不同的种类。概念的种类主要有大小(层级)、词性(属性)、范围(空间)之分。从概念的大小来看,是一级概念还是二级概念,是并列关系还是包含关系。从词性来看,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从范围来看,主要有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
教材、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材指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有大量的学科概念需要学生掌握,笔者下面列举一部分教材中的概念。
表2 微观概念例子
二、高考试题分析
(一)2018~2020年部分全国卷试题
表3 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现代汉语词典》
表4 前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现代汉语词典》
(二)加强概念学习的重要性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是发挥高考正向积极导向作用的坚实基础,是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的关键[3]。通过研究2018~2020年全国卷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对思想政治学科概念的考查十分广泛,这说明高考备考中以概念为本的教学至关重要。
①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翼”突出基础性。高考围绕学科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原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强调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一起是学科素养的基础支撑,各学科的基本概念是必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引导课堂教学。由此,高中思政课课堂教学必须高中重视教材,夯实大量的学科概念,为学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②更新了教学内容。命题要有效地引发学生在测试中预期的行为表现,就必须根据学科内容之间的内在关联,按照课程内容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梳理相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据此确定学科内容的考查范围和形式[4]。高考备考中以概念为本的教学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③概念在知识学习中的地位——概念是形成概括、原理、理论的基石。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肥厚性心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为41~82岁,平均(41.3±3.6)岁;病程为1~20.5岁,平均(5.2±1.1)年。
根据林恩·埃里克森的知识结构图示,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像希腊神庙一样的模型,从下到上反应出知识维度的递进关系,底部的一排事实性知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与技能,而尖顶上的原理概括,它统领知识体系,并能帮助师生安排学习任务,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引向宏观理念、新角度、深刻内涵及人文意义,这也正好对应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认知维度的最高级“元认知”[5]。所以说,以概念为本的教学关乎人生、社会的本质问题,并能在实践中持续理解。
④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有助于深度学习。在知识大爆炸时代,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科和重大问题的最为基本的理解。高中思政课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课程,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如何理解和把握思政学科的重大关切,离不开对学科概念的掌握。
三、概念教学在高考备考中的运用
(一)在一轮复习中引导学生注重概念的学习与理解
1.课前精心编制导学案
笔者以《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为例进行设计。
《经济生活》导学案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翻阅课本,解释以下概念1.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2.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4.公有制经济5.非公有制经济 6.国有经济7.集体经济 8.混合所有制经济9.股份制 10.股份合作制二、复习要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2.如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需。3.民营(实体)经济:地位和作用、面临的困境、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4.国企改革的意义(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制改革的意义)5.区分以下易错易混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2)公有制经济是主体与国有经济占主导;(3)国有经济与国民经济;(4)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5)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作业:生产与经济制度思维导图
2.课中让学生充分参与
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口头描述这些概念。
②主题和事实是达成深度概念性理解的工具,因此让学生列举与概念相符的一些事物、事实、主题(或老师列举一些事物让学生判断)
例:以下这些是商品吗?
阳光?自来水?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废品回收站的废品?垃圾堆里的垃圾?假冒伪劣产品?
3.课后精选试题,检验与巩固知识的学习
在高考备考中,试题资料十分丰富,笔者认为高考试题是最具导向性、最具针对性、最具典型性、最具价值性的试题,需要反复研究。
例:(2020年山东高考,14)习近平强调,城市发展和治理要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城市规模的拓展过程中,只有实现人口与环境、生产与生活、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鱼与熊掌”兼得,才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
B.“鱼与熊掌”兼得是基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C.建设宜居城市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D.宜居城市建设要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统一
(二)指导学生如何寻求概念的理解
①重视教材——翻阅课本找到学科概念,仔细研读
高中思政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名词点击和专家点评,很多都是用于概念的解释与说明,高考复习备考中,应重视其内容的解读。
例: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由国内生产活动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二是由国外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即商品和劳务进口。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需求,包括国内投资需求和国内消费需求;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出口。
例: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与日常生活所说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上所说的“斗争性”,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中的阴电与阳电,化学运动中的分解与化合,社会生活中的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人民内部不同利益和意见的分歧,思想领域中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对立等,都是矛盾斗争性的不同形式。
②借助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哲学大词典》《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③互联网检索——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
(三)高考前再回顾基本概念
例:
?
四、概念教学在高三教学中的效能
①培养会学习的人。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有助于知识的整合与建构,理清知识的内在关联。
②培养会思考的人。有助于学生协同思考,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协同思考是一种事实层次和概念层次心理过程之间的互动式心智处理过程。协同思考需要个人用更为批判性的、更为宽泛的视角去观察问题,深思熟虑地达到有论据支持的概念性理解或概括。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应用于实践。
③培养会应用的人。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